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波  徐巧 《华东科技》2022,(5):146-148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完善、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低,重理论、轻实践,重创业、轻创新,师资队伍缺乏创新创业经验等问题。鉴于产业和企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要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合作,构建“三创三融合”教育体系、基于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教师+学生的自创业孵化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双创人才。  相似文献   

2.
设计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创新融合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对人才创新能力开发、创业精神培养的核心与关键。许多地方院校在融合培养过程中却反映出目标不清晰、体系不完整、模式不科学、实践环节孱弱等若干问题。鉴于此,有必要结合产业发展、生源素质、办学特色构建应用型高校设计教育与创业教育分段式、多元化阶梯式的创新融合培养模式。以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设计教育与创业教育创新融合教改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与成效为实践论证,力图对地方应用型高校设计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创新教改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性、价值性、逻辑性、实践性等方面厘清“互联网+”大赛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剖析“互联网+”大赛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盲区,提出从机制建设到“课、坊、赛、孵、研”五位一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针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专创融合”的课程缺乏等问题,井冈山大学机电学院在制定电气专业培养方案时,采取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改进创新课程设置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使双创教育充分融入到专业教育当中,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树柏  毕云龙  刘森 《华东科技》2023,(12):134-136
<正>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联系实践、学校连接企业、融合专业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创新性地提出“理实融合、产教协同”的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组成师生探究式学习共同体,强化“理实融合”,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做实“产教协同”,着力提高应用型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科技》2018,(12):46-48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和方法,也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本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本文结合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设计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是我国高等院校“双创”教育的指导大纲,“双创”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而言,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院校总体划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双创”教育教学的模式改革;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三是提高教师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看,只有处理好创业课程教育与创业实践教育,自上而下的“外组织”与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心理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创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保障,学校创业教育与家庭创业教育、社会创业教育这五大关系,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沈艳 《甘肃科技》2022,(4):49-51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政策支持下,近年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在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如忽视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等现实问题。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社会责任感两方面展开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研究发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以理论研究居多、部分高职院校意识到地域创业文化融入高职双创教育的重要性等现象,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开展双创教育、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文章学习借鉴教育学、管理学及系统科学原理,基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理论模型及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创新技能,培养出与专业相融合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水平,目前高职院校正在开展一场革命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院校实际,提出了相应整改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创新创业指导在高校日益得到重视,创新创业指导的实质是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国内及区内许多高职院校需进一步改进。比如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形式上,针对该课程教学目前存在脱离社会实际、局限于理论教学的现状;该文对当代社会背景下高职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着力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构建高职院校"全程三个环节相衔接"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商玮 《咸宁学院学报》2014,(1):206-207,216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与职业教育使命相契合的素质教育,近年来在高职院校蓬勃开展。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通过建立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5.
张靖 《华东科技》2022,(7):122-124
本文以“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发现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不理想。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坚持形式与内容、理论与实践、技术与创新相一致的“工匠精神”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顶层设计到课程体系建设、教育平台打造、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行为唤醒等方面,全方位实现“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观念的重塑,更为人才培养提供师资队伍保障。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该文以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思政改革在高职院校不断深入推进,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改革的必然途径。课程思政以课程为单位实施隐性思政教育,而专业思政则是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顺各类课程及各类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印刷类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行业内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为顺应行业转型升级,助力我国由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印刷类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结合专业特色,解决印刷专业人才培养中立德树人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足等问题,探索一种具有印刷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具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客观条件和资源支持。在当前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快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转变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平台建设短板突出等现实困境。求索突破困境的策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一体”,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翼”协同耦合发展,并积极打造以提供创新创业保障为主的师生服务平台、以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主的教学科研平台、以创业项目孵化、创业实践开展和举办创新创业赛事为主的综合实践平台,长效施策,多管齐下,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社会输送时代所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高职院校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助力福州滨海新城经济发展的作用调研出发,研究了福州市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对"双创"的认识不到位,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等问题,立足岗位创业的视角结合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提出了开设"关于创业"普及型创业教育课程,结合专业课程开设"为创业"创业教育提升课程,成立创业教育工作室,打造创业园,创办品牌公司等方面出发,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滨海新城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由传统手工业者具备的价值取向,扩展至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敬业奉献精神、追求极致的职业态度以及开拓创新的职业能力。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职业价值观培育相契合,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要求相切合,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要求相一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包括推进课程改革,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