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中新生界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的生成与聚集和沉积相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为评价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中新生界含油气前景,在野外遥感调研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该地区中新生界的沉积环境。其岩生类型主要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划分出浅海相、碳酸盐台地相、滨岸相、三角洲相、河口湾湘、河流相、冲积扇相七个大相、18个亚相和若干微相,各时代地层的沉积相表现为:①晚三叠世以大面积海陆过渡相占主导地位,总体形成海退沉积旋回;②中侏罗世浅海相沉积较  相似文献   

2.
在前人对川东地区长兴组沉积相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野外剖面的观察和室内岩石薄片的鉴定以及岩石学、古生物学等沉积相标志,分析研究区长兴组沉积相特征。结合城口—鄂西海槽西侧重点勘探区域最新的钻井资料,以及地震解释资料,依据地层等时切片技术,绘制出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展布图;并分析其演化规律特征。研究表明:长兴组沉积早期发育碳酸盐缓坡沉积模式,长兴中-晚期发育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其中,碳酸盐缓坡沉积常以薄-中层泥质灰岩与龙潭组顶部的灰岩-硅质条带灰岩互层相接触。研究区长兴组中-晚期碳酸盐台地沉积主要发育了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台地前缘斜坡相以及盆地相沉积。结合地质资料和地震解释成果分析,进行研究区长兴组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并依据条件划分为3个有利相带等级,其中礁滩发育部位为最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生屑灰岩段的主要沉积相类型划分为滨岸相和碳酸盐台地相两大类。通过分析建立了碎屑滨岸至碳酸盐台地和碳酸盐台地内部两种沉积模式。碎屑滨岸和混积滨岸相区主要分布于塔北地区,蒸发台地相区分布于塔中4井以东地区和曲苦恰克地区,并且是优质白云岩储层的主要分布地区,其它地区则属于局限台地和半局限台地相区。最后论述了生屑灰岩段的沉积相演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野外实测剖面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和对比、构造格局研究以及早中泥盆世研究基础上,从点—线—面的沉积相分析入手,将晚泥盆世的弗拉斯期和法门期作为一个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晚泥盆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晚泥盆世东北地区主要发育浅海陆棚沉积体系(浅海陆棚相)、无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滨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相)、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台缘斜坡相)和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潟湖、潮坪相);存在额尔古纳和松辽两个主要古陆区,其余地区以滨、浅海相沉积为主。黑龙江小河里河、内蒙古卧都河地区发育三角洲相沉积;苏尼特左旗西南部受到海侵影响,海侵方向由西向东,发育滨海相沉积;沿贺根山-扎兰屯一线仍为陆间洋盆俯冲形成的蛇绿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5.
重庆石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石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发育上扬子地台碳酸盐台地上具代表性的岩石类型,以室外剖面测试和室内微相分析为主要手段,参考Wilson的标准微相和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识别出8种微相类型:灰泥石灰岩;生物碎屑内碎屑泥粒灰岩;含生物碎屑泥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核形石、鲕粒、藻砂屑泥灰岩;生物扰动泥灰岩;有孔虫泥粒灰岩.八种微相类型在时空上的有序组合,构成了碳酸盐岩台地相区的三个亚相类型,即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根据沉积相纵向和横向的变化,建立了沉积相模式,相对海平面的两个海进-海退旋回很好地控制了沉积相模式演化,为该区的区域性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6.
滇西保山—施甸地区泥盆系沉积相类型包括碳酸盐台地相、陆棚相反盆地相。其中碳酸盐台地相可划分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台地边缘浅滩、台缘斜坡及开阔台地相和礁后泻湖-潮坪等亚相。根据其沉积特征及陆源碎屑岩化学成分的判别分析结果,泥盆纪时该区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性质属早期的被动大陆边缘或裂陷带边缘。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露头、钻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依据沉积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建造可以分为4种沉积体系和7类沉积相,即陆表海滨岸环境下台地-泻湖沉积体系、障壁岛-泻湖-潮坪复合沉积体系,海陆交互环境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陆相环境下的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发育泻湖、台地、潮坪、障壁岛、三角洲、河流和浅水湖泊等类型沉积相;受到华北板块周缘造山带影响,研究区古地理演化经历了由陆表海滨岸环境-海陆过渡相环境-陆相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据晚二迭世沉积相展布和各相带特征分析,南盘江地区晚二迭世可分为大陆、滨海·亚浅海和浅到半深海沉积区,相应地发育了两种类型的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深水海槽相沉积。沉积海盆的上述特性,同区域板块构造发展史有关,并直接受区内古断裂活动的控制。从本区的构造活动性提出了石油勘探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川西南地区寒武系分布广泛,主要由海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及其过渡岩类组成。根据钻井、录井和测井等资料以及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指出本区寒武纪早期(筇竹寺期和沧浪铺期)发育海相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主要包含陆源碎屑滨岸和浅海陆棚两种沉积相;晚期以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为特色,主要由碳酸盐潮坪、混积潮坪、半局限~局限海台地相组成。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分布研究表明,区内物源主要来自西侧的康滇古陆,海域总体上表现出西北浅东南深的变化趋势,沉积相带呈北西—南东向错落有序分布。  相似文献   

10.
以野外露头剖面和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显微薄片鉴定,对黔南—桂中地区的二叠系进行了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和古地理演化研究.将二叠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或称为二级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识别出了海岸沉积体系、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和台盆沉积体系,黔南地区以台地相为主,桂中地区则以“台-盆”相间为特征.通过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古地理演化研究表明:早二叠世,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抬升作用的影响,黔南地区为暴露剥蚀区,桂中地区为“盆-隆”相间的沉积格局;中二叠世,受海侵作用的影响,黔南地区以台地环境为主,桂中地区演变为“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晚二叠世早期的东吴运动造成研究区大面积隆升剥蚀;晚二叠世中晚期,海侵作用使黔南地区再次成为碳酸盐台地环境,并且在桂中地区则再次形成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上述盆地结构演化控制了礁滩相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以研究澳大利亚北卡那封盆地中生代沉积环境与烃源岩特征的关系为目的,根据盆地内400余口钻井及分析测试资料,首次系统开展了盆地中生代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评价了北卡那封盆地有效烃源岩发育特征,深入探讨了沉积环境对烃源岩有机质发育的影响。研究认为,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北卡那封盆地中生代沉积格局发生多次转变:晚三叠世发育大型三角洲沉积,侏罗纪为隆拗相间的浅海、局限海沉积,早白垩世局部发育三角洲-海底扇沉积,晚白垩世为开阔海、半深海-深海沉积。盆地中生代发育两套优质烃源岩:上三叠统Mungaroo组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倾气型烃源岩和上侏罗统Dingo组局限海环境倾油型烃源岩,其中Mungaroo组倾气型烃源岩为盆地主要的供烃层系。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外含油气盆地勘探程度较低、资料相对匮乏的问题,以呵呖高原盆地为例开展了成藏组合及油气资源潜力研究,研究中以构造沉积演化成藏的递进控制作用为核心,获得了以下认识。晚古生代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两期构造层序TS1和TS2;其中,TS1构造层序内主要充填浅海相滨岸、陆棚、碳酸盐岩台地沉积,TS2构造层序内主要充填陆相冲积扇、河流、湖泊沉积;沉积相控制下盆地内发育两套主要的生储盖组合,结合盆地的主要圈闭类型,进一步划分出已证实二叠系和远景三叠系两个一级成藏组合,4套二级成藏组合;在下一阶段的勘探中,纵向上应侧重于二叠系一级成藏组合的天然气勘探,平面上应重视以Phu Phan隆起为主的盆地中部及以Khorat次盆北部和Sakhon Nakhon次盆西部为主的盆地西部地区,前者发育二叠系一级成藏组合最有利油气勘探区,后者为三叠系一级成藏组合最有利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3.
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横向分布及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前人研究资料和野外露头剖面详细观测及样品实测数据,讨论了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的横向分布特征,探讨了烃源岩横向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认为: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围绕中扬子碳酸盐台地呈环状分布;台地内没有烃源岩发育,向洋一侧烃源岩逐渐加厚.研究区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分布受控于早寒武世早期盆地原型的分布,烃源岩的发育受沉积相控制.烃源岩所发育的相带均为陆棚边缘盆地相,早寒武世沧浪浦期—龙王庙期的浅海陆棚相、滨浅海相、台缘滩相、台缘斜坡相、局限台地相等沉积相带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有机质含量均较低,烃源岩发育极差.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沉积相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沉积背景有利于特大型深盆气藏的形成 ,其沉积相带的圈定是深盆气有利区带评价的基础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 ,并结合地震相、砂体结构及分布特征 ,对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沉积相进行了分析 .研究区沉积相可划分为河流三角洲、海湾、湖泊和冲积扇等 4种类型 ,其中三角洲是研究区的主要骨架砂体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依据沉积物源、砂体发育特征及其相标志特征 ,对上三叠统须家河期须一须三亚期和香溪期香二香六亚期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对上三叠统各期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综合表征 .分析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具有深盆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岩相古地理基础 .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非被动大陆边缘下刚果盆地中的A区块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分析,确定Albian阶主要为一套具"间断-交叉"混积机理的碳酸盐岩混杂陆源砂、泥沉积,可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经历了从混积缓坡→周缘混积台地→破裂混积台地→深水混积陆棚→深海盆地(深水扇)的沉积演化全过程,对应于威尔逊构造旋回中后裂谷拗陷阶段向大陆漂移的过渡阶段,其中发育主力储、产层的SQ2-SQ3层序为Ⅱ型周缘混积-破裂台地沉积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TST和HST两个体系域。解析了混积碳酸盐岩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响应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混积碳酸盐岩"滑脱-盐拱-转换"多因素联控的沉积演化模式,提出SQ3层序时期的盐拱构造顶部呈帚状分布和垂向偏转加积发育的破裂混积台缘浅滩为最有利的储集微相类型;以TST和HST体系域作为编图单元,编制了SQ2和SQ3层序各体系域的岩相古地理图并探讨了有利储集相带展布规律,认为A区块Albian阶SQ2-HST、SQ3-TST和SQ3-HST三个体系域中预测出的叠置台缘浅滩,应成为今后的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红车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车地区侏罗系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重要的油气富集带之一,其沉积相的研究是有利区带评价的基础.首先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在红车地区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等多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八道湾组晚期及三工河组时期,振荡背景下形成辨状河三角洲前缘砂岩与滨浅湖泥岩交互沉积,生、储、盖配置关系良好,为岩性圈闭的有利相带.之后针对红车地区侏罗系主要地震相特征加以探讨,并在中期基准面旋回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侏罗系各砂组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重塑红车地区侏罗纪沉积演化历史.最后探讨了沉积相与岩性圈闭发育的关系,并指出八道湾组及三工河组沉积时期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轮南周缘地区奥陶系发育良好,主要由海相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组成。沉积相分析表明,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为区域性的开阔台地相台内滩夹滩间海沉积,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为区域性的海水变浅的开阔台地浅滩夹点礁沉积,上奥陶统吐木休克组发育沉没台地-斜坡相,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是在晚奥陶世海侵背景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斜坡相的沉积产物。研究区奥陶系发育两期礁滩体,第一期礁滩体发育于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第二期礁滩体发育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上部,两期礁滩体的发育环境和分布范围各具特色。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相带总体上呈近南北向展布,各相带在近东西方向上错落有序分布,并且随时间发生明显的侧向迁移。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三塘湖盆地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三塘湖盆地主要有三套烃源岩:中生界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古生界上二叠统湖相低熟烃源岩和古生界下二叠统和石炭系湖相成熟烃源岩.烃源岩在马朗凹陷、条湖凹陷和汉水泉凹陷均有分布,岩性主要为暗色泥岩、煤和碳质泥岩.最有利的烃源岩为马朗凹陷中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油气生成量大且碳酸盐岩含量高的上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东地区新揭示了路乐河组。为明确其沉积相类型及有利的储集相带,通过野外和岩心沉积构造的观察、粒度分析、测井相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路乐河组的沉积特征,分析了沉积充填规律,建立了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路乐河组广泛发育冲积扇相沉积,自盆缘向盆内依次发育扇根-扇中-扇缘沉积。路乐河组填平补齐,以北东方向的祁连山为物源区的冲积扇向盆内的马北古凸起超覆,控制了柴北缘中段的地层展布和沉积演化规律。马海东地区发育3个砂层组,处于冲积扇的扇中-扇缘亚相,发育河道充填和漫流沉积微相。扇中河道充填、漫流沉积以及扇缘河道充填沉积是较为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20.
川西坳陷蓬莱镇组沉积体系时空配置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4条露头剖面和部分钻井岩芯、测井及地震剖面资料,从川西坳陷蓬莱镇组中划分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6种沉积体系,并对各沉积体系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分析和总结、归纳了各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规律及其与湖泊扩张、收缩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