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地理国情监测是指利用测绘技术和GIS技术监测城市建筑物、道路、水系、绿地分布的等各方面监测要素的动态变化,分析其时空特征,以及变化发展程度和趋势,从而揭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形成权威、标准和具有现势  相似文献   

2.
大图斑错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错漏现象,对成果质量一票否决.本文首先分析大图斑错误及其产生的原因,其次,根据原因提出大图斑整治新思路和流程,并分析大图斑整治技术的实现,最后分析大图斑整治效果,以期为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理国情监测通过对地理国情进行动态地测绘、统计,从地理的角度来综合分析和研究国情,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提供真实、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它深入地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内在关系和演变规律,为地区制定发展战略与规划、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应对突发事什和优化重大工程实施等工作提供基础性的资料,同时也促进了重大项目的科学决策、评价和管理,对于提高政府管理决策水平和改善社会民生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理国情监测中地表覆盖信息的提取,提出了一种基于条件随机场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自动分类方法.与面向对象的传统分类方法不同,该方法基于概率图模型分别计算像素级和对象级的势函数,以及像素与它所属对象之间的层间势函数,将所得势函数统一到一个CRF模型中进行图割求解.该方法较充分地表达了像素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了对象分割误差传递对影像分类结果的影响.以“高分1号”遥感影像为实验数据,借鉴地理国情普查中地表覆盖分类体系进行实验验证.分类总体精度和平均精度分别达到91.08%和86.95%,远高于基于面向对象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地理国情监测通过对地理国情进行动态地测绘、统计,从地理的角度来综合分析和研究国情,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提供真实、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它深入地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内在关系和演变规律,为地区制定发展战略与规划、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  相似文献   

6.
地理国情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计分析的重要数据源。本文以四川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为例,主要介绍地理国情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依据遥感影像进行地理国情要素和地表覆盖信息采集的相关内容,以及后期的内业编辑整理工作,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后期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理国情监测和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也存在紧密的联系。利用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方案重组能够实现老数据的更新,同时完成国情监测和1∶10 000基础数据的协同更新。  相似文献   

8.
石晶  窦小楠 《河南科技》2015,(1):154-156
本文主要讲述地理国情普查与基础测绘的主要技术工艺及其协同生产的方式方法。明确基础测绘与地理国情项目的区别与联系,在实际作业中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可以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也是具有高度综合化和高度政治化的技术。从地图制作到城市监测、管理和规划,地理信息技术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加上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地理信息系统已经从初步发展时期的研究实验和局部应用阶段转实际操作和全面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10.
张莉 《河南科技》2012,(5):86-87
<正>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是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干涉雷达)技术和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NSAR,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差分干涉雷达)技术的基础,它涉及侧视雷达系统、雷达波信号处理技  相似文献   

11.
<正>河南省西部部分高山区域,由于受各种历史、客观条件的限制,至今仍没有1:1万地形图资料。为了实现"中原崛起",满足河南省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要求实现1:1万地形图资料对全省国土面积上的全覆盖。此次的豫西无图区的首轮1:1万地理空间信息数字化基础测绘任务,将在不进行外业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也是具有高度综合化和高度政治化的技术。从地图制作到城市监测、管理和规划,地理信息技术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加上政府部门的正确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