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脲醛树脂的改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脲醛树脂改性的四种方法:(1)降低游离甲醛的释放量;(2)改善脲醛树脂的耐水性;(3)改善其耐老化性能;(4)添加活性填充剂.  相似文献   

2.
以双环戊二烯为芯材,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脲醛树脂微胶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TGA)、光学显微镜(O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对微胶囊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胶囊平均粒径为150μm,脲醛树脂囊壁的厚度为10μm,微胶囊分解温度为150℃,囊芯质量分数可达65%左右,且囊壁有良好的密封性。  相似文献   

3.
降低刨花板中甲醛释放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NLUF-83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生产的刨花板,其板材的甲醛释放量已达到西德E_1级标准(小于10mg·100g ̄-1板材)。如果使用一般刨花板厂用的脲醛树脂胶粘剂,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也能生产出甲醛释放量符合西德E_1级标准的刨花板。  相似文献   

4.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三种磷酸盐类阻燃剂(磷酸二氢胺MAP、磷酸氢二铵DAP和聚磷酸铵APP)对脲醛树脂胶粘剂(UF)固化反应起始温度、反应速度以及最终固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APP和MAP可以降低阻燃胶粘剂的pH值,而DAP则使pH值升高;(2)APP和MAP可以降低UF胶固化反应活化能,使固化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开始,但相应的阻燃UF胶最终固化程度低于不加阻燃剂的UF胶;(3)  相似文献   

5.
混合脲醛树脂发泡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酸为缩聚段的pH值调节剂,通过尿素与甲醛在酸性介质中缩聚的方法合成了脲醛树脂,将脲醛树脂与糠醇改性脲醛树脂组合成混合树脂,混合脲醛树脂泡沫材料的制备表明碳酸氢铵发泡法质优价廉,其优化参数为:混合脲醛树脂100g,玉米淀粉或膨润土18g,表面活性剂8-16g,碳酸氨铵6g,75%磷酸25mL。  相似文献   

6.
速生杨树木材表面的动态润湿性能和自由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润湿性是木质材料的一个重要界面特性,它可以表征胶粘剂与木质材料接触状态,木材的表面润湿性能对木质复合材料的胶合强度有较大的影响。根据木质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笔者建立了描述其表面动态润湿性能的数学模型,在模型中提出了用系数K来评价胶的润湿性能;并运用该模型研究了脲醛树脂(UF)和酚醛树脂(PF)两种胶粘剂对杨木表面的动态润湿性能的影响,以及脲醛树脂胶对同一年轮内的早材和晚材的动态润湿性能,同时还研究了杨木表面自由能与其表面吸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PF相比,UF在杨木表面的润湿性能较好,UF对早材的润湿性能比对晚材好;在相同时间内,杨木单位表面积吸水量越多,其表面自由能越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三聚氰胺树脂和脲醛树脂。分别对氢氧化镁阻燃剂进行微胶囊化改性,通过对其FTIR、SEM、TEM、TG DSC、XRD,以及添加至高聚物中后进行复合材料常规力学性能测试和极限氧指数(LOI)的测定,研究微胶囊化改性超细氢氧化镁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三聚氰胺树脂和脲醛树脂被成功包覆在氢氧化镁表面,并且改性后氢氧化镁热稳定性良好,粉体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性得到提高,与未改性氢氧化镁相比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其极限氧指数较低密度聚乙烯有很大提升。其中,以反应温度70 ℃、包覆量15%的微胶囊化改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脲醛树脂发泡材料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酸为缩聚段的pH值调节剂,通过尿素与甲醛 在酸性介质中缩聚的方法合成了脲醛树脂.脲醛树脂泡沫材料的制备表明碳酸氢铵发泡法质 优价廉,其优化参数为:脲醛树脂100 g,玉米淀粉15 g,表面活性剂8~16 g,碳酸氢铵6 g,75%磷酸25 mL.  相似文献   

9.
科学文献的引用和被引用说明了科学知识和情报内容的继承与利用,但其引用动机比较复杂。按照学者M.Weinstock的研究,文献引用的动机有如下15种:(1)对开拓者表示尊重;(2)对有关著作给予荣誉;(3)核对其所用的方法及仪器;(4)提供背景阅读材料;(5)对自己的著作予以更正;(6)对别人的著作予以更正;(7)评价以前的著作;(8)为自己的主张寻求充分的论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乙烯醇(PVA),三聚氰胺在合成过程中对脲醛树脂改性的方法,研究了反应时间,PH值,甲醛与尿素mol比及PVA与三聚氯胺的用量对脲醛胶粘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控制在80℃,PVA与三聚氰胺用量为尿素与甲醛溶液总质量的1.0%和5%,PH值为5.0,甲醛,尿素mol比为1.5时,合成的脲醛胶粘剂的剪切强度达到2.99MPa,游离醛含量为0.063%,耐沸水时间为108min,胶粘剂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用DSC法研究麦秸人造板用胶的热反应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差示扫描量热示(DSC)研究了麦秸人造板用胶(异氰酸酯(MDI)、脲醛树脂(UF)和改性UF树脂)以及它们与麦秸之间的热反应特征,结果表明:MDI自身的热反应特征平稳。在被测的温度范围内,基本无放热及吸热现象发生;MDI和水共同加热时,可以产生放热及吸热反应;改性UF树脂与未改性UF树脂相比,吸热反应提前发生,总吸热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亚临界水条件下蔗糖尿素胶黏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亚临界水条件下以蔗糖代替甲醛合成了类似于脲醛树脂的绿色环保型胶黏剂.通过平行实验初步确定了反应配比、温度和反应时间;再用正交实验法对催化剂种类(酸)、催化剂用量、反应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进行了优选.蔗糖尿素胶黏剂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n(蔗糖):n(尿素)=5:1;催化剂为磷酸,用量4%;温度205℃;时间3min.  相似文献   

13.
脲醛树脂是人造板生产用的主要胶合剂,通过几年的实验,对热固性不脱水脲醛树脂胶的工艺进行了改进,取得了短周期制造脲醛树脂新工艺。  相似文献   

14.
人造板用脲醛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讨论了人造板用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影响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因素较多,合成脲醛树脂胶粘剂时尿素和甲醛的摩尔比是主要因素,从人造板中释放出来的甲醛量主要受脲醛树脂胶粘剂产品质量的影响。介绍了降低脲醛树脂胶粘剂甲醛释放量的各种方法,并为提高脲醛树脂胶粘剂生产水平提出了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汉江越冬水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越冬水禽经过初步调查,发现有7目、7科、21种,其栖息河段共同具有5个特点。(1)河面宽阔;(2)水流缓慢;(3)沙石滩;(4)没有山脉;(5)没有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6.
电泳显示双层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尿素-甲醛原位聚合法与明胶-阿拉伯胶复凝聚法相结合制备了电泳显示双层微胶囊.考察了系统调节剂、搅拌速度、pH值和加醛方式对单层微胶囊粒径分布及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双层微胶囊与单层脲醛树脂微胶囊在干燥过程中的破损率.实验结果表明,以明胶为系统调节剂,pH值为3.0—3.5,采用滴加方式加入甲醛制备的单层脲醛树脂微胶囊,囊壁透明、光滑、球形度好;单层脲醛树脂微胶囊包覆明胶后制备的双层微胶囊壁材强度和韧性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脲醛树脂的性能,并综述了脲醛树脂的几种改性方法,研究用杂醇油改性脲醛树脂的改性原理、制备过程及性能等。  相似文献   

18.
针对乌桕梓油脲醛树脂微胶囊壁材的耐水性不高的特点,利用KH550硅烷偶联剂对脲醛树脂微胶囊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对改性前后微胶囊亲油化度的测定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KH550用量2.1%,温度77℃,时间90 min;改性前后微胶囊的性能表征结果表明,KH550已成功改性脲醛树脂微胶囊;KH550改性后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基本不发生变化,但其分散性能和耐水性能有较大的改善,接触角从96°增大到128°,沉降时间由2 h延长至18 h,从而可减少囊壁——脲醛树脂碳酰胺键(—CO—NH—)因水解产生的游离甲醛,提高其应用的绿色环保性。  相似文献   

19.
以尿素和甲醛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脲醛树脂,在其预聚体中加入β-环糊精,得到固载环糊精脲醛树脂测定了该树脂的亲水性能、孔隙率,并对水溶液中的苯酚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宋秉阳 《甘肃科技》2003,19(1):8-10
林业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三。其恶化的根源主要是:(1)人口急剧增长,使林业生态环境养人量超限;(2)人们只顾生存发展消费的需要而不顾生态环境的优劣,随意采取破坏;(3)资源有限,采取无度,投入甚少;(4)轻视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工作;(5)培育保护艰难,破坏毁灭容易;(6)害多于育,林必减少;(7)经济利益促动性所致;(8)干旱缺少;(9)依法治林不够;(10)上层建筑阶层的腐败;(11)其它。我服上述不利因素,是遏制恶化、保障改善林业生态环境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必须进行研究论证,采取切实有力有效的综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