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在全球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智能制造被定义为中国版的工业4.0的核心目标。自2015年伊始,"智能制造"作为一种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成为制造行业的热搜词。制造业中产品的设计信息、工艺信息和生产线信息的智能化处理,意味着作业的优化再造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制造系统将由原先的能  相似文献   

2.
"工业4.0"的深入发展,促使工业生产方式向大数据、智能化管理进行转型,对工业生产线的智能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采用三菱公司的CC-Link IE技术实现设备与同层设备之间的通信以及与上层网络之间的通信,通过除泡机实现数据传输,从而实现了流水线和工厂生产的智能管理。  相似文献   

3.
在工业4.0背景下,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成为当代制造业和现代工业的核心.文章系统研究了无锡产业规划及工业4.0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制造业转型升级突破点,提出德国工业4.0对无锡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若干启示,包括产业政策向创新政策转变,拓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调整中小企业政策思路等.  相似文献   

4.
德国工业4.0掀起了全球性的制造业转型,但是社会各界对工业4.0的认识仍存在偏颇,企业仍没有形成清晰的转型路径。2017年4月,德国国家科学和工程研究院发布了《工业4.0成熟度指数——管理企业数字化转型》,建立了由6个阶段构成的acatech工业4.0成熟度模型,绘制了工业4.0发展路径,研究以该模型为基础,从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方面分析总结了制造企业向工业4.0转型的关键,并提出我国制造企业向数字化转型需要补充的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5.
工业4.0     
晚上散步,听见一群大妈正围着讨论工业4.0,惊愕,询问后了解了是在讨论股票,现在有工业4.0概念股了。从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到中德关于工业4.0开展合作,这个新名词一下成为中国制造、甚至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方向。我们要肯定德国工业4.0代表着制造业全球先进制造的方向,与我国提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从战略上看是方向一致的,与许多省、市在推动的智能制造、机器联网、工业互联网工程从战术上看也是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6.
李鹏  杨晓燕  樊济军 《河南科学》2022,(12):2040-2047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对提升河南制造业整体水平,促进河南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河南由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区域分布特征、趋势进行了分析,我国智能制造目前已进入螺旋式发展期,各地区智能制造优势和发展重点有所区别,关键基础零部件空心化问题、多方联动协同发展问题等仍有待完善.然后结合实地调研结果,立足河南省实际,在考虑河南省智能制造各个行业相对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具有河南特色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以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为特征的工业4.0,指出信息物理系统在引领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工业4.0必定改变现有的工业结构,智能制造业将又一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在工业4.0背景下,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成为当代制造业和现代工业的核心。文章系统研究了无锡产业规划及工业4.0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制造业转型升级突破点,提出德国工业4.0对无锡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若干启示,包括产业政策向创新政策转变,拓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调整中小企业政策思路等。  相似文献   

9.
<正>无论是在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时,还是在欧洲深陷债务危机泥潭之中,德国经济的表现都可以用抢眼二字形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国内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稳定发展与"工业4.0"战略的纵深推进。"工业4.0"概念诞生于德国并非偶然。德国是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拥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占据全球信息技术的显著地位。德国提出并推动"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打造智能制造的新标准,稳固全球制造业的龙头地位。包括西门子、菲尼克斯电气、倍福和库卡机器人等在内的多家德国企业都在"工业4.0"时代全速前进,抢占行业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城东智造大走廊是杭州应对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智能制造和高端产业要素集聚发展的战略高地,与城西科创大走廊遥相呼应,是支撑杭州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东翼"。意义和作用:"心脏"当今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工业变革,迎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全球智慧经济时代。以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国家制造创新网络(NNMI)计划  相似文献   

11.
正继德国工业4.0之后,2015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进一步明确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主要目标,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和智能化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使我国在未来工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最终实现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实现制造业回流,纷纷做出"重振制造业"的战略部署,竞相在高端装备领域发力,以保持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德国"工业4.0"在制造业掀起新的制高点,海峡两岸智能制造的主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通过研究两岸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政策支持,对两岸智能制造发展进行比较,分析两岸合作创新支持智能制造发展的优势和阻碍因素。为促进两岸创新发展智能制造,提出了打造智能制造平台、建立共同标准和创新合作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工业的产业组织形态和生产方式.随着互联网与工业领域的全面融合,衍生出了一种新型的工业形态——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通过智能机器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工业体系,从而激发生产力,让世界更美好、安全和清洁. 信息技术:工业发展助推器 工业互联网下的制造业,是将从前的自动化生产线、机床、电脑等连接起来,借助网络数据传输、智能传感等技术,构建出一个实体的生产群落.同时,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实体生产机器提供虚拟的大脑,从而实现“自我改进修正”的智能制造.  相似文献   

14.
上海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实施,各国、各地区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及其细分领域的发展越发重视。本文基于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有关成果,介绍了国外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布局,研究分析了上海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一般认为,智能制造装备主要涵盖的细分领域为: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和以3D打印为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区分标志.在步入工业4.0时代,随着人工费用的增长、人口红利的日渐消退、工艺要求的提高,我国传统制造业依靠人力发展的道路已经越走越窄.河南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应从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先进制造工艺和生产流程,从而在传统制造和物流等相关行业的产业变革中占据具有高附加值的有利链接,助推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传感器,作为物联网采集信息的终端工具,就如同物联网的"眼睛""鼻子"和"耳朵",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现今,当人们提及"工业4.0"这一概念时已经不再陌生,一言以蔽之,其背后所指为"工业+信息互联"。反观国内,我国则启用了一个专属的名词——"中国制造2025",这两者的本质内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个核心——智能制造。而面对"智能制造"始终绕不过一个词儿——传感器。  相似文献   

17.
工业4.0时代,传统的仓储管理模式和作业方式效率低下,作业等待工时浪费严重,非库存品中转工时较多,不符合精益生产的仓储集约化和少人化管理。结合工厂生产物料管理的现状,在现有传统的物料仓库基础上进行智能化、无人化改造,将RFID射频技术、智能无人货柜、人脸识别等物联网技术和设备融合运用到仓库运营管理中,并开发手机APP和无人仓系统做后台运营支持,从而实现生产物料仓储的高效、智能、无人化运营,进一步达成"高效率制造、低成本制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使物理和数字化系统融合在一起,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的综合目的.因此,就需要借助各种智能手段,建立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的连接,实现真正的智慧生产,从而增强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未来生活. 全球制造业正面临新的变革,“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等新趋势正在深刻影响中国制造业,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推进制造业突破封闭,寻求新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大潮方兴未艾,智能化战略呼啸而来。近年来,"工业4.0"成为全球工业和信息产业界最为关注的热点,其定义了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CPS信息物理系统全面嵌入制造、工程、材料使用和供应链管理中,从而建造可以全球定位联动的"智能工厂",其展现的未来工业前景,是强大的智能网络和进一步的"去人工化"。  相似文献   

20.
《杭州科技》2016,(6):27-28
2016年下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正式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将统筹国内智能制造发展,加快形成全面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的工作格局. 为了方便读者快速领略《规划》的重点内容,编辑部用图表的表达方式,来给该政策“划重点”,以供轻松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