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制订"降低学生处分等级的规定",是高校贯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实施"1 X"规定中的"X"的范畴,是对犯错误而受处分这一特殊学生群体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它具有法律依据,不与法理相悖,也符合党一贯对犯错误同志进行教育、处理的精神。在当前,更符合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来管理学生工作,更有利于对受过处分的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更有利于调动他们改过自新,以及他们学习、生活、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正为提升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根据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相关工作安排,毕节市科协积极深入同步小康工作联系点——黔西县中建乡红板村开展蹲点调研入户回访和科普知识宣传活动。2月13~15日,毕节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谢平贵率干部职工一行15人到红板村蹲点调研入户回访。谢平贵一行与市科协驻村第一书记成奎一起,深入到市科协结对帮扶还未脱贫的10户贫困户家中,进行入户回访——对他们2016年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6,(5):99-100
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一直存在,处分考试作弊学生,目的是使其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同时也是考试公平的一种体现。但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不能忽视因考试作弊受处分学生的心理变化,要把心理疏导工作做在前面,做到随时观察、及时干预、对症下药。特别应该了解受处分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让他们对受处分都有正确的认识,克服心理障碍,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诉高校不当处分案不断涌现,这反映了高校学生处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在加剧。为减少高校学生处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之间的冲突,使两者达到平衡状态,应从立法、司法以及程序等方面规范、制约高校学生处分权,完善教育立法、明确受教育权的可诉性等方面保障、拓展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5.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下简称“三不腐”)机制建设是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深化高校全面从严治党,要充分认识“三不腐”机制的内在逻辑关系、重要意义和高校“三不腐”机制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着力在路径建设上发力,构建“不敢腐”的惩治和震慑机制、“不能腐”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不想腐”的教育和自律机制,不断提升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能。  相似文献   

6.
保安处分是以社会防卫为目的、替代或者补充刑罚而适用的刑事制裁措施。保安处分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经济、科学和社会的深刻背景,以新派教育刑的行为者理论、社会责任论和社会防卫论为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的保安处分制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应建立二元制的保安处分立法模式,坚持处分法定原则、必要性原则、处分均衡原则、改善为主隔离为辅的原则,以补充刑罚的适用不足。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选取西藏拉萨市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大学生、环保工作者以及周边地区农牧民等典型公众代表,围绕环境满意度、受环境教育现状及具体需求、环境教育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并提出了更好开展公众环保教育方面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8.
魏家萍  张淑萍 《甘肃科技》2011,27(24):155-156
运用电话回访及时了解肺结核病人出院后的健康恢复情况。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兰州市肺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82例,运用现代通讯手段,如,固定电话、手机等,与出院病人进行联系。以出院后1个月内即能基本掌握回访内容(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饮食习惯与禁忌、休息与锻炼的方法、结核病传播与预防知识等)及坚持按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诊者视为回访情况好,出院后1—2个月能达到上述情况者为较好,2个月后能达到上述情况者为较差。通过对出院病人电话随访的开展,体现了护理模式的转变,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并且随访内容主要是健康教育,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优质护理内容的影响力,使病人真正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9.
为尽量减轻伽马辐射影响和危害,涉源单位通过设置控制区和监督区,能对职业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进行有效控制。辐射监测人员开展监测时通过合理布置监测点位,采取必要的防护手段和措施,既保障辐射监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严格控制监测人员的受照剂量,确保监测人员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以西安市下岗失业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社会支持与下岗失业人员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年龄对下岗失业人员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影响,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对其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年龄、受教育程度还通过社会支持这一中介变量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无权处分是指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无权处分的效力问题既涉及无权处分人、权利人以及受让人这三方主体的利益权衡,也需考虑对交易秩序与安全的维护。基于此,本文仅对动产买卖中的无权处分的效力进行分析与探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国保安处分现状的分析研究,对究竟应如何界定保安处分、我国刑法应否给保安处分一席之地进行探索,旨在倡导对我国刑法典中刑罚与保安处分进行二元主义的立法,也即对保安处分刑法化进行制度性建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农村孕妇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135位作为干预组,135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和产褥期乳腺疾病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产褥期乳腺疾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农村孕妇开展母乳喂养的知识讲座、乳房护理方法、正确开奶的指导及定期的回访,能提高母乳喂养率,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4.
高校研究生教务人员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培养教务人员具备良好的智能结构对高素质研究生教务队伍的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该文基于SWOT分析模型,对研究生教务人员的智能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培养和优化教务人员智能结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的受教育阶段,其受教育权中包括学生的学籍权,即高校有权针对相关规定,对学生的入学、退学以及处分等进行管理和决定。高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设立的初衷,就是作为学生受教育权遭受侵犯的一种法律救济途径,该种救济途径不同于其他诉讼以及仲裁等救济途径,该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设立,就是为了解决大学生针对高校的管理行为所提出的意见,要求其始终坚持独立性的特点,提供专业人才对其纠纷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该文旨在对高校的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进行合理定性,并对其相关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在患者手术前访视和手术后回访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开展的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对所实行的责任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实行责任护理后,术前访视能加强护士与患者沟通,减轻患者术前的心理负担;术后回访能及时了解手术的效果而采取相适应的护理措施,让患者增强自信心。结论:实行患者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能制定较好的护理措施,增加护士与患者直接交流的机会,对手术患者帮助较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法等方法,通过对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篮球课程开展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由于受学校体育场地、教师队伍以等因素的制约,篮球课程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旨在为推进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篮球课程的更广泛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孙爱国 《科技信息》2012,(16):421-422
本文以青岛市大型企业外来人员为研究对象,选择300个样本进行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与心理问题调查,研究发现,工作之初存在孤独、强迫、悲观及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障碍,且外来人员的环境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患强迫感和安全感的人数比例表现为显著高于男性;悲观感和自卑感都呈现随调查样本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但孤独感、安全感则相反,尤其以孤独感和安全感都随年龄增长呈显著下降趋势。最低学历的初高中毕业人员心理症状最为严重,其悲观感、自卑感及非安全感都显著高于其它学历人员,各教育程度人员的悲观感随教育程度的提高显著降低,高教育程度人员的孤独感差异最小,表明受教育程度可显著改变外来务工人员的环境适应性,对低教育程度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后续教育尤为必要。持续心理疏导对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心理状况作用显著,但心理障碍因素中自卑感在持续疏导和配套的培训后发生的比例仍然较高,表明相关的后续配套措施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近日,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三巡回指导组组长滕勇带队赴省科技厅开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三为'专题实践活动"专项督导.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孙旭东作汇报,厅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及工作专班人员参加座谈会.  相似文献   

20.
孙卫苹 《科技信息》2011,(25):200-200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首先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前提,其次,就如何有效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