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层建筑箱形基础倾斜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分层地基上相邻刚性基础共同作用的迭代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对箱形基础平均沉降、整体倾斜和地基反力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综合考虑荷载偏心、与邻近基础共同作用、基础埋深以及建筑物荷载重心高度对箱形基础倾斜的影响,并对曾作过细致原位观测的某工程三个相邻箱形基础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测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箱形基础倾斜的综合分析楼晓明 ,刘建航 ,胡中雄依据分层地基上相邻刚性基础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 ,提出了一种对箱形基础平均沉降、整体倾斜和地基反力进行综合分析的计算方法 ,该计算方法可综合考虑荷载偏心、与邻近基础共同作用、基础埋深以及建筑物荷载重心高度对箱形基础倾斜的影响 ,并对曾作过细致原位观测的某工程三个相邻箱形基础进行了计算分析 ,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测结果比较吻合 .分析结果表明 ,箱形基础倾斜因受基础侧面土约束而明显减少 ,因荷载重心高度的增加而变大 ,相邻荷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围护结构钢板桩的拔出将…  相似文献   

3.
隧道穿越方式对地表建筑物变形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地铁隧道穿越地表建筑的工程项目为依托,通过隧道不同穿越角度和偏心比条件下的数值仿真计算,分析隧道穿越方式对地表建筑基础及结构变形形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隧道以不同角度和偏心比条件穿越时,地表建筑基础的沉降过程和分布形态差异明显.随着穿越角度的减少,建筑基础沉降最大增幅达37.3%,基础最 大沉降位置偏移,沉降分布形态由对称分布逐渐向单侧倾斜,横向相邻柱基沉降差迅速增大,纵向相邻柱基沉降差变化较小;建筑物倾斜值增加明显,最大增幅约10倍.随着隧道偏心比的增大,即隧道逐渐偏离建筑中心,一侧基础沉降增大,最大增幅1.64倍,另一侧基础沉降减少,最大降幅1.24倍,基础最大沉降位置由建筑中心转向侧墙,沉降分布形态由对称分布向单侧倾斜,横向相邻柱基沉降差基本不变,纵向相邻柱基沉降差明显增大,最不利情况出现在偏心比为0.8时.偏心比的改变对建筑物横向倾斜影响较大,对建筑纵向倾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荷载不仅使建筑物地基土产生压缩变形,而且由于基底压力扩散的影响,在相邻范围内的土层,也将产生压缩变形。若建筑物的地基土质为软土地基.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常常造成邻近建筑的倾斜或损坏。本文从设计与施工两方面探讨了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因素及防治措施,并列举了相邻建筑物荷载对基础影响的因素厦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清泉  吴彦章  刘飞 《甘肃科技》2015,31(3):111-115
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原因或者使用过程中地基的浸水,可能造成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倾斜。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采用"地基加固与钻孔取土纠倾"的综合纠倾方法,在建筑物沉降量较少一侧采用钻孔取土迫降纠倾,在沉降量较大一侧进行地基加固止倾,可以恢复大楼的正常使用功能。不同的加固措施加固效果不同,对比两项工程地质条件相似的建筑物纠倾加固工程,采用锚杆静压桩加固的建筑物加固止倾侧最大沉降量仅16.11mm,采用灰土桩加固的建筑物止倾侧最大沉降量高达到53.72mm。锚杆静压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钻孔取土纠倾加固工程中的加固效果良好,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一是由于地基土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引起地基过大的沉降或沉降差,使上部结构倾斜、开裂以致毁坏或失去使用功能;另一种是由于建筑物的荷载过大,超过了基础下持力层所能承受的能力而使地基产生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物中,由于地基土具有湿陷性、且地基土长期浸水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产生,常引起建筑物的倾斜,当倾斜不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时必须纠倾,以满足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的要求。通过对采用掏土与浸水相结合技术在某办公楼纠倾中的研究,该方法具有控制沉降速度、调节不均匀沉降、安全可靠的效果。经过工程实践,该砖混办公楼经采用掏土与浸水相结合的技术纠倾,使倾斜率满足规范要求,并且该楼没有发现因纠倾而产生的裂缝,且该楼原有裂缝没有因为此次纠倾而变大。掏土与浸水相结合的技术纠倾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方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德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1):6158-6163
建立了某实际工程L形带裙房高层建筑三维分析模型,采用分层地基模型。引入缝连接单元。主要讨论了主裙房不同连接方式对结构的影响,连接处分别采用固结连接、铰接连接及主裙楼设沉降缝进行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研究表明:竖向荷载工况下,主楼与裙房之间设沉降缝的柱轴力要较另外两种小;而对于连接处的梁来说,主楼与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时,以底层、顶层的梁受力最为不利。在设计时应注意加强其构造措施。主楼与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时基础沉降量、主楼基础弯矩,倾斜较设缝时要大。常遇地震工况下固结连接与铰接连接的层间位移几乎相同,而设沉降缝的层间位移较它们要大。  相似文献   

9.
孙彬彬 《科技信息》2011,(6):416-417
由于基坑降水引起周围土体应力的重新调整,造成基坑相邻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情况严重则造成相邻建筑物破坏,因此对沉降量的机理分析及计算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基坑降水引起周围地面沉降的基于弹性理论的沉降计算方法,探讨考虑通过修正地基附加应力增量,来实现简化、改进进而方便的计算上述沉降,该计算方法对分析由于基坑降水所引起的周围地面沉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在房屋建筑上一栋紧邻另一栋的现象经常发生。两栋房屋紧紧相连,或使用同一基础,或设一沉降缝各用一半基础,或采用悬挑基础或桩基础,或采用局部地基加固处理。一些设计和建设单位,只注意新建房屋基础比原房屋基础浅埋,两基础间净距一般为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在设计中不是不考虑沉降量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就是过多地考虑这种影响,把新建房屋地基局部加固得过强,顾此失彼,致使新建房屋开裂或原房屋发生破坏,引发了许多民事纠纷。因此,对如何处理好因相邻建筑物地基沉降而造成的房屋破坏问题,应当进行研究和探讨。一、相邻…  相似文献   

11.
从沉降计算的弹性理论出发,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以地基表面到下卧硬层的深度与基础宽度之比(深宽比)和下卧硬层倾斜角(假设硬层倾向在所取分析截面内)为变量,探讨了下卧倾斜硬层对非均布荷载下地基沉降的影响。以数值计算结果为根据,得到不同形式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差)影响系数,并绘出图表以辅助工程实际应用,同时就计算参数对沉降的影响、最大沉降点位置随深宽比和倾斜角的变化而偏移的现象进行了参数分析。最后,给出具体应用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桩基础对邻近隧道影响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高层建筑施工期间,对邻近隧道的变形进行了监测,同时对高层建筑桩基础沉降对邻近隧道可能产生的附加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桩基础对邻近隧道产生的附加沉降要小于隧道沉降的监测值,最远的观测点距离主楼达1倍桩长,可近似认为处在桩基础的影响边缘,如果以该测点为基准点,隧道附加沉降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就较为接近。这表明了有其它产生附加沉降的因素存在,为此讨论了振陷和地面沉降对隧道产生附加沉降的可能性,地面下沉使长桩基础的实测沉降偏小。  相似文献   

13.
注浆常用于基坑引发邻近重要建构筑物变形的主动实时控制,但当注浆与基坑距离较小时,注浆可能会对基坑支护体系造成威胁,目前尚无此方面的有效解决途径。以天津地区某超深地铁车站基坑邻近医院敏感建筑开挖为例,对基坑开挖影响进行分析,在超深地铁车站与医院敏感建筑之间的土层中注浆恢复建筑沉降。因竖直均匀注浆对基坑支护结构有较大不利影响,提出倾斜注浆以减小对基坑的影响。结果表明:倾斜注浆相比竖直注浆对邻近车站基坑的不利影响大幅减小,同时对建筑物沉降控制依然有效;倾斜注浆角度过大在减小建筑物邻近注浆体一侧的沉降时,其他位置会发生较大隆起;增大注浆体顶部埋深能够减弱建筑物隆起现象,使建筑物沉降恢复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尤其是富水地层,深基坑施工会诱发邻近建筑物产生较大变形,严重危及既有建筑物正常使用。依托济南轨道交通R2线烈士陵园站深基坑工程,基于现场实测结果分析了围护桩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和建筑物沉降规律,采用三维数值计算与现场监测数据相互印证,分析了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变形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因素对邻近建筑物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物沉降是由坑外地表变形所造成的,基坑开挖和降水造成坑外建筑物沉降大致相当;减小钢支撑间距,能够降低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但不宜过密;止水帷幕能够起到有效控制建筑物沉降的效果,随着止水帷幕深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控制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15.
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引起墙体开裂,建筑物的倾斜会威胁到结构的安全,因此对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预测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地基、基础与结构协同作用的分析方法,对一栋倾斜的建筑物进行ANSYS实体建模分析。通过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证明该分析方法能很好地分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完全粘合于刚性下卧层上的有限深弹性层地基表面环形面积上作用均匀分布荷载时的沉陷计算公式,并对各种层厚比情况下地基沉陷系数算出了数值结果。这些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基础圆板的计算。本文又一次从理论上证明了,对于空间问题,半无限地基和文克勒地基都是有限深弹性层地基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7.
针对紧邻多栋7层建筑和高架地铁车站的深基坑工程,提出了地铁车站基坑半逆作施工方法并分析了环境变形控制效果.根据地铁车站的特点和周围环境控制要求,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结合临时支撑和逆作中板的半逆作施工方法,综合顺作法和逆作法的优点.对紧邻浅基础7层建筑和高架地铁车站沉降监测的结果表明:高架车站和多层建筑的沉降与差异沉降均在控制要求以内,距离基坑仅0.4 m的建筑物最大沉降小于10 mm.在逆作中板制作完成后,各测点的沉降曲线趋于平缓,即半逆作法可有效控制基坑施工后期深部开挖引起的环境变形.该方法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基础上,将基坑周围变形控制在有效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差异沉降是导致基础内力和上部结构应次力增大、板厚与配筋增加的根源所在。因此,保证建筑物基础的差异沉降为零才是建筑物基础乃至上部结构保持最优状态的根本。广义复合桩基理论既延续了常规复合桩基的设计思想,又是常规复合桩基内涵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代表了当今建筑物差异沉降控制领域的最近研究成果和科研进展。  相似文献   

19.
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的离心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沪高速铁路沿线软土分布广,为了选择合理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通过无处理软土路基和塑料排水板地基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探讨了路基不同点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不同深度处横向位移的大小以及塑料排水板对路基沉降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最大沉降都发生在路堤面中心线处,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坡角下6.6 m的地基中,荷载影响深度约为13 m.塑料排水板地基与无处理地基相比,沉降有所减小,但竣工3年时沉降仍未稳定下来,因此应与其他软基处理方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