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千米尺度的空间网格为基本测算单元, 通过构建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区域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一致性评价。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案例的研究结果表明: 1)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区域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压力空间分布状况, 能够对区域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一致性展开评价; 2) 青浦区平均产业压力指数为0.51, 生态承载力指数为0.25, 全区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一致性较高, 平均一致性指数为3.12。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舟曲县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南部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舟曲县进行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舟曲县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均衡值为1.885 7 ha/人,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均衡值为1.020 2 ha/人,整体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其中草地产生生态赤字最为严重,水域和林地处于生态盈余.舟曲县有6乡呈现生态赤字,处于生态赤字的乡镇体现了对区域内白龙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的依赖性.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舟曲县各乡镇生态承载能力,可为进一步开展定量化区域生态风险评估和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地区基于GIS的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与空间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从图斑、县、省三级不同空间尺度对2000年西北地区生态承载力的供给与需求进行定量计算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整个西北地区生态承载力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各省区情况不同,其中:陕西、新疆生态承载力供给小于需求,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而甘肃、青海和宁夏生态承载力供给大于需求,处于生态冗余状态;西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生态承载力供给空间分异明显,呈东南、西北部较高,东北、西南、中部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地理单元的生态承载力供给差异也较大,表现为黄土高原中西部、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山地、天山山地和阿尔泰山地等地区的生态承载力整体供给较高,而其他地区的则较低,其中:关中盆地、银川盆地和干旱区绿洲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供给最高,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腹地的广大戈壁、沙漠地区的最低,呈连片分布状态;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内部由于景观破碎严重,生态承载力供给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表明西北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利用/覆盖及人类活动强度具有密切的空间关联与空间异质性;西北地区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供给和人口密度基于县级尺度的相关系数为0.66,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空间分布格局相似,表明西北地区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生态承载力偏向性.2000年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表现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与局地性分布相符合的空间分布格局,整个地区生态承载力供需矛盾突出,处于生态不安全与不可持续性发展状态,而各省区、县及其内部生态承载力供需矛盾差异较大,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状态各异.研究实践证明GIS技术的应用为空间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类生态压力与生态承载力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偏差,研究二者的相对变化特征有助于理解和解决当前日趋严峻的区域发展不均等问题.文章在测算我国1980~2005年生态压力和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通过计算生念压力重心和承载力重心坐标及重心间的空间重叠性与变动一致性指标考察二者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25年来我国生态压力重...  相似文献   

5.
在水利建设中,水库生态调度要结合河流生态需求的水库调度方式和水库常规调度,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防洪和兴利等因素,从而保持河流生态需水均衡.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6,(3):431-435
以生态足迹原理为基础,计算了榆林市2001—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用生态压力指数及其指数等级划分标准对其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市2001—2013年间,人均生态足迹从3.522 hm~2上升到了4.29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3.145 hm~2下降到了2.455 hm~2,生态压力指数从1.120上升到了1.748.由此看出,榆林市的自然生态处于不安全状态.榆林市今后要采取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改变能源结构,以及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等措施,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的常德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常德市2002~2006年的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了常德市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情况.结果显示:常德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2年的1.917 94 hm2增加到2006年的2.509 93 hm2,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527 85 hm2下降到0.516 23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1.390 09 hm2增大为1.993 70 hm2,生态压力指数由3.26上升为4.22;万元GDP生态足迹从2.588 59 hm2逐渐下降为2.107 49 hm2.研究表明:虽然常德市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但常德市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土地生态系统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土地生态系统处于危险状态.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2001-2016年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揭示中国创新能力的空间非均衡、地区差距及收敛性特征.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并通过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方法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收敛趋势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创新能力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且总体差异呈现出不断扩...  相似文献   

9.
在消费者偏好函数是强凸、连续和严格单调的条件下,给出了不可分市场的一般均衡存在定理,因而也给出了离散空间中一般均衡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发展的水资源压力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压力指数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天然水资源相对稀缺性,并判断水资源是否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水资源压力从水资源需求角度,可分为水资源数量压力,经济水资源压力和水环境压力,它们分别受人口密度,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以及环境对水环境需求的影响,水资源综合压力为上述这些压力按一定权重的组合,本文在不同水资源压力指数计算的基础上,对全国各行政区域的综合水资源压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容量的中国资源环境基尼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内地2007年SO2排放、工业固废产生、废水排放和能源消耗作为评价指标,以"森林面积"和"农业用地"为"生态容量"表征指标,计算基于生态容量的中国资源环境基尼系数,以绿色负担系数判断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不公平因子.结果表明:4项指标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分别为0.56、0.57、0.67、0.60,表现出极大区域分配不公平性.由绿色负担系数可知,上海、天津、江苏、北京、山东、河北、山西、河南、辽宁、浙江、重庆、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是主要不公平因子,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减少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空间非均衡问题,选取2003-201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和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个指标数据,采用基尼系数法,分析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空间非均衡的特征、程度及其来源。结果表明:我国乡镇企业空间非均衡程度最大的是西部,其次是东部和中部地区最小。全国整体以及东、西部地区内部乡镇企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均呈现进一步加深趋势,中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空间均衡程度得到小幅缓解。区域间差距与剩余项差距反向变动是引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空间非均衡程度发生变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前,区域间发展差异是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研究了省与省之间国民收入差异的衡量,并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笔者认为:差距先是缩小,后是扩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中国土地资源生态敏感性评价,揭示土地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而对不同土地资源和不同农业区土地资源的生态敏感性进行差异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中国土地资源生态敏感性空间差异显著,高度生态敏感区集中在4个区域:北方干旱/半干旱沙漠(地)的土地沙化敏感区、黄土高...  相似文献   

15.
运用年际集中指数、最邻近点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等方法,对我国野生动物园的时空分布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发现:我国1993-2010年间开业的野生动物园的年际集中指数为0.039,年际差异性小,开园时间较为分散;最邻近点指数接近于1(0.991),属随机型分布类型;各省级行政区间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为22,空间上较为分散;在八大区域间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973,分布较为集中;在八大区域间的空间密度差异较大,尤以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有实验条件,设计,安装了一套静态法高压汽液平衡的测定装置,并通过测定CO2的饱和蒸汽压检验了该装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空间力系平衡组在工程问题上应用的三组方程,提出了平衡方程组的基本式与这三组方程之间的转换条件,并给以论证,旨在扩大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组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Ecological footprint‘ s theory and method are used to calculate and analysis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Tibet. The results indicate: Tibet ecological footprint (2.1 hm^2) keeps higher than countrywide average level( 1.5hm^2 ), and lower than global average level (2.4hm^2 ) the result show that Tibet pasture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the most different with other area, and woodland is the second; Tibet ecological footprint grows from 1. 25 hm2 in 1978 to 2.09 hm^2 in 2002, which states that life level is improvingcontinuously; GDP (per RMB 104 Yuan)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es from 61.9 hm2 in 1978 to 4.54 hm^2 in 2002, which states resources utilized ratio is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