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对意境的重视与追求,经过千百年来历代画家的探索实践,已形成了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从传统理论来看,意境是中国画艺术的重要标志.如何形成意境与用笔墨表达出一种意境,却又离不开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技巧以及对艺术形式和一系列艺术规律与法则的掌握和运用.传统绘画中的创意与造境,创造性的想像可以随机生发,在造型方面不受固定景物的局限.因此形成了中国画表达意境的特殊方式,那就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是一个由古老的传统画种逐渐变革形成的、传统的古典形态的中国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重大改革,已经初步形成了具备现代审美理念和全新艺术形式的现代形态的中国画。深邃的意境、独特的绘画语言使国画在艺术领域中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3.
禅宗的审美意境是中国画意境追求的三大来源之一。禅宗兴起以前,中国画主要受儒家和道家的审美意境的影响。受儒家影响的中国画带有社会性、伦理性、政治性的特点;而道家传统中的中国画则追求纯自然主义的审美意境。禅宗得以广泛传播后,中国画的审美意境呈现出了哲理化、深沉化、个性化、情感化等特点,形成一种纯粹的审美意境。禅宗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对中国画的审美意境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考察禅宗对中国画意境的影响,可以影射出当今中国画面临西方画强烈冲击的困境之出路。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时期语境下的中国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中国画,20世纪以来一直在古与今、中与西之间寻求出路,其发展历程之曲折,显示出中国画革新的艰难。中国画进入后现代时期,需要我们重振精英精神,坚持艺术的自律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重视传统作为文化策略的重要意义。当前,我们需要把握住时代的内涵和新的文化生长点,挖掘中国画的传统精髓,追求意境,努力实现传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传统中国画的构图形式存在着自身的特点,人的主体意识自始至终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画面所追求的是一种融入人的主观情愫的意境,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构图形式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6.
白永丽 《科技信息》2011,(28):160-160
本文通过对中国画创作中,情感、意境、个性的分析,提出中国画创作中的精神在于作者自我情感的表达、意境的开拓和个人情感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画艺术走的是一条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对文化精神的再研究和体验的深入解读与自觉认知的道路。在当代中国画艺术的创作中,人们试图在传统中寻找着与个体创作相联系的生存意义和传统审美的纽带,并探索和运用新的材料语言形式来自由地表达思想,形成个性风格突出的艺术表现方式。因此,在中国画创作领域探究重彩画的源流和材料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天然矿物质颜料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作用,分析中国画当代艺术的理念,阐释当代重彩画的绘画语言及其材料价值,对当今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优秀的中国画传统是由诗 ,书 ,画 ,印等艺术门类有机综合表达来体现的。诗意是中国画的灵魂 ,是中国画的内在生命。中国画向来强调“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取其意气 ,得于象外” ,形成了一套传神写意、抒情言志、诗画互融的理论。中国画以诗文抒发情感 ,以借物抒情言志 ,以笔墨绘写精神 ,使诗与画达到珠联璧合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构成艺术美不可缺少的因素。任何一幅成功的中国画作品,都有其各自的成功的意境体现。从整个绘画过程来讲,中国画的创作中,意境的营造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中国画创作应追求“意境为上”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发展至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笔墨形式和创作模式.继承与创新、扬弃与借鉴是发展中国画艺术的一个基本态度.研究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和符号程式,分析西方现代构成的原理,突破界限,变通的并融合西方现代构成法则,从而丰富和完善中国画的艺术语言.运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材料、新工艺,使中国画的创作在传统的形式上有新的发展,呈现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黄玮 《科技信息》2008,(14):196-196
苏天赐的写意油画具有中国画的意境美。写意油画是中国传统文人情怀与油画材料的有机结合,它蕴涵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在绘画作品中运用“写意性”,追求画面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中国美学范畴,是作者的情思与景物、生活画面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其中积淀着中国独有的文化心理因素。在中国古典美术领域,意境不仅是艺术创作原则,同时也是艺术品评的标准。主要对意境的特点、绘画意境的特征、中国画的意境美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园林建设是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功能表达,同时也具有深层次的艺术性。园林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国园林与艺术文化关系密切,具有我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特点,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蕴,园林意境因艺术而生。文章分析了当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园林设计的艺术体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中国画与平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面设计通过与传统水墨艺术元素相结合,能够形成简约之美、空间之美、意境之美等审美特征,是现代设计追求艺术表现的自由创新时代,也是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的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中很少有表现客观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显现光感效果的作品。光感的表现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历来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中国画中光感表现发展缓慢的原因是由中国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和讲究意境表现的学说所形成的特定的审美态度所决定的。中国画表现光感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传统绘画理论,吸收西方绘画有益经验,以扩展中国画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的中国画教育,是在批判和改造中国画的同时形成、发展着的。宋代画院教育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当今中国画教育也有所启示。本文分析宋代画院考试制度、课程设置、艺术主张等,立足当今中国画教育的问题与不足,建构了21世纪中国画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代中国画坛二种偏颇的论调:“传统已经过时,个性才是根本”和“传统就是国画的根本”而撰写的。本文主要观点是传统的学习与个性的表达是艺术发展的外因和内因,只有二者的辩证统一才能真正促进艺术的发展。缺少一方另一方就不可能真正存在,它们互为依存,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意境美的探析是在美学的范畴中基于漏窗艺术形式而进行的,以“象”为切入点,由先秦“尚象”传统中对“象”的理论论述为起点,梳理“象”从先秦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转变的系统性理解。运用“立象尽意”“观物取象”“象外之意”到“取之象外”命题的提出,阐述“象”与“意”、“罔”与“境”之间的内在逻辑性,结合漏窗艺术的设计规划,研究发掘在审美观照中“象”“意”“境”三者对“意境美”生成的理论基础,最终生成关于“意境美”的内在性理论途径是“意之所随者”之地的阐述;“意想”景物叠加产生审美模糊上升到意境美的途径而空间场域中物象之间组合形成一种内在相关的空间化,从而形成漏窗艺术的意境审美境域,从而形成漏窗艺术的意境审美。  相似文献   

19.
广告是带有艺术色彩但功利性十足的商业行为,意境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理念的集中体现。广告与意境的相遇,将是一场现代与古典的嫁接,商业与艺术的融合,在古为今用中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至此广告不再是王婆卖瓜般的自夸自卖,而是在言已尽而意无穷中让你对一个品牌从此情有独钟。本文主要对广告的意境,广告意境营造的背景及其必要性,广告意境营造的原则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现代建筑空间意境塑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大伟  凌峰 《工程与建设》2010,24(1):46-47,144
介绍了传统美学中意境的概念,由此引发对建筑意境的思考与定义,即在一定的环境背景影响下,建筑所构成的空间形象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氛围以及所触发的艺术联想与幻想的总和。并通过一些经典案例分析总结了建筑空间意境塑造的几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