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义词最难辨析之处就是它们概念义的细微差别,按照表名物的词的“词义成分-词义构成模式”把表名物的同义词的词义分成相对应的几个部分对比分析,则能够看出它们概念义的异同。这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研究中国文化,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创建了名物学的研究模式。名物学既承受到了西方实证主义的影响,也接纳了中国传统名物学和清代乾嘉学派的理论遗产。它旨在复原传统中国的生活图景,以促使海外中国学者产生对中国文化(文学)的感性体验。青木正儿试图通过名物学建立日本中国学研究的中国人视角,这样才能克服文化相对主义和民族主义所带来的文化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以汉语、壮语和韩语动物类名物词为例,说明反映具体而特定之物的词即名物词是有得名之理据可寻的。这三种语言动物类名物词的词源义或者说构词理据可以从词音与意义的联系中探明。其联系有四个方面:(一)词音模拟动物的叫声;(二)词音描绘动物的形态;(三)词音反映动物具有的内在属性;(四)词音体现动物所处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周礼》记载了1578个反映具体而特定之物的语词——名物词。其中有760个是双音节名物词,90%以上都是由属名与别名的结合。对这类双音节名特词,只需探究充当别名的构词词素的意义来源,就可得出它们的命名理据。文章对20年非属别结合的双音节名物词从它们的结构类型入手,揭示其整体意义的凝固及其命名之由。  相似文献   

5.
《诗经·卫风·硕人》历来传诵众口,但对其中几个名物的解释却是众说纷纭,且不能令人满意。经考证可知:"柔荑"是指茅草的花实,"凝脂"是一种食品,"蝤蛴"是金龟子的幼虫蛴螬,"齿如瓠犀"义为"齿如瓠排"。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古名物词的解释多用下定义的方式,其常见模式主要有七种;而下定义的释语中的种差内容却多种多样,按其内容所表达的功能,常见的主要有六种功能的种差,当然也有几种功能混用的种差内容;定义式释义中的类词语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不同层级的所指范围不同,上位词的范围包含了下位词,因此,《现代汉语词典》在古名物词释义时选择正确的类词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其释义必然会像我们所举之例那样含混不清。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民国云阳方言41个植物类名物词命名取象的依据以及命名取象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植物类名物词的命名取象是有规律的,在形体、性态、颜色、功用、气味、质地、滋味等八大类取象名素中,往往是视觉感知优先,在视觉感知中又以形体为先,在形体感知中以形状为优;而性态以空间为先,习性次之;颜色和功用在这八大类取象名素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绝大部分是来源于视觉。  相似文献   

8.
试论古书校读与名物考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何为“名物”“名物”一词在《周礼》一书中多次出现、有时是指名号物色:“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①有时是指名称和物产:“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握之名物。”②我们认为,名物的最初意义还是指的名号物色。“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③许慎所释“物”的字源义,其实是它的后起义。在先秦,“物”一度被用来称一种旗帜,是土大类这一等级的标志、④物从勿得声,匆本身就是一个象形字,象三条缨络的彩旗。这种旗帜是用不同颜色的绢帛拼凑起来的,故其色驳杂。后衍生了物字,就可…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车与古代的车有很大的差别.古代车舆历史文献虽有记载,但实物依据有缺乏,以致说解互有异同.20世纪考古发现了大批古车舆实物(仅先秦古车舆就有一百多辆),但对它们的研究多是考古工作者,语言研究者很少介入,汪少华《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以下简称《考辨》)择取当代被束之高阁的名物礼制训诂难题,对古代车舆名物进行细致考辨与深入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0.
对“四大奇书”之一《金瓶梅》的研究,历来以其文意、历史、名物、方言等为重,鲜及建筑。依据张竹坡评本及词话本二书,初步论证了西门住宅的位置、建筑规模、平面布局,以及其中的更道、人流交叉路线等,并纠正了“张评本”关于该书建筑的个别错误。  相似文献   

11.
~~试论秦始皇陵铜车内铜方壶的定名@汪少华$杭州师范学院语言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考工记》名物考证”(N0 2YY4)  相似文献   

12.
“名物量词”在各种语言中的产生,发展规律不尽一致。因此,透过“名物量词”探查两种语言的源流,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从苗汉两种语言量词的统计材料中,可以看到两种语言量词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湘西苗语的量词与同时代汉语的量词相比,在数量上没有汉语的多,在范围上没有汉语的宽。各个历史时期,湘西苗语都从汉语借用一批词语,相应的汉语量词就跟着进入苗语了。从量词的起源和发展来看,苗语深受汉语的影响,但是很难说苗汉两种语言出于同一母语。  相似文献   

13.
女性人物形象书写是花间词人创作的基本取向。但同为花间词大家的温庭筠和韦庄,其词风有着较大的区别。温词尤为注重名物装饰,韦词则常以舒畅、淡秀的笔触去描写女性的音容与情怀。温庭筠与韦庄词中所使用的语言,无论内容意识,还是外在形式,都带有强烈的女性语言特色。韦庄词以一种冷静旁观的角度去描写女性形象,他笔下的女性往往是"被看"的"他者"和客体,而温词却与之相反,仍以闺阁女性的口吻述说着婉丽绮靡的相思愁怨。两种不同词风的形成,与他们的生活道路、师承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宝庆府人,邓显鹤对宝庆文明的弘扬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邓氏不仅主持编纂了《宝庆府志》、《武冈州志》两部地方志杰作,而且广泛地搜集整理了自明代以来的宝庆先贤诗集,成为宝庆文史的集大成者。同时邓氏注重倡导对宝庆名物的保护和修缮,使一些濒临消亡的名物有了较好地保护,成为保护宝庆名物的倡导者。邓氏长年讲学授徒,对同乡后学魏源和邹汉勋等宝庆杰出人才,都曾直接或间接的培养,成为宝庆栋梁之才的提携者。  相似文献   

15.
“礼”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儒家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传统的礼学研究多局限于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的考察,而对于儒家传统之“礼”的究竟内涵则鲜有明确的阐述。作为规范的“礼”首先表现为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各种礼仪,而这些礼仪经过理性的加工便提升为具有某种普遍意义和价值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作为制度的“礼”在相当程度上则是礼仪规范的结构化、刚硬化的结果。而儒家所倡导的礼治就是这样一套规范建构和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礼”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儒家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传统的礼学研究多局限于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的考察,而对于儒家传统之“礼”的究竟内涵则鲜有明确的阐述。作为规范的“礼”首先表现为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各种礼仪,而这些礼仪经过理性的加工便提升为具有某种普遍意义和价值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作为制度的“礼”在相当程度上则是礼仪规范的结构化、刚硬化的结果。而儒家所倡导的礼治就是这样一套规范建构和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鉴于传统“平面构成”中对“点”、“面”定义的模糊,本文通过视觉实验的方法,从视觉心理学角度分析“点”“面”的界限及临界规律,对“点”、“面”进行确切地描述。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人称”是以人称代词作为区分标志的,“我”出现在中是第一人称;“他”出现则第三人称。然而“我”是叙述,“他”却不是叙述,因而,“叙述人称”的概念是不同延、不确切的。弄清第一称和第三人称的区别很有必要。目前一些研究对“叙述人称”正在寻找新的科学的名词代替它。  相似文献   

19.
兴奋剂定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等方法对兴奋剂的定义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体育运动中使用的“兴奋剂”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并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给兴奋剂下一个内涵确切的定义具有一定的困难。国际体育组织从外延角度对“使用兴奋剂”进行界定,并随实践发展对“使用兴奋剂”进行重新界定。最后,对兴奋剂定义作补充说明以加深人们对兴奋剂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尤为显著。近些年来,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法”在许多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使用。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他认为“发现法”的优越性在于提高学生智慧的潜力,激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