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体节理到脆性断层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室内的断裂力学实验结果,对含结构面(节理,裂隙)的岩体,分别分析了其含一组节理,雁行节理,共轭节理等3种情况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发展过程过程,结果表明:外力作用下的岩体,其所含的结构面将最终沿接近主应力轴的方向扩展,延伸,破坏,最后结合广东某些地区的地震断层实际资料的分析,认为地壳浅层内某些大规模的脆性断层的形成与上述焦点结构面的岩体扩展,破坏过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针对存在部分连通断层的线性复合油藏研究较少,用现有的试井解释模型对具有部分连通断层边界的油藏试井资料进行解释所得到的结果不理想的现状,本文引入界面表皮概念,将部分连通断层视为一个无限薄的表皮边界,建立了两区无限大线性复合油藏中存在部分连通断层的试井解释模型,并利用Fourier指数变换和Laplace变换等方法进行求解,绘制了井底压力响应特征曲线,并用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表明,界面表皮越大,曲线上翘越多,当它足够大时,表现为封闭断层的特征;厚度比、流度比越大,曲线表现出定压边界的特征;导压系数比越小,Ⅱ区的储集能力越大,相应的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位置越靠下。  相似文献   

3.
针对雷家地区沙四段白云岩储层既有基质孔隙又有裂缝孔隙存在的特征,将孔隙-裂缝型泥质白云岩划分为基质相、裂缝相和黏土相,认为基质侵入较浅,其孔隙包含油气和水,而裂缝侵入较深,其孔隙包含残余油气和泥浆滤液,利用连通导电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适用于雷家地区孔隙-裂缝型白云岩储层的导电模型.对于未侵入的饱含水纯白云岩,当只含基质孔隙时,该模型可简化为孔隙型纯岩石的阿尔奇公式;当只含裂缝孔隙且基质相导电指数等于1时,该模型可简化为水平裂缝纯岩石的地层因素与孔隙度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连通导电模型中基质相导电指数、裂缝相导电指数及裂缝孔隙度对岩石导电规律的影响,得出在总含水饱和度一定时,岩石电阻率随基质相导电指数增大而增大,随裂缝孔隙度增大而减小,随裂缝相导电指数变化较小,而电阻增大系数随基质相导电指数、裂缝孔隙度增大而增大,随裂缝相导电指数变化较小.利用所建立的导电模型对该区块雷A井进行处理,并与试油结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很好地应用于该区块孔隙-裂缝型泥质白云岩储层的饱和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层次递进耦合:产业集群的动态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前提是正确把握集群的形成机理,现有的相关研究基本局限在静态的条件性及原因性分析。以动态过程作为分析视角,认为产业集群的整个形成过程由于受不同驱动因素的作用,会先后出现三个不同的关键阶段,即萌芽、企业聚集和集群化。通过构建反映集群动态形成的层次递进耦合模型,描述了各个关键形成阶段的特征,分析了促进每一关键阶段出现的驱动因素及其层次递进关系,揭示了各层驱动因素的构成方式,并指出了该研究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东辛地区营26断层变换带形成机制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叠覆型断层变换带的形成机制,揭示变换带内断裂体系的发育规律,根据区域应力机制设计相应的张扭及底辟复合作用实验装置,从湿度不同的砂、黏土及砂泥混合物中选取微湿的细砂作为实验材料,并与应力场数值模拟相结合,对东营凹陷东辛地区营26变换带沙河街组沉积期进行构造物理模拟。结果表明:营1与营31断裂是沙河街组沉积前由NE10°的伸展作用同时形成的两条平行断裂,二者向两侧的伸展位移在叠覆带边缘诱导出一条与伸展方向呈50°斜交的张扭性变换断层,随着二者叠置程度的增大,变换断层的发育程度也增大。之后,区域性的右旋走滑运动形成一系列雁列式分布的变换断层,其优势走向与剪切应力场方向一致,后期的底辟作用加剧了断裂系统的复杂程度。断层的转折端、交汇和分叉处以及次级断层形成的局部小断块内,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差值较大,为低级序断层的优势发育区。另外,平面上斜交的剪切断层在不同方向的走滑活动造成的局部断块的掀斜运动加剧了低级序断层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多约束条件下断层模型的精确构建,以朝阳沟油田朝84-6井区的地质构造模型为例,结合地质、地震及测井资料,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多边形投影、深度域地震体矫正、断点矫正三种精细修正断层模型的方法,同时利用深度域蚂蚁体与时间域地震体相结合的方法补充解释小断裂,最终以井震联合较为完善的断层模型作为骨架,精细构建构造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构建的断层模型较符合原始地震数据体,并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弥补了地震解释工作的不足,实现对断层解释的检验和修正。  相似文献   

7.
煤层断层形成的岩体综合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讨论在构造应力场相似条件下,煤层项底板岩体力学性质与煤层断层之间的关系。文中利用了岩体综合强度表示方法,提出了煤层断层的形成受构造应力场和煤层顶底板岩体力学性质两个因素的控制,在岩体综合强度为某一区间时有利于煤层断层的发育,该方法可用于分析多媒层开采矿井或区域构造比较简单的矿井中煤层断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威远背斜的形成时代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威远背斜形成于喜马拉雅期。喜马拉雅运动 幕 (渐新世末 ) ,NW- SE向挤压力使中生代乐山 -龙女寺下古生界古隆起南东坡上犍为 -安岳基底断层反转活动形成断层传播型的老龙坝 -威远背斜。喜马拉雅运动 ~ 幕 (早更新世始与末 ) ,SW- NE向挤压力使NW向的沐川 -荥经基底断层和雅安 -宜宾基底断层反转活动将上述背斜截成老龙坝背斜和威远背斜。从构造观点看 ,乐山 -龙女寺古隆起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目标应选择断裂适度发育的背斜构造  相似文献   

9.
以秦皇岛鸡冠山断层露头附近的裂缝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露头观察和成岩矿物分析,研究了断层附近裂缝的发育形态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探讨了裂缝的成因机制。研究发现:鸡冠山露头逆断层上盘的裂缝密度明显大于下盘,在同一水平方向上,裂缝条数随着与断层破碎带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裂缝长度随着与断层的距离出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裂缝类型以构造缝为主,其成因主要受构造主应力控制,靠近断层以发育共轭剪节理缝为主,随着与断层距离增大,主要发育单一近直立方向的高角度缝。建议把花岗岩储层中上部作为主要油气探勘对象。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大侏罗沟断层走滑特征、形成机制及控藏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扭动构造理论,结合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综合运用野外露头勘测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在简单剪切模式指导下,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大侏罗沟断层特征、形成机制及控藏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侏罗沟断层为右旋平移断层,属达尔布特大型走滑断层的派生构造,并依据地层分布关系及流体包裹体信息,判断该断层形成于印支期,在燕山期有强烈活动;大侏罗沟断层形成于压扭环境,沿Sylvester简单剪切模式中的R'剪裂面发育,并派生出次级断层,构成走滑断裂体系;大侏罗沟断裂带岩石碎裂严重,糜棱化和片理化明显,主走滑带及其分支断层封闭能力均较强,形成了多个有效的断块圈闭,显示扭动构造对西北缘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钡星的形成机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是对重元素核合成及星系化学演化的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Ba星的重元素是超丰的,但其光度太低,认为还未演化到AGB阶段,并且没有观测到^99Tc核素。研究表明,Ba星应该属于双星系统,其重元素超丰来自双星吸积,它的伴星已经经历了S-过程核合成,而且由在以前发生的同其伴星(以前是AGB星,现已演化为白矮星)的质量传输过程中,从伴星那里获得了富含重元素的物质,这样造成了Ba星的重元素超丰。  相似文献   

12.
针对煤层中的次生断层或小型滑移断层会影响水力裂缝扩展方向的问题,通过建立压裂裂缝遇断层的二维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逼近角度、水平主应力差、煤岩体弹性模量差异等因素对水力裂缝扩展方向的影响规律,建立裂缝穿过断层形成有效压裂的判断准则,在给定煤岩体参数条件下,拟合出水力裂缝穿过断层形成上下盘煤层贯通裂缝的逼近角度-水平主应力差的临界曲线。结果表明:逼近角度、水平主应力差、煤岩体弹性模量是影响压裂裂缝走向的主要因素,在低主应力差、较小逼近角度、较高顶板弹性模量的情况下,断层面易产生张开型破坏;当逼近角度-应力差坐标点位于曲线上方时裂缝将穿过断层面进入顶板,当角度-应力差坐标点位于曲线下侧时断层面张开裂缝将扩展至下部煤层形成上下盘煤层贯通裂缝。  相似文献   

13.
断层对坨—胜—永断裂带中层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坨-胜-永断裂带到目前为止发现了11个中层气藏,几乎都与断层活动有关。为了弄清坨-胜-永断裂带中层气藏形成中断层的控制作用,通过井与井之间的分析对比,并对部分井进行包裹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超压流体活动应是坨-胜-永断裂带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和载体;②断层封闭主要为泥质涂抹和断裂破碎带封闭;③中层气的甲烷含量高应与运移分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底板隐伏断层在不同发育高度、组合形式下,受到采动破坏和水压共同作用时裂隙扩展形式以及破坏规律。证明了在承压水的作用下,断层破坏带产生递进导升扩展。实验表明影响断层递进导升破坏的主要因素是断层初始发育高度,而组合方式对其影响较低。同时发育高度越大的断层,其递进导升破坏越强烈,也更加容易沟通煤层底板发生突水。为解决华北型矿井底板突水问题,丰富底板突水机理研究提供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导电模型很难描述骨架含导电矿物黄铁矿的岩石导电规律的难题,利用骨架完全由导电颗粒组成的人造岩样以及骨架部分由导电颗粒组成的天然和人造岩样的岩电实验数据,研究水电阻率和导电颗粒体积分数变化对岩石导电规律的影响,得出骨架导电纯岩石的地层因素与孔隙度及电阻增大系数与含水饱和度在双对数坐标上为非线性关系,随水电导率减小或导电颗粒体积分数增大,地层因素和电阻增大系数值降低。根据骨架导电纯岩石的组成,结合连通导电理论特点,将骨架导电纯岩石分为不导电骨架相、导电骨架相和自由流体相。基于连通导电方程只能描述单一导电相的两相混合介质导电规律而HB方程能描述两相均导电的混合介质导电规律的特点,基于连通导电理和HB方程建立骨架导电纯岩石电阻率模型。结果表明,骨架导电纯岩石电阻率模型预测的地层因素与孔隙度以及电阻增大系数与含水饱和度的理论关系与实验规律相符且模型满足物理约束,该模型能够描述骨架完全和部分由导电矿物组成的纯岩石的导电规律,可用于定量评价骨架导电低阻油层的饱和度。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积图的点连通度,并给出了积图点连通度的一个新的下界:设Gm和Gp分别是构成积图Gm*Gp的主图与模型图,若Gm是一个有m个点的连通图,则κ(Gm*p)≥min{mκ(Gp),δ(Gp)+1}.  相似文献   

18.
在温度为800~900℃,围压为1GPa的条件下对基性麻粒岩进行了压缩变形实验。样品变形处于半脆性域,以出现非破裂的准韧性剪切带为特征。提出了剪切带是由样品的原始缺陷向外稳态扩展而形成的机制,可用稍加改变的流变介质断裂力学原理对这种扩展过程进行说明;并将此机制推广到剪切带的形成中。  相似文献   

19.
坨 -胜 -永断裂带到目前为止发现了 1 1个中层气藏 ,几乎都与断层活动有关 .为了弄清坨 -胜 -永断裂带中层气藏形成中断层的控制作用 ,通过井与井之间的分析对比 ,并对部分井进行包裹体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超压流体活动应是坨 -胜 -永断裂带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和载体 ;2断层封闭主要为泥质涂抹和断裂破碎带封闭 ;3中层气的甲烷含量高应与运移分异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水力压裂对天然断层活动性的影响,根据实际工程地质资料建立应力-渗流耦合数值模型,模拟水力压裂诱发断层活动.分析水力裂缝与天然断层的相互作用,研究压裂过程中断层滑移、孔隙压力分布以及震级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力裂缝可能扩展至上覆断层,裂缝尖端的张应力将导致断层与裂缝交叉附近出现接触应力和剪切应力集中,导致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