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中国1985年到2008年生产性能源消费量的变动进行分解。能源消费量的变动分解为三种效应:由于整体经济的增长带来的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的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的效率效应。实证结果表明:24年来,实际GDP带来的经济规模效应是使得能源消费不断上升的最主要因素;效率效应的作用与经济规模效应相反,效率效应对于控制能源消费的增长起到了较大并且积极的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控制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中国1985年到2008年生产性能源消费量的变动进行分解。生产性能源消费指排除生活能源消费的用于各行业生产所投入的能源消费。能源消费量的变动分解为三种效应:由于整体经济的增长带来的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的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的效率效应。创新之处在于应用因素分解模型进行能源消费量变动的研究。 实证结果表明:24年来,实际GDP带来的经济规模效应是使得能源消费不断上升的最主要因素,效率效应的作用与经济规模效应相反,对于控制能源消费的增长起到了较大并且积极的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控制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1—2017年相关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以及11个省市能源消费开展驱动因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强度、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效应是影响能源消费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是驱动因素的作用方向不同,空间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是能源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对抑制能源消费效果显著,人口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拉动作用较弱。未来应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进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等方面分区施策,积极应对,减少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脱钩理论分析1995—2010年辽宁省各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费增长的动态关系.为探究各产业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作用机理,基于能源强度的因素分解模型,对辽宁省三次产业能源强度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总体上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能源消耗量增长的速度小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影响能源强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效率因素.第一产业主要是结构因素促进能源强度的下降;第二产业效率因素对能源强度的提高起主导作用;第三产业效率因素是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为实现经济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优化经济结构的同时应不断提高各产业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5.
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动方向及影响因素备受到学术界关注,但现有文献多以国家总体水平或各省份为研究对象,对地区差异关注不足.文中应用面板协整理论,实证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与表征经济发展的诸变量间的长期协整关系,发现能源价格、科技发展水平及重工业比重是影响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共性因素;而经济发展规模、能源消费结构及产业结构是影响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别性因素,研究成果有助于地方政府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节能政策.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分析总结能源消费与经济结构变动的理论基础上,分析广东省工业能源消费量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广东省经济结构、能源消费变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其变动的趋势及特点;定量研究广东省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环境污染的关系,建立基于经济结构与能源消费协调发展的广东省能源消费优化模型。从经济结构优化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广东省能源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物质条件,也是保证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能源强度体现了能源利用的技术、管理水平,也反映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发展是否稳定与均衡.1997年~2008年,长春市工业部门的能源强度(单位产值能耗)下降了64.8%.为了解释能源强度的这种变化,引用解构分析将该市工业能源强度分解成回收利用、技术效率、产业结构和进口4个因素,并利用完全分解公式计算各因素对长春市工业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量.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2008年长春市工业能源强度降低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变动,其次为技术效率提高,进口因素使能源强度上升,回收利用因素的作用极微.产业结构因素在2003年之前促进能源强度的降低,2003年之后则导致能源强度的上升.技术效率因素发挥的作用一直很稳定,特别是在2005年以后大大促进了能源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采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1994~2009年中国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居民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费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将影响产业部门能源消费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经济因素、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将影响民生部门能源消费变化的因素分解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效用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部门中经济因素是中国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效率因素缓解了能源消费量的增长趋势,结构因素没有实现减少能源消费的作用.民生部门的能源消费量正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并且经济因素是民生部门能源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终端能源消费视角,在全面测算2005—2020年中部六省生产和生活部门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LMDI方法将两部门碳排放因素分解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碳排放系数和人口规模、能源结构、人均能耗强度、碳排放系数,再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中部六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1)生产部门中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能源强度是工业和第三产业碳排放主要抑制因素,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对第一产业碳排放起主要抑制作用。生活部门中人均能耗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起主要的推动作用,碳排放系数对生产和生活两部门碳排放都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效果;(2)研究期间六省脱钩状态总体上得到了优化,当前除山西省外,其余各省已实现弱脱钩,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更是达到了强脱钩阶段。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基于完全分解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描述辽宁省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能源消费量和能源密度的基础上,运用无残差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分解出经济增长、结构和能源密度等因素对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效果,得出相应的影响效果系数,并通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找出辽宁省能源消费变动的特征与分阶段各因素的具体影响效果,为辽宁等老工业基地制定能源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工业经济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以广东省为例,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分析了1990—2011年广东省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现状与特征;用LMDI分解技术,将广东省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4种因素;定量分析表明:经济增长效应是广东省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导促进因素,人口规模效应为次主导促进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广东省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导抑制因素,能源结构效应是次主导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地区,自上世纪以来,经济增长一直伴随着黑色能源即煤炭、石油资源的高消耗,使得经济发展福祉被生态环境污染所逐渐抵消。在绿色增长视域下,重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测度模型与指标体系,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辽宁省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在此基础上,萃取关键影响因素,并运用岭回归模型探析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最后,从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公众认知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慧 《河南科学》2014,(10):2184-2189
研究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河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中原经济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利用河南省1978—2010年统计数据,对河南省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碳排放总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强度与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交互作用、能源消费结构、国际贸易分工;对人均碳排放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与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交互作用、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分工.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人均碳排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河南省碳排放的最大正向影响因素及贡献率最大的均为经济增长,而能源强度和单位能耗碳排放量交互作用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静 《河南科学》2013,(8):1313-1316
以我国27个省(区、市)2005-2011年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及产业结构数据为基础,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效应达到0.633;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结构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影响效应分别为1.019和0.322.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在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障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既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又是一个能源资源消耗大省。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对于转变辽宁省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分析了辽宁能源生产和消费现状,对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进行了阐释,并分别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建立碳基金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台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方略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轨时期,经济建设始终是兴国之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重点工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本文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约因素及其影响,其中包括体制制约、生产要素价格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低、产业投资效率与劳动生产率低、工业能耗水平不高、人力资本水平不高、企业利润空间受挤压等因素;最后指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科技水平和产业结构对山东省能源消费的影响。其中,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山东省能源消费、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科技水平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则动态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冲击效果和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杰  贾涛  吕迎 《河南科学》2011,29(2):231-234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发展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河南省是新兴工业大省和资源消费大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利用2000-20...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增长而演进,也是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研究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考察因地区增长差异导致的河南省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发现各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大部分中原城市群地区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明显,而大部分非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具有相对劣势,全省增长偏离量呈现中心-外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