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特点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4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静脉药物溶栓、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常规治疗,比较接受不同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再灌注治疗时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死亡率有显著差异,再发心绞痛无显著差异,直接和补救性PCI组血管开通率明显高于药物溶栓治疗.结论:对急性心绞痛患者实施不同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直接冠脉成形术血运重建率高,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发生和发展伴随着血栓形成并致冠脉血管闭塞,STEMI发病主要机制是冠脉血管壁上存在着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斑块),易损斑块破裂触发了凝血瀑布,导致血栓的形成和进展.高血栓负荷STEMI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挑战性问题,PCI在开通冠脉血管的过程中,血栓因受到挤压而导致脱落,脱落的血栓可导致远端血管栓塞,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从而危及患者生命,使PCI失败.冠脉内血栓抽吸可有效清除血栓,减少慢血流和无复流事件的发生,并提高心肌组织的灌注水平,有利于保护心功能和改善预后.延迟支架术对于高血栓负荷和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有益,血管内低温治疗及使用抗栓溶栓药物可作PCI的辅助治疗,对于血栓负荷较少的患者行直接支架术治疗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牛全洲  郭晓宇 《甘肃科技》2011,27(21):155-156
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极化液组30例,给予极化液+溶栓或介入治疗+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溶栓或介入治疗+常规治疗。极化液组近期左室射血分数为42.70±11.00,对照组为42.4±11.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远期左室射血分数,极化液组为50.00±10.00,对照组为47.00±8.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sT段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了左室重塑在极化液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极化液组有1例发生左室重塑,对照组有4例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尽管极化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AMI患者的远期左室射血分数,但尚不能得出极化液能改善AMI患者心功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中顿抑心肌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10例溶栓后冠脉再通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激酶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针每次30ml静滴,1次/d,连用3周。结果再灌注后心肌均表现不同程度顿抑现象,两组顿抑程度并无显著差异(P〉0.1),但随着时间推移追踪观察发现治疗组顿抑心肌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对溶栓后再灌注心肌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可提早恢复顿抑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迟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预后的影响.方法 563例STE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157例、延迟PCI组124例、溶栓组131例和药物组151例.随访4~88个月,平均随访(45±27)个月;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及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延迟PCI组MACE发生率显著少于溶栓组和药物治疗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PCI组的LVEF显著高于非PCI治疗组(P0.05),而延迟PCI组的LAD和LVDd均显著小于非PCI组;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显著大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延迟PCI可减少MACE发生率,并改善左室功能,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122例进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成功实施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21例,成功率99.18%;冠脉正常31例(25.41%);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8例(31.15%),其中37例经桡动脉完成;11例为门诊患者,当日离院回家,占9.02%。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外科搭桥术及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无穿刺点血肿、动脉瘤、栓塞及桡动脉搏动消失病例。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只要方法得当,安全可行;经桡动脉途径是行冠脉造影检查尤其是门诊患者的冠脉造影检查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改善左室重构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的效果.方法312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治疗组65例,延迟PCI治疗组81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74例,药物保守治疗组92例.全部患者随访6~36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和超声心动图变化及利用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1)延迟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4.1±11.7)d,显著少于静脉溶栓(20.5±8.4)d和内科药物治疗组(19.2±9.4)d(P<0.05);而与直接PCI组的住院时间相同(P>0.05).2)延迟PCI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静脉溶栓和内科药物治疗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本组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21.5±4.6)个月时.随访期间,延迟PCI组的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和内科药物治疗组(P<0.05).4)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显示,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延迟PCI组的LVEF显著高于非PCI治疗组(P<0.05),而延迟PCI组的LAD和LVDd均显著小于非PCI延迟组.5)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0.376±0.138)显著大于内科药物治疗组(0.173±0.094)(P<0.05),而与直接PCI组(0.413±0.169)和溶栓组(0.289±0.177)相似.结论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改善患者的左室重构,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  相似文献   

8.
替罗非班对冠脉介入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现象的效果.方法:对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的37例慢血流,33例无复流,依次给予冠脉内注入硝酸甘油,维拉帕米,腺苷和替罗非班,观察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血流分级.结果:替罗非班明显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TIMI血流,慢血流的有效率为90%(27/30),优于硝酸甘油10.8%(4/37),维拉帕米3%(1/33)和腺苷6.2%(2/32),P<0.01;无复流的有效率为89.3%(25/28),优于硝酸甘油3%(1/33),维拉帕米3.1%(1/32)和腺苷9.7%(3/31),P<0.01.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的慢血流及无复流现象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行直接介入治疗时术中并发症的特点及发生率.方法6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记录不同梗塞相关动脉术中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急性右冠脉闭塞行直接PCI治疗术中较左冠状动脉更易发生低血压、缓慢性心率、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结论急性右冠脉闭塞行直接PCI治疗术中并发症更常见,应当采取积极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疗效.方法观察92例接受PCI的NSTE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介入治疗情况、住院期及随访期的临床事件.结果92例患者PCI成功83例,失败4例.住院期间,1例患者术后死亡,无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随访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K和CK-MB峰值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4例12 h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缺血后处理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再灌注治疗,缺血后处理组采用再灌注30 s/再缺血30 s,交替3次后再持续灌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报导5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结果:5例溶栓治疗后全部再通,胸痛平均36分钟缓解或消失;ST段在半小时内回降>50%;CK和CK-MB峰值平均提前到10.3h出现;溶栓过程中,4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牙龈出血和皮肤瘀斑各1例。  相似文献   

13.
基于PCI的“中国生态旅游机会图谱”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生态旅游机会图谱(CECOS)”这个自然景区旅游资源规划创新工具进行适用性检测。研究面向具有旅游规划经验的群体设计问卷,分析样本为79人。研究采用潜在冲突指标方法(PCI)对CECOS的56个项目基本设定进行了计算和处理,分别横向比较了CECOS的14个类别和纵向比较了4种生态旅游形式之间的PCI值差别。结果表明:① 54个项目的设定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仅有2项设定需要更改;② HCET/MCET/LCET的设定得到业界的高度的一致的认可,而MNT的设定存在着一定的两极分化的意见,但持中间态度的人也较多。因此,CECOS具备在旅游规划业界推广的价值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CHD)患者PCI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12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接受PCI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CHD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8例(高龄组),和同期住院接受PCI治疗的40~60岁的中年CHD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16例(中年组),比较两组HCD患者...  相似文献   

15.
通过载体表达siRNAs抑制禽流感病毒复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禽流感病毒是养禽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原微生物之一。为探讨小干涉RNA(siRNA)对A型禽流感病毒复制的干扰作用,以H5亚型AIV PB2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合成了4对编码siRNAs的DNA序列,将其克隆到psiRNA-hH1neo载体中,构建siRNAs表达载体,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染MDCK细胞,采用G418筛选建立抗性细胞系,用血凝(HA)试验和real time RT-PCR试验检测抑制效果, 在细胞水平筛选出具有高效抑制AIV复制的2个靶位点PB2-1154、PB2-342、为AIV的基因功能研究,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和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选取在我院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6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测定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ACK1基因的表达。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结果是:(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ACK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56±4.98 vs 3.11±1.24,P0.05);(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术3月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ACK1 mRNA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10.84±3.71 vs 17.56±4.98,P0.05),但仍高于健康者(10.84±3.71 vs 3.11±1.24,P0.05)。RACK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可能和病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别嘌呤醇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标准抗心衰治疗。别嘌呤醇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0.3g/d,观察12周。两组均于治疗前以及治疗12周后由专人用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量指数(LVESVI),测量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尿酸浓度。结果别嘌呤醇组在血清尿酸浓度明显减少,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常规治疗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在标准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0.3g/d)能给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8.
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润肺通络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以润肺通络为主治疗放射性肺炎之疗效 .方法 采用中药润肺通络的基本方为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鱼腥草、杏仁、紫菀、黄芩、丹皮、丹参、赤芍 ,同时用西药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放射性肺炎 ,共 17例 ,并设对照组对照观察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 (5 2 .9% )明显高于对照组 (16.7% ) ,有显著性差异 (χ2 =3.99,P <0 .0 5 ) .治疗组总有效率(88.2 % )明显高于对照组 (4 1.7% ) ,有极显著差异 (χ2 =6.70 ,P <0 .0 1) .结论 润肺通络法对放射性肺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临床观察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将4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22例,均于伤后24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26例,应用脱水、激素、止血、抗感染及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等药物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亚低温疗法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是安全有效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可降低死亡率,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2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左主干病变STEMI患者,根据左主干病变和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分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89例、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136例;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各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KillipⅢ~Ⅳ级、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病变狭窄程度、中度以上钙化率、合并2支或3支血管病变率均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P0.05).PCI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2.3±0.9)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为14.6%,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的6.6%(P0.05);大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PCI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PCI治疗后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可有效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