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中生活着丰富的微生物类群,是一个重要的地下生物宝库.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的主要分解者,对环境起着天然的“过滤”和“净化”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和维持能力方面极其重要.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植物-土壤-微生物的有机整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代表着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指生命体在遗传、种类和生态系统层次上的变化.从遗传、分类、生态功能以及系统发育等多方面阐述了当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工作.同时探讨了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植被的破坏可直接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对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拌种的方式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mosseae和Glomus versiforme于黄冠/川梨(Pyrus pyrifolia(Burm.)Nakai/P.Pashia Buch.-Ham)成年梨树根部.结果表明:在接种不同菌剂的梨树根部的不同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各土层大小顺序均表现出:细菌,放线菌,真菌,并且土壤微生物总数大小顺序表现为0~20,20~40和40~60cm.  相似文献   

3.
以菌根真菌为主 ,从菌根真菌与根瘤菌间的关系及其对宿主植物的影响、VA菌根与外生菌根混合接种对宿主植物的影响以及菌根真菌与共生固氮放线菌的关系对宿主植物的影响三方面 ,对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相关研究加以评述和讨论 .着重论述了菌根真菌、共生微生物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对宿主植物生长、营养、生理及抗逆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并对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  相似文献   

4.
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植物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功能.初始陆地植物是一种半水生的原始藻类和水生真菌的共生产物,氮沉降会使植物共生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功能发生改变,减少植物和功能微生物之间的潜在联系,引起可预测的功能特征变化,进而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植物共生微生物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生态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交互作用一直是生态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系统研究氮沉降对于植物微生物群落功能团的影响以及植物与其共生微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对于揭示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共生微生物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及其调控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壤微生物和植物营养有着密切关系,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影响作物生长,加以有效地利用,可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净初级生产力(NPP)模型研究回顾,为全球陆地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等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 把生产力模型大致归为3类,分别阐述其研究进展.结果 气候相关模型通过对气候因子与植物干物质生产的相关性分析来估算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以气候、土壤条件和植被类型为输入变量,主要模拟破、水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基于遥感资料的模型基于植被指数与冠层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到吸收光合有效辐射,进而建立大尺度的卫星观测与生物生产力的关系.结论 无论应用哪种生产力模型,都受到较多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应用模型计算净初级生产力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真菌(AMF)能与自然环境中的多数陆生植物互利共生。间套作种植作为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能显著提高植物对农田环境中多种资源的利用率。在间套作体系中,AMF通过对农作物和土壤环境的影响,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经济产量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本文从AMF对宿主植物根系特征的影响、AMF对宿主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的影响、AMF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菌根植物间共生菌丝网络的养分资源传递分配等方面,阐述AMF对间套作体系中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为AMF在农业方面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魏俊杰 《科技信息》2012,(7):338-338
随着转基因植物的大面积商业化种植,其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对土壤中动物、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且对转基因植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转基因植物对土壤环境的生态风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下行效应和上行效应对植物群落动态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回顾了下行和上行效应的发展史及主要理论,综述下行和上行效应对草地植物群落的生产力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指出下行和上行效应研究的不足,提出下行和上行效应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莠去津除草剂施入土壤后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本实验以莠去津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分初期、中期、后期、末期4个阶段研究莠去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莠去津除草剂对土壤中的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在4个时期都有抑制作用,对土壤中的细菌在初期、中期和后期有促进作用,在末期有抑制作用。总体上,莠去津除草剂对土壤中真菌、放线菌有抑制效果,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对真菌、放线菌的抑制作用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11.
高原植物,随着海拔的升高,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及叶绿素含量都有增高的趋势;光饱和下表现量子效率有降低的趋势;没有明显的光合午睡现象。高原植物生育期长,截获的太阳辐射能量多,产量高;形成了特有的高原光合生态型及高原生育生态型。在高原地区,只要选用具有优良生态特性的高产品种,采用合理栽培管理措施,完全能够获得比平原地区作物高得多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从美国迷尼苏达大学Cedar Creek生态科学研究保留地的BioCON(Biodiversity,CO2,Nitrogen)试验田取得24个样品对氮沉积效应进行研究.通过添加氮肥的方法模拟了氮沉积效应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运用功能基因芯片技术得到了一些实验结果:氮肥的施加对地上植物生物量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会对植物根部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氮肥的添加会使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使得添加了氮肥的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得简单化,而且这种改变是显著的;在置信度为95%的情况下,参与氮循环的功能基因在施加氮肥的样品中的丰度比未施加氮肥样品中的基因丰度要低.另外,还研究了各个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柳静  阮鹏飞 《科技资讯》2011,(11):139-139
本文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研究进展,综述了植物功能群概念的由来、划分标准及其生态学意义,详细介绍了植物功能群在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稳定性、全球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当前植物功能群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部分兰科植物菌根的内生真菌种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产于我国云南和福建的36种兰科植物菌根的内生真菌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隶属于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真菌菌株102个,包括在13个属内;腔孢纲(Coelomycetes)真菌菌株1个,属盘多毛孢属(Pestalotia)。文中对已定名及未定名各种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人工构建的小尺度植物群落就土壤有效空间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中、小不同有效土壤空间条件下的各物种单播表现大不相同,说明土壤有效空间的大小对物种生产潜力的发挥有重要作用.土壤有效空间对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关系格局也有重要影响.在小土壤空间条件下,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间表现为单峰曲线关系,而随着土壤有效空间的增大,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发生了变化:中等土壤空间条件下二者间表现为线性趋势,但线性关系不显著;大土壤空间条件下二者间为极显著线性关系,表明土壤有效空间的增加可增强物种多样性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相对产量总和计算结果表明:在小土壤空间条件下,物种多样性与互补效应间呈现出单峰曲线格局,多样性较高的混播群落中物种间对资源的互补性利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相反,在中、大土壤空间条件下,互补效应与物种多样性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有效空间的增加有利于多样性较高群落中物种间对资源的互补性利用.随着土壤有效空间的增加,多样性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增强,这种作用主要是由于较大土壤空间条件下物种间资源互补效应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6.
植物功能特征与生产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窜外盆栽方法,就8种一年生植物的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株高、根深和单位叶面积根量等6个功能特征与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采用的8个植物种类在株高、相对生长率、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根深、单位叶面积根量等功能特征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而在生物最生产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相天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地上生物量分别与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株高和根深等功能特征显著正相关,与叶干物质含量不相关,而与单位叶面积根量负相关.在本实验条件下,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株高、根深和单位叶面积根量5个功能特征可被认为是影响人工草地生产力的关键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盐生植物根际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择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就盐生植物根际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盐生植物种植后,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土壤明显增加,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植物根系越发达,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越多,土壤酶的活性也越高.为盐渍化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理论数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双因素方差原理,将植物多样性和零价铁综合应用于微宇宙之中.在湿地运行4个月后,对植物地上、地下部分和基质进行取样,分别测定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并采用磷脂脂肪酸指纹技术对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植物多样性、零价铁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对植物地上和地下植物生物量影响不显著(P>0.05);革兰氏阳性细菌总量、革兰氏阴性细菌总量、真菌、原生动物脂肪酸含量均与植物多样性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5),但是与零价铁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除17∶1 iso I/anteisoB外,各类脂肪酸含量和植物多样性与零价铁的共同作用相关性不显著(P>0.05).实验结论:植物多样性能显著改善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而零价铁对此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国外VA菌根影响宿主植物的抗旱性、耐盐性、抗低温性、抗重金属毒害及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了VA菌根真菌影响植物抗逆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在喀斯特自然土壤条件下对喀斯特先锋草本植物根系的影响。【方法】通过自然土接种AM真菌(N)、灭菌土接种AM真菌(M)及灭菌土壤对照(S)共3种土壤处理,种植喀斯特先锋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荩草(Arthraxon hispidus)、鬼针草(Bidens pilosa)及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并测定它们的根系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及根分枝数。【结果】荩草、鬼针草及狼杷草在N处理及M处理下具有较高的菌根侵染率,狗尾草的菌根侵染率较低。与S处理相比,M处理下AM真菌明显提高了荩草、鬼针草及狼杷草的根系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分枝数及组织密度,降低了根平均直径、比根长、比根面积及比根体积;与M处理相比,N处理明显降低了荩草、鬼针草及狼杷草的根系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分枝数及组织密度,提高了比根长、比根面积及比根体积,但对根平均直径无明显影响。【结论】荩草、鬼针草及狼杷草具有较高菌根侵染率,能与AM真菌共生获得更加发达的根系,而自然土壤削弱了AM真菌对荩草、鬼针草及狼杷草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