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制约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因素复杂、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本文就突破技术成果转化障碍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创新既包括对农业未知领域扣新科学方法与知识的探索,也包括对农业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作为支撑。由于农业在一国的经济中往往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因此,在建设与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从法律、宏观科技管理、科研体系设置和科技成果推广体系等方面均拥有十分有力的制度保障。本文对国外支持农业创新的制度保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从立法、科技管理和成果推广三个方面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京沪深在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综合评价京沪深科技创新情况,本文从资源集聚效应、原始策源效应、驱动发展效应、辐射引领效应、全球影响效应五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北京高校院所发达、科技成果丰富、带动全国发展,在资源聚集效应、原始策源效应、辐射引领效应比较突出;深圳高技术发展动力强劲,产业发展外向型明显,在驱动发展效应和全球影响效应较强;上海科技资源协调性好,科技创新发展整体比较均衡。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京沪深不同的创新发展模式,北京是以高校院所主导的技术驱动型发展模式,上海是以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新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发展模式,深圳是以高技术业(新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大学在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科研管理体系、经费管理模式、国际合作交流、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及成果转化等五方面对其科研管理体制进行梳理及分析,并立足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现状,从科研管理运行体系、科研管理服务团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科研国际化等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分析,建议我国高校在科研管理改革实践中应该以学院为中心,构建以"学院-科研团队-研究机构"三位一体为核心的科研管理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管理团队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科研活动服务水平和质量;逐步完善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成果管理体系,建设专业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机构,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与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国际合作模式,多形式引进高水平的国际智力,开展国际重大项目合作攻关,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近年来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世界知识产权指标》《世界知识产权报告》为基础,进一步解读国际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与特点;基于对WIPO报告的系统分析结果,对比近20年来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五大科技强国在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方面的变化趋势,揭示我国的知识产权发展与创新的进步与差距。最后,针对我国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不足与短板,提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赋能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向性建议与展望:营造促进创新高效转化的政策制度环境,激励高质量、原创性知识产权创造供给;提高知识产权全球化治理能力,完善中国特色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促进知识产权与国家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智库支撑作用,重视和强化知识产权与区域创新政策的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期,美国智库通过横向比较中美科技进展,认为美国科技创新总体呈现弱化态势,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研究发现,与过去主要针对我国科技具体领域或个别政策跟踪的做法不同,美国智库近年越来越注重比较中美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以制定针对中国优势的机制化策略。从美方实际政策动向以及智库的主要观点看,以“模式”应对“模式”正在成为中美科技创新博弈的重要动向。通过客观分析美国智库的主要观点以及中国在科技创新资源总体配置方面的进展与差距,建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我国科技创新机制;调整研发投入与政策,培育世界顶尖级科技企业;优化国有创投基金运作机制;深化创新链合作治理,共建安全有序的国际数字空间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大学科技园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功能在特定载体的延伸与强化。依托大学、政府、企业等多方资源推动大学科技园创新集聚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有力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了大学科技园创集聚区的理论基础;其次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提出和论述了大学科技园创新集聚区建设的发展路径,即包括由“1.0阶段:资源导入/愿景驱动;2.0阶段:资源集聚/红利驱动;3.0阶段:布局重构/策源驱动”组成的发展演进历程;最后在实践层面上提出了大学科技园创新集聚区建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海洋科技是人类利用海洋的产物,又是人类推动海洋经济社会与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学者围绕海洋科技战略、海洋科技产业、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海洋科技体制以及重点海洋基础学科与海洋工程技术学科的相关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梳理文献发现中国海洋科技研究有4个主要特点:1海洋科技战略研究侧重战略目标及其实现路线、重点海洋产业的技术战略、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战略等;2海洋科技产业研究局限在产业集聚影响因素与集聚区建设模式、效益评估与区域合作路径;3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研究集中在资源配置、省份与市的海洋科技能力横向或纵向比较、共性技术研发模式及科技效率问题;4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关注不同主体及其转化过程实现机制,而海洋科技管理研究则关注宏观体制变革;海洋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与经费管理;海洋科技主体与载体建设等。最后立足于海洋科技国际发展趋势,指出未来研究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若干发达国家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一些共性特征,包括加强研究开发能力建设,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开展全方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建立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重视农业教育以及教育与科研、推广工作的配合,视农民为创新工作的重要主体。并阐述了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高校因地制宜地选取转化路径和交易形式,对提高其转化效率、实现转化价值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高校转化能力和意愿、科技成果价值及教师行为决策,提炼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践层面存在的四类主要模式,技术超市、重大攻关、技术秘密转让、体外循环,并归纳得出每种模式的典型特征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从专利数量失控、过程管理缺位、权利下放过快三方面分析成果转化的共性问题及其负面效应。最后,针对具体不足和共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科技管理体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韩国科技管理体制形成与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的科技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以科技部为宏观管理决策部门的集中协调型管理体制,以及李明博政府对科技管理体制的重大调整等三个重要阶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对韩国科技管理体制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科技对外合作态势与中国当前对俄科技合作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全球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迫切要求中国与俄罗斯加大科技合作力度,为此首先要研究俄罗斯科技对外合作态势,主要表现为:适应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对外科技合作的长期战略目标;积极加强对外科技合作的政策安排,采取有效形式推进对外科技合作事业;对外科技合作事业全面展开,注重依据利益原则分层次地加以推进。我们掌握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进程,才能使中国及早采取相应的操作对策,把对俄科技合作放在重要位置,采取激励政策提高对俄罗斯科技合作水平,按照国际规则来加强科技合作,在分配知识产权时保障创造性利益,切实加强企业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科技合作与经贸合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a response to Ed Levy's discussion of medical quantification, I reflect on the ambitions of my book Trust in Numbers. I explore the idealized method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revealed in his case study, as a social technology, one endowed with a persuasive scientific rationale but shaped also by political and social demands. The scholarly study of quantification requires not a choice between blind admiration and sweeping rejection, but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Thi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not only the cognitive aspects of science, but also its role in relation to institutions and customs, examined with some specificity. While history is narrowed and distorted when it is written to support a position on some present issue, historical and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should at least provide tools of criticism. For this, the historian of science must look beyond narrow communities of specialists, and seek a wider perspective on science as an administrative tool and a bearer of cultural and political values.  相似文献   

14.
In recent years explicitly utopian visions have reappeared across the political spectrum. To a surprising degree these visions have drawn on historie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at should schola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TS) and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HPS) make of these developments? The concept of utopia has often been treated with considerable distrust in these fields, as an indication of closed end-directed blueprints, or as an indication of fantasies of limitless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purification of categories. Alongside this uneasiness, however, HPS and STS scholars have also projected transformative ambitions, seeking to recover from the past different ways of knowing and relating to the human and non-human world. By engaging with critiques of utopia from thinkers including Karl Popper, Otto Neurath, Bruno Latour, Isabelle Stengers and Donna Haraway, and exploring some of the utopian strands which have recurred in stud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cluding the longing for integration, the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ith planning, and the ways in which feminist scholars have envisaged alternative forms of science—we can understand the ongoing, and often unrecognised, utopian dimensions of HPS and STS.  相似文献   

15.
Philosophy of science offers a rich lineage of analysis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scientific explanation, but the vast majority of this work, aiming to provide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that binds a given explanans to its corresponding explanandum, presumes the proper analytic focus rests at the level of individual explanations. There are, however, other questions we could ask about explanation in science, such as: What role(s) does explanatory practice play in science? Shifting focus away from explanations, as achievements, toward explaining, as a coordinated activity of communities, the functional perspective aims to reveal how the practice of explanatory discourse functions within scientific communities given their more comprehensive aims and practices. In this paper, I outline the functional perspective, argue that taking the functional perspective can reveal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roles for explanation in science, and consequently, that beginning here provides resources for developing more adequate responses to traditional concerns. In particular,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ideal gas law, I emphasize the normative status of explanations within scientific communities and discuss how such status underwrites a compelling rationale for explanatory power as a theoretical virtue.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科研在全国科研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科研评价导向、协作机制、科研经费管理、大学功能与创新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利于科研质量提升的问题。本文分析提出了为实现高校科技创新而应当采取的科研体制改革对策,主要包括:明晰高校新的功能定位;改进科研评价体系;加强高校内外的资源互补性合作;建立科研项目间接经费补偿机制;培育大学精神与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沙漠人造海某些代表性的反对意见,通过科学论证与分析认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沙漠人造海工程;存储于沙漠构造盆地之中的人造海,不会漏水也不会污染地下水;人造海不会浸染周边沙土也不会形成盐尘暴;沙漠人造海可以调节小气候,增加区域降雨量并降低蒸发量;当代海水灌溉农业取得的科技成果可直接为沙漠绿化服务;若能充分利用渤海“海冰融水”资源改造北方沙漠,将会产生更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我国农药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农药自问世以来虽然带来过一些负面效应,但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多年的努力农药的负面效应已经降至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害生物控制手段将越来越多,但未来可持续农业中仍将有农药的一席之地。为了我国农药的更好友展,应该加强农药管理、改善使用技术、开发更多的绿色农药制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纳米科技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科技因其技术含量高、涉及范围广而引起各国的重视。我国在纳米科技的研发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在科技改革体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及人们对纳米科技理解的片面性,影响了纳米科技的发展。为了实现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中国纳米科技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地震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对20世纪中国现代地震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并讨论了作为一门观测科学的地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20世纪的中国地震学史,可以分成三个时期;20世纪上半叶;1950年代至1970年代;1970年代末至20世纪末,地震学的发展,除取决于科学发展本身的逻辑和观测技术的进步之外,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地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一门公益性的应用科学,地震学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