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和谐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系统整体论的思想,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系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协调的论理、原则与主要内容;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协调的目标与机制。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以江苏省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FEES)的良性循环为目标,从森林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森林资源与经济的协调、以及环境与经济的协调3个方面综合考虑,构建了反映江苏省FEES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及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FEES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图1,表2,参6.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整体论出发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认知的系统整体过程及思维方式的变革、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与特点、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大协调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农业持续系统协调度的分析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是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非线性和灰色特性,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度的计算与模拟预测模型,并对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度的计算以及预测进行实证分析。表3,参7。  相似文献   

5.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尝试构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围绕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4个维度选取了28个指标,经AHP方法给指标赋权,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1990~2005年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各维度间的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逐年增高,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4个维度间协调度得分却在逐年下降;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等维度呈可持续发展态势,人口维度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据此认为,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牢固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人口、经济、资源生态和社会伦理的协调发展;迅速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环境保护型农业。图3,表2,参13。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补偿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需强调生态和经济的协调。而目前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相当程度上表现为农业的外部性(生态保护带来的生态服务)得不到合理解决。从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出发,认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对农业进行补偿的原理分析基础上,根据安塞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确定补偿系数为2.0%,计算得出该县2000年需要生态补偿量为1289.86万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生态补偿的途径和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图2,表1,参8。  相似文献   

7.
在明确一般废旧电子产品系统动力学(SD)建模方法基础上,以废旧电视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基于部分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SD模型并进行仿真,得出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的发展型模式、以废电视机控制为重要目标的抑制型模式和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的协调型模式.经过比较认为,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的协调型模式是实现废旧电子产品控制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GA优化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普适公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特征基础上,分别确定了用遗传算法优化的持续、协调、结构和集聚4类单项指标的发展指数的普适公式;并对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层次指标分别采用广义对比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加权,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模型应用于乌鲁木齐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与实况定性分析结果一致。该评价模型简单、实用,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9.
基础设施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关键作用,合理选择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鉴于基础设施的多系统复合特征,结合系统动力学和耦合协调理论,构建了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效益仿真模型,通过调整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参数,设计出资金投入总额有限下的4种基础设施投资情景,模拟了北京市2018~2030年4种情景下基础设施效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提出了在模拟期内优化基础设施投资结构的参考方案。结果表明:2018~2030年4种情景下基础设施效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存在差异,整体处于上升状态,由低度耦合协调演变为极度耦合协调;均衡兼顾型和现状延续型情景下的城市基础设施效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分别在2018~2027年和2028~2030年两个时段内表现最优,更有利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可将此两种情景下的城市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参数作为相应时段内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A 方法的北京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7  
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建立DEA模型评价北京近10年来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得出北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而提高人力、物力、资源的利用率与组合优化度,兼顾规模效益与技术有效性,同时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搞循环经济是发展与可持续并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和方法,并对辽宁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995年以来辽宁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倒u”型曲线:2000年以前,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由初级协调向高级协调转化;2000年以后,两者的协调发展状况却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图2,表4,参12。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相关-主成分分析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经济、社会、生活质量、人口素质等四个方面海选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根据可观测性原则初步筛选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筛选指标,构建了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相关性分析删除相关系数大的指标,避免了信息重复; 二是通过主成分分析删除了因子负载小的指标,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影响; 三是研究结果表明,最终建立的指标体系用17%的指标反映了99%的原始信息;四是通过人均GDP、国民幸福指数等指标反映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内涵;五是在国际权威机构典型观点高频指标基础上进行客观数据筛选的指标体系,兼具专家知识和客观实际的双重信息.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非径向超效率DEA聚类模型的 FEEEP系统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DEA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非径向超效率DEA聚类模型,并将该模型和传统DEA模型对比分析了我国各地区FEEEP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 和传统DEA模型相比, 该模型弥补了传统DEA模型的缺陷,能有效地区分生产前沿面上FEEEP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模型的排序结果能准确地反映各地区FEEEP系统的协调发展实际水平,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s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re proposed, and the conno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s defined further. Based on these, by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e Intern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 (ISDI) system is created and design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is evaluated and measured systematically, and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5.
系统科学方法论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对系统思想发展史、系统科学五大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阐述,指出用系统思想改进我们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的必然趋势。着重指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真实内含是系统性、整体性和自组织涌现,这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构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基础上,分析了31个省市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①各省市区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②各省市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性;③按照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将31个省市区分为7类,分别体现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求三江平原农作物播种面积和沼泽湿地面积两者间的合理比例,使之既能保证粮食生产,又能维持沼泽湿地的重要功能,有必要对三江平原粮食生产与沼泽湿地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在获取过去50多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选取表征粮食生产效益和沼泽湿地效益的评价指标,应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函数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建立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两者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动态分析与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农业生产和沼泽湿地环境是比较协调的。该时期三江平原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58万hm^2,沼泽湿地面积为282万hm^2。此结果可以作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恢复程度的一个参考标准。按高产水平计算,三江平原可提供111077t粮食,而三江平原的生物种类可以恢复到建国初期的95%。图8,参25。  相似文献   

18.
Optimization Model to Enhanc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newly accepted as a objective or model of economic and socialdevelopmentin recentyears,which derived from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risis duringhuman′s development.Its role of guidance for human′s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hasbeen increasingly expanded to various aspects of human society and nature. Sustainable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s a critical factor for fully realizing socioeconomic sustainabledevelopmenton the basis of the equilibrium of …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Today,many scholars,governments of all levels and enterprise decision-makers pay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bout the effect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developmento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growth.However,itstill lacksa uniform method,which is approved by each aspect in China.In practice,people commonly adopt single target ( e.g.the contribution ratio of the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o economic increase) to assess the effect.Such kindof evaluation has …  相似文献   

20.
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提出的,与以往的发展模式有着本质区别的发展思想。本文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基本准则,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方法的定量描述模型并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