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宽带激光处理铸铁组织与强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宽光束CO2激光,对灰铸铁进行相变硬化和熔凝强化处理,分析了两种工艺条件下铸铁组织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相变硬化马氏体形态主要为针状,组织内存在微细孪晶结构;熔凝形成的莱氏体组织内弥散分布未熔Fe3C及新生相Fe7C3,声发射试验表明,灰铸铁经相变硬化处理,其强韧性稍优于熔凝处理的结果。结合激光形成的温度场特点,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研究方法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声发射试验等。  相似文献   

2.
钢表面激光处理碳纳米管涂层组织与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碳纳米管的耐磨性能,将其涂覆于45钢表面,在氩气保护下采用3kWCO2连续激光器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测定处理前后试样的组织结构和硬度,并采用MHK-500环块磨损试验机进行磨损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经激光处理后,部分碳纳米管得到保留,部分碳纳米管在45钢表面与Fe生成Fe3C,并且产生一层含2.5%~3.5%C的亚共晶合金化层,经进一步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HRC70,耐磨性也大大改善,分别比45钢合金化、45Cr熔凝和40Cr合金化提高40%、18%和31%。  相似文献   

3.
用功率为2.5kW的CO2激光器对T12 钢表面进行激光硼合金化处理。通过 各种方法对合金化层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 明:激光硼合金工艺参数可以用P/dv综合表示;合金化层的深度及硬度随工艺参数 的改变而变化:合金化层是由Fe2B,Fe3(CB),FeB,α-Fe多相组成,工艺参数 不同,各相的存在方式、相对含量及组织细化程度不同,最高硬度可达 Hv1740。  相似文献   

4.
采用喷射共沉积法制备了Al-Fe2O3及Al-CuO复合体,Fe和Cu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60%和5.50%.在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由600℃升高到800℃和1000℃,Fe3O4按Fe3O4FeOFe顺序被还原,得到Al-Fe/Al2O3复合材料,其中Fe以Al13Fe4相及AlFe相形式存在.Al2O3粒度为2~4μm均匀分布在基体中.Al/CuO复合体在900℃处理后,形成Al-Cu/Al2O3复合材料.文中对显微结构形成、反应进行的过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激光熔凝处理对合金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激光熔凝处理对合金铸铁的组织、抗回火稳定性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处理试样由熔化区、部分熔化区、相变硬化区、基体四部分组成,熔凝层晶粒明显细化。与常规处理试样相比,熔化区的显微硬度、抗回火稳定性及耐磨性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氮对灰铸铁初生奥氏体二次枝晶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向凝固方法研究了氮对Fe-C-Si和Fe-C-Si-Mn灰铸铁初生奥氏体二次枝晶组织的影响,结果指出,氮使Fe-C-Si-Mn灰铸铁初生奥氏体二次臂间减小,二次枝晶组织细化。  相似文献   

7.
α-Fe_2O_3超微粉磁特性的Raman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磁测量和Ram an 光谱方法研究了尺寸和Co2+ 包附对αFe2O3超微粉Morin 相变温度TM 的影响⒚随着样品尺寸的减小, TM 逐渐下降⒚Co2+ 包附可使150nm 的αFe2O3超微粉的TM 从191K 降至77K 以下⒚Ram an 光谱测量显示αFe2O3的光学声子频率随样品尺寸的减小而移向低频方向,暗示Fe3+ 磁性离子与配位氧离子的键合减弱⒚此外还观察到声子谱因粒度减小和表面包附而发生了宽化⒚表明小粒子晶体中的原子间距不是单值,而是呈现某种分布⒚单离子各向异性能和磁性离子位能估算表明Fe3+ 和O2- 的距离因Co2+ 包附而增大,使单离子各向异性能减弱,导致Morin 相变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纺锤型γ-FeOOH的合成及其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气氧化FeSO4与Na2CO3作用生成的Fe(CO3)x(OH)2(1-x)悬浮液体系,通过稀土离子Y3+的掺杂合成出均匀纺锤型铁黄γ-FeOOH微晶.由DTA-TG和XRD分析得出γ-FeOOH随温度升高,发生如下相变过程:γ-FeOOH→γ-Fe2O3→α-Fe2O3.本文还对γ-FeOOH的脱水过程机制和以γ-FeOOH为中间体经热处理制备的纺锤形γ-Fe2O3磁性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激光等离子体反应生成的原子团簇 Fen Pm + (n= 1~3, m = 2~12)进行了量子化学从头算研究, 对可能的几何结构进行了试探性计算, 并对其中较稳定构型进行结构优化. 结果表明: Fe Pm + 中, Fe 倾向与 P形成多配位磷化物. 其中 Fe P6+ 较稳定. 同时, 铁与磷易形成多铁磷化物.讨论了 Fe2 P5+ ~ Fe2 P8+ , Fe3 P2+ ~ Fe3 P12+ 不同构型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24铝合金涂覆Ni,Fe和Cu激光表面合金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2024铝合金涂Ni、Fe和Cu激光表面合金化,结果表明,在分别涂有Ni、Fe和Cu的合金层,分析形成了Ni3Al,Fe3Al,FeAl和Cu9Al4等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各种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在合金化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了无孔洞、无夹杂的冶金结合使金表面硬度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大功率CO_2激光器对机床滑动导轨表面进行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和研究分析;并通过耐磨性试验研究,获得了相应的磨损曲线和寿命指标。同时,本文对这种表面新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工业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研究了灰铸铁Cr-Mo激光合金化层中合金元素的分布、显微组织和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激光束功率和预涂层合金成分一定时,合金化层的合金浓度主要决定于激光扫描速度。适中的激光扫描速度(7mm/s)下,合金元素在层内分布较均匀,沿层深浓度梯度平缓,合金化层的组织为极细小均匀的树枝晶;其余扫描速度下,表面Cr-Mo浓度高,沿层深浓度梯度大,表面高合金浓度处组织为白亮层,次层为树枝晶和层片状莱氏体,随层深增加枝晶间距增大。Cr-Mo激光合金化显著提高了灰铸铁的硬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分析了调质和球化退火两种不同原始组织的滚珠轴承钢,经激光相变硬化后,其表层硬度,硬化层深度及显微组织的差异,提出了按使用要求选定原始组织的工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磷铸铁表面进行以镍基合金粉末为主的激光合金化处理,调整铸铁表面层中的成分、组织与结构,探讨激光表面合金化层的硬度与耐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为1.5kW,扫描速度为5mm/s时,镍铬硼硅粉末能很好地溶于基材之中,形成明显的合金层与过渡区,溶入的合金元素大多以化合物或固溶体的形式存在,合金层与基材结合良好,未见宏观及微观裂纹,表面硬化层的硬度值大幅度提高,并使耐磨性提高5~7倍.  相似文献   

15.
在平面应力、平面应变和等效应变与位置半径反比假设条件下,对轴对称拉深成形凸缘区的应力、应变的解析解进行比较.在平面应力假设条件下,给出了基于直接积分法的凸缘区应力、应变计算流程,简化了参数方程的求解过程,得到了考虑厚度变化的应力应变数值解.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3 种假设条件下的径向应力数值解与有限元模拟结果都相差较小,平面应力假设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数值解与有限元仿真结果更接近.采用0.87mm 厚的ST16钢板进行了圆筒形件拉深成形实验,测量了凸缘区的应变,分析表明,平面应力假设条件下得到的应变数值解与实验结果更相符, 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接近且趋势-致.  相似文献   

16.
以片状石墨非裂隙的观点,从灰口铸铁拉伸时G/m界面及基体微力学行为,联系到G/m界面强化及基体强韧化,设计了以Msh包围石墨及(F+M)双相钢基体的灰口铸铁优化组织,测得其性能与预期的吻合,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钒对中铬白口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钒对中铬白口铸铁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采用SEM与EDS对试样进行了组织与成分分析,并测定了试样的冲击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V含量的增加,中铬白口铸铁的组织得到细化,冲击韧性得到改善;当V的加入量增加至4%(质量分数)时,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VC颗粒,使得材料有潜在的良好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报道了用千瓦级N d:YAG脉冲激光器对灰铸铁HT 200进行表面重熔的实验.对激光参数与重熔层熔池形貌、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及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迅速有效地获得最佳激光加工工艺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Using electrospark alloying machine,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lectrospark surface strengthening proces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atings with ultrafine cemented carbide as electrode material and white cast iron as substrate materia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process parameters to be used reached a satisfying coating surface. Wear test results showed the coatings had a high wear-res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