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25种高校学报(科技期刊)载文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志森  欧恺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2):137-142
调查的62种高校学报(科技期刊)2000年的载文量为50-467篇,平均值为164.4篇;125种高校学报(科技期刊)2004年的载文量为48-1477篇,平均值为190.2篇;25种高校学报(科技期刊)2008年的载文量为69-1602篇,平均值为292.8篇;20种期刊2000、2004、2008年的裁文量平均值分别为210.5、314.9、324.9篇,显示随着刊期缩短、版本扩大和页码增加.期刊的年载文量9年内增幅在50%-80%之间.50种高校学报(科技期刊)2008年第1期的载文量为11^162篇。平均值为28.1篇;13种高校学报(科技期刊)2005-2009年每年第1期载文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7.54、28.46、26.62、27.46、26.23篇,显示整体上近几年高校学报(科技期刊)的期载文量变化不大.不同的高校科技期刊,载文量和载文量的变化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疆三所高师院校自然科学版学报载文篇数、作者年龄分布、职称分布、学历分布、刊发文章基金项目情况、内外稿比例等情况调查分析,发现三家学报载文符合科技期刊的载文标准,载文长度呈增长趋势;内稿占多数;三所高校学报的项目成果论文都比较多,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载文作者相对年轻,有相当数量的在读研究生和初级职称作者,中青年中级和副高职称作者是各家学报的主力军。针对发现的问题,高校学报应下大力气建设高水平稳定的作者群,积极应对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报编辑部建设,进一步提高高校学报的办刊质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6—2008年各期及2009年第1,2期,共14期《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刊登的论文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相关的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刊在同类高校学报(科技期刊)中,载文量居中,但各期的基金项目论文比例普遍较高,平均达85.75%;第一作者中,高校的占95.0%,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66.1%,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2.8%,博士后、博士、硕士(含在读研究生)占70.6%;论文合著率为77.3%,合作度为2.51;篇均引文9.49条,单篇引文最多的达54条,中文引文占61.9%,英文引文占38.1%.  相似文献   

4.
随机抽取广东省3种地方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对其2000年、2003年和2006年载文变化做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地方高校学报近年束发展较为迅速.平均载文量由2000年的50.7篇增加到2006年的107.0篇:基金论文从7.8%增加到24.3%;平均出版时滞为231 d,平均信息密度为4.1篇/印张;作者年龄以30~40岁的中青年作者为主,占46.5%,年龄在50岁以上的仅占10.2%;第一作者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3.3%,硕士和博士的比例为38.6%。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006年出版发行的正刊28期(季刊)为统计对象,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其载文量,基金资助项目论文数量,作者结构和引文量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相关文献比较.结果表明:<学报>载文量(588篇)、基金项目论文(312篇)、核心作者发文数(185篇)与其他优秀学报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建议通过提高其载文量、栏耳策划、组稿策划、作者信息库系统建设和充分发挥编委作用五个方面来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  相似文献   

6.
应用文献计量统计学的方法,对《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载文、作者群、基金情况、栏目设置等要素进行统计,从作者群的角度讨论刊发文章的作者群地域和院校分布、核心作者群的发表数量及论文第一作者的职称、学历情况.同时分析其载文量、栏目设置情况、基金项目、合作情况等.从实际出发,客观的统计与分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的载文情况,为《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今后的发展提供客观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查阅、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12年载文的时间和数量分布、载文作者的地域分布、核心作者群及不同署名数的论文分布、基金载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008~2012年间,学报的载文量呈上升趋势;贵州地区载文最多,载文量占总数的77%;载文单位主要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其中贵州师范大学载文最多,载文量占总数的61%;学报载文作者的合作意识较强,载文合著率达到81%;学报的基金论文比达78%。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69种高校学报的文献计量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晓军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2):143-147
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8版中收录的广东省69种高校学报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各学报的载文量、基金论文比、影响因子及Web即年下栽率等文献计量指标,并根据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对广东省高校学报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2004~2007年编辑出版的《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为研究对象,对其载文量、载文的学科分布、作者分布、基金项目资助论文、引文情况及报道时差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其学术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知网(CNKI),对《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14年刊载的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研究.通过Excel软件和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III全面分析和展示了该刊10年来的年度载文量、作者群体、高被引论文、研究机构、基金项目和研究热点等的分布状况.以期能直观、多角度地展现该刊自2005年以来10年间的载文情况.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8—2010年版)连续收录的河南省19种高校自然类学报的主要计量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19种学报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但载文量、被引频次和他引率低于同年引证报告所有统计期刊相应指标的年平均值,反映了目前河南省自然类学报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2008年的载文、作者和引文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了其特点,从统计计量学的角度证实了《川北医学院学报》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以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12年出版的438篇文章为研究对象,对其载文量、引文量、基金论文、作者构成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做相关数据分析.探讨了学报下一步的办刊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08年出版的941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载文量、引文量、基金论文率、作者群的地域分布、论文作者的合著率及影响因子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学报应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和优势专业,从载文量和发文时间上优先保证优势学科的优秀学术成果即时发表,突出学报的特色,不断提升学报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于霞 《科技资讯》2010,(26):222-222
叙述了《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至2008年5年间办刊的一般情况,并从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及被引半衰期等指标,分析《甘肃中医学院学报》5年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学术影响力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对《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简称《学报》)1992年-2001年载文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数据,分析探讨了《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认为提高《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不仅要重视提高《学报》载文的学术质量(此至关重要),而且要重视《学报》在科学信息领域里的流通和读者面的扩大。  相似文献   

17.
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08年间共计20期494篇的论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学报》载文量和信息密度基本稳定;基金项目论文占65.53%;出版平均时滞为265.76天;论文合著率为84.00%,合作度为2.84人/篇;第一作者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27.13%,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78.95%.  相似文献   

18.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及引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1997—2001年共发表论文405篇,附有引文2640条,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该刊的平均载文量、论文合作度、作者的年龄和职称分布、引文数量、文献类型、引文语种、引文年代,以及《学报》论文的被引用情况等信息,以期对《学报》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统计和知识图谱可视化等方法,对《潍坊学院学报》2010-2019年载文的关键词、发文机构与作者、高被引论文及引文、基金项目论文、影响因子等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探索高等教育研究等方面,关注教学改革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创新性和前沿性;作者队伍和稿源相对稳定,推动了期...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组织开展了2008年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评比活动。暨南大学学报编辑部(自然科学与医学版)荣获“2008年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