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苎麻脱胶实验中发现了脱胶效果较好的混合菌种,对脱胶效率和速度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和重复脱胶研究,结果表明:此菌种抗逆性强,易于保存,脱胶效率和脱胶效果好,非常适合产业化.鉴于脱胶方法为微生物脱胶,脱胶液中除水、菌种和麻外未另外加入任何化学物质,因此脱胶液中的胶质应当是比较洁净的,如能很好地提取,则也有可能成为优质廉价的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2.
能够高效脱胶的苎麻脱胶菌菌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新发现的一些能较好脱胶的菌种。实验结果表明,确实是这些菌种起到了脱胶作用,而不是麻上自带的自然菌种。小试实验表明这些菌种具有比较好的脱胶能力,应该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本研究是初步的,这些菌种的特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苎麻厌氧微生物脱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一种生物脱胶新方法—厌氧微生物法.作者从麻厂污泥表沼气池的污泥中优选出8株脱胶性能较好的杆菌,测定其代谢特性并对有效菌株进行了组合,4个组合的脱胶率为33.6%-38.98% 相似文献
5.
苎麻脱胶过程中木聚糖酶最佳作用条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讨论了木聚糖酶在苎麻脱胶过程中,温度、pH值和酶浓度对其酶活力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和最适酶作用条件:当pH=9.0,酶液=51 mL(即生苎麻/g∶酶液/mL=1∶17),温度=50 ℃时,Y即残胶率是17.629%.经过微量稀碱处理后,残胶率下降到2%左右,达到纺织工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以温度、pH值、酶液浸渍时间等为主要因子,建立以精炼残胶率为单目标的苎麻新型生物酶脱胶工艺最优化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最优化工艺数学模型计算,得到酶脱胶的最优化工艺条件为:温度59.86℃,pH值8.62,时间4.31 h.在最优化工艺条件下,对脱胶处理后的精干麻的质量作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酶液对麻纤维韧皮的作用更加深入,胶质的去除更加彻底,残胶率降低,纤维支数提高,纤维制成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数学理论为依据,以电子计算机为辅助工具,利用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计划,建立了苎麻脱胶煮练工艺的数学模型,首次定性定量地给出了精干麻质量随煮练工艺参数的改变而变化的规律,对于苎麻高效脱胶的研究和工业化生产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4)
对在苎麻脱胶实验中发现的混合菌种经保存一段时间后进行脱胶能力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菌种易于保存.脱胶中加入适量氯化钠后菌种的脱胶速度和脱胶效果未受到明显的影响,表明菌种抗逆性较强.这些结果提示该菌种的脱胶效果好、脱胶能力强,菌种适合于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在以CSZTZ高效苎麻脱胶助剂为基础建立的“二合一”常压煮炼苎麻脱胶新工艺及其生产应用情况.“二合一”常压脱胶新工艺将两锅一煮麻合并成一锅二煮麻,以CSZTZ助剂进行煮炼,其脱胶效率及质量都较一般的高压和常压法煮炼有较大提高,并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运用计算机影像法,观察分析了经不同条件下碱煮后的苎麻纤维横截面形态和纤维细度,得出影像分析细度值与残胶率相互对应的结论.并探讨了碱煮后纤维之间胶质的去除程度和纤维的分散情况,以及纤维机械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动态的观点研究了苎麻头、二、三麻的化学性能、生物学特性在整个生长期内的变化规律。大量试验数据证明,由于传统农作制度的影响,我国各季麻生长期过长是造成我国苎麻原麻品质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适当缩短各季麻的生长期,将目前的农作制度由每年收三季麻增为收四季麻,即可为纺织工业提供大量优质苎麻原料,而农业产量也有所提高,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助脱剂处理浓度、茵液处理时间和不同茵种对苎麻脱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茵种的培养液处理苎麻,处理后苎麻残胶率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助脱剂处理浓度之间对苎麻脱胶效果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三个处理因素间的互作都不显著;脱胶助剂三聚磷酸钠的适宜处理浓度为0.30%,而茵液处理苎麻纤维的适宜处理时间是16h。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研究中发现常压等离子体喷枪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能够在常温和常压下诱变活体微生物。野生脱胶菌被这种喷枪产生的等离子体处理后用于脱胶在几天内能够产生很好的脱胶效果。在提取脱胶液的菌种时,作者在普通培养基上发现了一种金黄色微生物和一种灰白色微生物,这些菌种至少在形态学上不同于原始出发菌。经初步研究,作者发现这种灰白色菌种比出发菌和金黄色菌种更具脱胶能力。 相似文献
14.
姜繁昌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4)
本文作者对苎麻细纱的毛羽特性进行了研究。对纤维细度,纺纱支数、细纱捻度、变性苎麻纤维与细纱毛羽的关系亦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纤维细度对细纱毛羽有明显影响。纤维支数愈高,毛羽愈少。 2.纺纱支数对毛羽的数量有一定影响。支数愈高,毛羽量愈少。 3.提出了细纱捻度与毛羽的回归方程。 4.变性苎麻纤维对细纱毛羽有明显影响。 5.提出了S_0=KN_1L_1d_0是衡量苎麻纱毛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缩短苎麻脱胶煮练的时间,在工业化生产上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它的技术关键之一在于煮练助剂。本文运用多重比较法中的统计排队法,对国内常用的三种苎麻脱胶煮练助剂进行了评估、为苎麻脱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焦磷酸钠能够以较小的用量获得较好的快速煮练功效;而增大三聚磷酸钠和磷酸钠的用量,同样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快速煮练功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