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开发又是旅游合作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分析泛珠三角区域旅游资源享赋的基础上,对江西旅游资源数量、类型、特色和价值作了评价与分析,得出江西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提出了在泛珠背景下江西旅游资源开发应采取的措施是:整合泛珠三角区域内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规划区域旅游线路;引进新的开发主体实行多样化开发;做好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泛珠"背景下的江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开发又是旅游合作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分析泛珠三角区域旅游资源享赋的基础上,对江西旅游资源数量、类型、特色和价值作了评价与分析,得出江西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提出了在泛珠背景下江西旅游资源开发应采取的措施是整合泛珠三角区域内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规划区域旅游线路;引进新的开发主体实行多样化开发;做好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基于秦巴山区旅游资源调查数据及各市(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分析秦巴山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构建旅游资源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探究其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研究发现:秦巴山区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明显,形成了沿江河和山系分布的"一带三区"旅游资源富集区,且人文类旅游资源多沿江河分布;秦巴山区旅游发展业绩与资源总体分布格局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以高度耦合和中度耦合为主;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经济还没有完全在空间上达到良性共振,旅游资源滞后型、旅游经济滞后型均存在;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等均存在显著的地域空间差异,呈现从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旅游资源具备一定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长江三峡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资源、工程资源、影像资源、旅游资源于一体;旅游资源和水力资源一样,十分丰富,是旅游资源富矿。开发利用三峡旅游资源,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整合旅游资源,真正把三峡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尽快实现三峡旅游业突破性发展,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极具潜力的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前沿,乡村旅游资源也逐渐进入游客和学者的视野.为有效保护和开发湖南省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以衡阳市268个乡村旅游资源点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究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总体空间分布趋于凝聚分布;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在县域尺度上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南岳区;各县(市、区)之间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差异较大,空间集聚区有明显的等级特征;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具有公路指向性及河流指向性;优势的旅游资源带动、强有力的旅游政策扶持、便利的景区交通、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是影响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广西旅游资源空间地域整合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位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的空间地域整合要组合高品位资源,突出四大特色,带动周边相关资源,形成旅游产业带,确立广西在国际、国内的旅游地位,提升旅游产品的层次,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旅游线路,并进行点轴式与据点式相结合的产业布局;旅游资源亮点的挖掘重点是民族文化旅游与品牌性旅游产品的建设以及旅游地文化底蕴的挖掘;进行广泛的区域旅游协作并建立旅游资源开发、策划的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赋存、特色和持续开发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区域合作,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旅游形象定位;建立特色旅游区;建立高效精干的旅游管理协调机构;生态保护先于资源开发;拓宽旅游投资渠道,加快高原旅游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建设;加强青藏高原旅游带的整体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7,(4):668-672
以旅游资源群的概念为研究思想,结合宝鸡市旅游资源普查最新数据,通过聚集度、规模度、优越度指数计算出各类旅游资源单体的开发潜力.结果表明:旅游资源聚集度指数最小的旅游资源前三类分别是遗址遗迹、生物景观和人文活动;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计算结果显示,位于前三类的依次是生物景观、遗址遗迹类和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总体开发潜力最大的3个区域分别是眉县、太白县和凤县.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赋存、特色和持续开发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区域合作,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旅游形象定位;建立特色旅游区;建立高效精干的旅游管理协调机构;生态保护先于资源开发;拓宽旅游投资渠道.加快高原旅游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建设;加强青藏高原旅游带的整体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10.
地区旅游资源总体情况和空间结构决定了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和模式。同样,区域旅游吸引力的强弱也基本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本底状况和空间组合情形。基于此,本文以集安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其旅游资源特征;其次通过旅游资源集聚效应以及连接度分析、通达度分析等相关空间结构分析法对旅游资源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集安市旅游网络回路性较差,主要旅游景区(点)的网络通达性一般;进而提出优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将其整合为辽西滨海旅游资源区、辽河三角洲滨海旅游资源区、辽南滨海旅游资源区和辽东滨海旅游资源区4个旅游资源区,并从精心谋划,突出特色,营造风情各异的滨海岸线;加大投入,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体系;建立区域整合协调机制;编制战略规划,分阶段分层次整合等4个方面提出整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地区旅游资源总体情况和空间结构决定了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和模式。同样,区域旅游吸引力的强弱也基本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本底状况和空间组合情形。基于此,本文以集安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其旅游资源特征;其次通过旅游资源集聚效应以及连接度分析、通达度分析等相关空间结构分析法对旅游资源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集安市旅游网络回路性较差,主要旅游景区(点)的网络通达性一般;进而提出优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AHP法在潭柘寺镇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有利于人们清楚了解本地区旅游资源质量的优劣、数量的多少、影响的大小;有利于决策者正确把握区域旅游资源情况,做出正确的开发、保护决策.使旅游资源发挥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应用AHP法对门头沟区潭柘寺镇的旅游资源予以定量评价.从而较为客观和科学的评价了该区域旅游资源现状,弥补了该地区以往缺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综合结果,丰富了该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调查长治地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和实际评价了其旅游资源特征和发展现状,阐述了长治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如下对策:整合旅游资源,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整合旅游线路,构建区域旅游网络;整合旅游区域空间,增强旅游产业规模和优势;整合旅游市场,实现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以期对长治旅游产业升级和“国家太行山旅游区”的核心区域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近些年来,潍坊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和周边地市相比,还是落在了后面.其主要原因是文化旅游做得还不够.发展文化旅游,就需要文化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深厚的北海文化旅游资源.北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和重点是研究、发掘北海文化,进行有效的品牌城市建设;加强北海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整合山水、文化旅游资源;搞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商品的开发与经营;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与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专家打分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赋值,统计出8个地州市的资源禀赋总分值,并作相关资源禀赋图。黔南州、遵义市以256分和210分,位于旅游资源禀赋的第1层次;安顺市、贵阳市、铜仁地区、毕节地区、黔西南州位于第2层次;六盘水市位于为第3层次。提出了利用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优势,从旅游产品、旅游形象、旅游人才、区域内外合作、国际合作全面探讨了对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开发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临沂市乡村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临沂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进一步测度临沂市各县区的乡村旅游资源价值得分.结果表明:临沂北部的沂水县、沂南县和蒙阴县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高;临沂东西交通纵横,中部的兰山区、河东区、罗庄区以人文类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为主,临沂南部的临沭县、郯城县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发展潜力大.并提出了临沂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丹霞山旅游资源的分类、特征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霞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根据有关规范和丹霞山旅游资源特征,将丹霞山旅游资源划分为6类16种基本类型;丹霞山旅游资源总体上具有奇、险、秀、幽、古五大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丹霞山旅游的品牌优势,提出了具体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9.
潘雨特 《科技信息》2009,(14):227-22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分析研究等研究方法,对云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和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具有丰富的生态体育旅游资源;较好的交通条件;独特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以及探险运动资源等优势,为云南省开展体育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大量高质量旅游资源点位数据,利用最邻近距离、核密度估计、可达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14类共计1 538处高质量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格局,揭示该区域旅游资源的集聚程度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优化资源配置、明确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属"凝聚型"分布类型,具有"大分散、小聚集"的特征;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形成"f型"核密度分布结构,且核密度聚集区呈现出由行政驻地中心城区向外围城郊地区扩散的多中心等级圈层体系特征;旅游资源布局与交通线路关系密切,京津冀区域旅游资源整体可达性较好,85.7%的旅游资源均在1h可达性范围内;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均在3h城市圈以内,成为交通网络密集且旅游资源点分布呈现聚合性的区位;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布局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分别成为其内在动力与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