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4种抗肿瘤药物对植物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导了14种各类型抗肿瘤药物,对酒精酵母细胞分裂,及烟草癒伤组织生长的抑制效应。初步观察到这些抗肿瘤药物都抑制植物细胞分裂,二者之间存在看一定的相关性。某些抗肿瘤药物也就是植物生长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抗肿瘤药物大都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没有特异性.Hildeb-randt 等曾发现植物生长控制剂对植物肿瘤或病毒所致的癌瘤组织有很大影响,高怡生等曾报告过一系列氯霉素作为载体的植物生长控制剂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多糖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多糖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较为全面的阐述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多糖可分为动物、植物、藻类、菌类多糖等,大多数动物多糖可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部分植物多糖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发挥抗肿瘤作用;藻类多糖可通过提高免疫功能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多数菌类多糖可诱导细胞凋亡.多糖可通过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来发挥抗肿瘤作用,且动植物多糖具有毒副作用小、来源广泛、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优点,因此,多糖的研究和开发对未来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树林内生真菌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红树植物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树皮样品中分离出125株内生真菌。采用MTT法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检测,发现11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对KB(人口腔上皮癌)或HL-60(人白血病)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8.8%。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的抗肿瘤活性菌株分别占供测菌株的11.6%、5.7%和4.8%。抗肿瘤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拟青霉属及曲霉属。在所分离的菌株中,归属于拟青霉属的活性菌株占供测菌株的比例最高、活性最强。结果显示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绞股蓝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李榆梅  张虹  贾文雅 《科技资讯》2009,(20):195-195
经药理与临床研究,绞股蓝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降血脂、免疫调节等作用。因此对其植物深入系统分类订正、地理分布、植物化学、药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大鼠自发性乳腺间变形腺癌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应用五类抗肿瘤药物对大鼠自发性乳腺间变形腺癌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大鼠自发性乳腺间变型腺癌对植物类药物,抗代谢类药莪,烷化剂类药物和抗菌素类药物敏感,揭示了大鼠自发性乳腺间变型腺癌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比较广泛,是一株对抗肿瘤药物有广谱敏感性的瘤株。  相似文献   

7.
嵇江宁 《科技资讯》2010,(12):228-228
天然动植物、微生物中含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对它们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和改造,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通过化学结构的修饰与改造,获得毒性低而抗肿瘤作用显著的天然来源抗肿瘤药物的新衍生物亦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本文分别详细介绍了天然源抗肿瘤药物中植物源、海洋生物源和微生物源三大类别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白藜芦醇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藜芦醇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其抗肿瘤作用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等方面,对白藜芦醇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植物药物中抗肿瘤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药物中的化合物由于具有结构多样性、毒性较低、来源广泛等特点,因而在治疗肿瘤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目前,从植物药物中发现了多种结构类型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可在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如多糖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黄酮类、木脂素类、醌类、酚酸类、萜类等.综述了近年来源自植物药物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通过讨论这些化合物的结构、活性数据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10.
唐松草属植物抗癌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松草属植物中含有多种抗肿瘤活性成份,其中唐松草碱等临床上具有无骨髓抑制等特性,受到广泛关注。本综述了对唐松草属植物中主要抗癌成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抗癌植物资源与天然产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近50年来国内外对红豆杉及其天然产物紫杉醇,埃波休隆,多糖类(刺五加多糖,茯苓多糖,黄芪多糖,银耳多糖),鬼臼木脂素,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黄酮类(异黄酮,甘草黄酮,黄苓黄酮),萜类,皂甙类(绞股蓝皂甙,人参皂甙,甾体皂甙),多肽类及天然甾体等抗癌植物资源与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并对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十字花科植物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及其降解产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硫代葡萄糖苷是一种含硫的阴离子亲水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十字花科植物中。植物体中硫代葡萄糖苷和葡萄糖硫苷酶(俗称黑芥子酶)形成硫代葡萄糖苷一葡萄糖硫苷酶体系。在完整的植物中,硫代葡萄糖苷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葡萄糖硫苷酶存在于特定的蛋白体中,两者相互分离,但当组织和细胞受到损伤时,葡萄糖硫苷酶就会被释放出来,葡萄糖硫苷酶将硫代葡萄糖苷水解,产生异硫代氰酸盐等降解产物。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异硫代氰酸盐以阻遏和抑制因子发挥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萝肇科(Asclepiadanceae)牛奶菜属(Marsdenia)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总结出萝摩科牛奶菜属合有多种活性成分,主要有孕甾烷类、糖类、三萜类、甾醇类等,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癌、抗生育等方面,为萝蘑科牛奶菜属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熊果酸(ursolic acid,UA)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存在于熊果、女贞叶、枇杷叶等植物中。熊果酸不仅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糖尿病、保肝等药理活性,还具有改善和治疗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作用。通过文献分析,归纳总结了熊果酸在神经元损伤、脑血管疾病和精神障碍中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小陇山野生抗癌被子植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资料和文献,结合野外实习,调查了小陇山的野生抗癌被子植物的种类及形态,生境及分布,说明了它们的药用部分、抗癌成分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以噻唑烷酮化合物为例,介绍了先导化合物的研发过程。运用组合化学的方法设计并合成了小分子化合物库,用以发现和优化先导化合物。用肺癌细胞、抗药性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进行高通量筛选,发现了选择性杀伤抗药性肺癌细胞的化合物。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活性化合物抑制微管蛋白,将细胞阻滞在G2/M期且可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其抗癌活性不依赖于P-糖蛋白。这类先导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细胞膜通透性,体内试验表明其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对60个人体肿瘤细胞系的筛选中,发现这类先导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癌活性,将在未来癌症治疗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多金属氧酸盐(POMs)被认为是有前途的抗癌药物,因其具有氧化还原性、亲核性、高溶解性和稳定性,以及表面电荷分布和可调的分子结构,在抗癌领域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稀土(RE)金属簇合物具有丰富的光、电、磁等特性,利用POMs的结构特性作为无机氧-供体配体构筑丰富的多金属氧酸盐基稀土金属簇合物,将两者的优势进行整合,为癌症诊断和治疗领域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介绍了多金属氧酸盐基稀土金属簇合物的分类及其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强电脉冲对抗癌药物毒性的提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强电脉冲作用下,抗癌药物环磷酰胺对HeLa细胞和胎儿脐带血细胞的毒性变化。实验发现,当强电脉冲(电压500V,电容10μF, 脉冲5个) 结合环磷酰胺处理HeLa细胞后,细胞凋亡比例和死亡比例都比环磷酰胺单独处理组要高;当强电脉冲(电压1000V,电容10μF,脉冲2个)结合环磷酰胺处理胎儿脐带血细胞,发现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比例比单独药物处理组高。说明强电脉冲能明显提高抗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  相似文献   

19.
中药川芎应用与提取工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川芎的化学成分,主要药理作用为:缓解中枢神经系统、解痉、抗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癌。此外,还综述了川芎挥发油,川芎嗪、阿魏酚的提取工艺,并指出今后其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喜树资源及可持续开发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抗癌植物喜树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布、别名、价值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并对喜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