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译迪伦的诗化歌词,应合理再现其美学元素。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看,迪伦诗化歌词的汉译,应匹配原曲节奏并兼顾韵式对应以再现歌词的语音美;注意优化选词以凸显歌词的文字美;利用句法变异和频度以再造歌词的句段美;充分应用移情的手段,在正确把握意蕴的基础上显现歌词的意象美。  相似文献   

2.
"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唐诗中"镜"意象的频繁出现与唐代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其自身的流衍是密切相关的。唐诗中的"镜"意象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和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相似文献   

3.
杜甫一生创作了六篇赋作,其中《雕赋》和《天狗赋》少却“三大礼赋”的御用之气,而更具一份悲情之美。本文以美学的视角,从意象、表达、情感方面对二赋进行了深入解读,分析其中所含的意象之美、温柔敦厚之美和作为赋作情感基调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4.
明月是典型的文学意象和永恒的主题,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用得最多的意象之一。李白是写月最多的诗人,其月亮意象思维深受我国日月阴阳文化思维模式以及《诗经》、仙话幻想和历朝诗赋乐府的影响。他借明月意象向外探取宇宙的奥妙,向内则反观心灵的隐曲。李白之人月相得体现的是诗人与月之精神契合,以及诗人与天地万象共享历史哲学与时间哲学的精神探索。  相似文献   

5.
韦庄是唐末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作中存在大量的"风"意象。这些意象在形式上具有急、香、清的特点,在承载意义上多象征离愁别绪与思乡之情、怀古伤今和家国之痛,在表达时多节制有度,符合"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审美典范。深入了解韦诗中的"风"意象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韦庄其人其诗的理解和把握,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意象之组合方式,已有多人作过有益之探讨,其中以赵山林<诗词曲艺术论>所举最为多样,而受到重视.以此为基础,特锁定其中"逆推"与"并置"两式,以层次逻辑所形成之章法结构切入,作一观察,以见其深层的因素和逻辑.  相似文献   

7.
发轫于19世纪末的现代主义文学,充斥着许多关于"机器"意象的描写。文章在共同体观念中关于时间维度的理论框架下,以卡夫卡的《在流放地》为例来说明这些"机器"意象所蕴含的人被机械技术异化并且甘于沉沦的主题。而在当下,机器对人的这种束缚性依然存在,我们要做的便是向这个机器时代展示出我们人类的觉醒与反抗态度。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音乐人兼作家鲍勃·迪伦终于在4月1日低调地领取了这一令他意外的奖项。数月前,他因"失联"、缺席颁奖典礼而被外界质疑拒绝这一荣誉。据报道,当天下午,迪伦在斯德哥尔摩一家旅馆领取了文学奖。现场按照迪伦个人意愿安排了小规模的私密宴会,只有文学院成员和迪伦的工作人员出席。领奖结束后,迪伦在旅馆附近的会议中心进行了表演,但对文学奖只字未提。  相似文献   

9.
正在罗素的照片中,就像在迪伦的音乐中一样,我们能看见迪伦的信念和同情心,他的幽默和他对歌曲的爱。鲍勃·迪伦于1961年冬前往纽约、抵达格林尼治村的故事,已经被许多作者记载下来。对迪伦的资深拥趸来说,这是一个传奇故事,是此时的一个神话,他们由此可以重访迪伦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那些探索经历。迪伦在他的自传《编年史》中写道:"民谣是我探索世界的方式,它们是图画,是比我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风"是现代流行歌曲中兼具"谱曲可唱"的音乐性与"离谱可赏"的文学性之双重特性的类型。以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为研究对象,联系文学理论的有关知识,采用追本溯源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中国风"歌词中韵味无穷的意象美与含蓄空灵的意境美,全面展现怀旧中国背景与现代元素二者合力打造的"中国风"歌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及徐灿分别为宋代及清代两位著名女词人,由于两人所生之时代既异,对词之美感特质的体认不同,二家创作之成就亦存在异同之处。本文重点分析两人词作中具有婉约风格和豪放风格的作品,并分析其不同时期作品中的意象的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深入解析萧红早期的小说作品,认为其作品表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时代主题,具有悲壮的审美风格。然而,此类作品的悲壮之美并未达到悲剧的崇高之美,而且语言方面也存在着晦涩、概念化等缺陷。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中的新女性代表谢道韫,以魏晋时期奇女子的形象见诸于大家笔端,诸多研究倾注于其散朗之气、林下之风的称颂和"布帏之障"赞叹。本文拟从魏晋时代之风对女性的影响和对谢道韫奇女形象的促成做一论述和阐释。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及徐灿分别为宋代及清代两位著名女词人,由于两人所生之时代既异,对词之美感特质的体认不同,二家创作之成就亦存在异同之处。本文重点分析两人词作中具有婉约风格和豪放风格的作品,并分析其不同时期作品中的意象的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15.
莎菲以个人的至真至情坚韧地对抗着传统的爱情、友情、亲情,亦即社会的理,其人生之路充满了悲情,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也便具有了浓重的悲情意识。  相似文献   

16.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其写作的乡愁诗表达了他们那一代人对祖国的强烈思念之情。在乡愁诗的写作中,作者成功地运用意象表达了其内心的真实感情。在其乡愁诗的代表作《乡愁》和《乡愁四韵》中,作者各自选取了四个典型意象表达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其中,《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意象层层递进地表达了作者在人生不同时期的乡愁,《乡愁四韵》中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和"腊梅香"四个意象同时在空间中展开,表达了作者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相似文献   

17.
赵鼎词充满悲情特质,充满对生命短促、离家别友、家国破碎、贬黜漂泊等遭遇的哀伤。这一悲情特质有个人身世经历和特定时代的原因,也有词"以悲为美"风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丁莹 《科技咨询导报》2009,(30):241-241
张爱玲小说中所表现的苍凉意味一贯为人称道,本文从意象角度对她的《倾城之恋》进行解读。文中分析到的意象有胡琴、墙、空房、风等,这些意象共同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那就是人生是苍凉的。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髓,是形象思维即神思或想象的产物。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最能反映出诗人的创作风格,表现出诗歌艺术的境界。莎士比亚的明喻意象经历了从传统风格到与戏剧完美融合的历程,其隐喻意象由彼特拉克式隐喻发展到混合隐喻意象,其曲喻意象经历了承袭、发展和创新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20.
魏武莲 《科技信息》2011,(11):I0149-I0149,I0416
意象研究是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重新解读了《白鹿原》中的"白狼"意象,详细阐述了白狼意象的意义所涉以及其意义生成的层面,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进而加深和全面理解"白狼"这一文本中的重要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