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谈《红楼梦》中“好”字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超 《龙岩师专学报》2004,22(2):110-112
以杨宪益先生的英译版《红楼梦》为例,着重探讨了在不同的语境中,汉语中的“好”词性与含义的不同,导致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不同。翻译应充分重视语境、语气、词性、多音字、年龄等不同因素。译文必须超越简单的表层词汇对应,实现源语和译语间的深层语意对等。  相似文献   

2.
功能翻译理论"译有所为"的翻译主张,对外语教材参考译文的生成体现出较强的指导力。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日语教材《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部分课文译文进行评析。既品评参考译文的地道与精妙,又指出译文中存在的一些瑕疵和不足,兼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通过译文品评,学生得以加深对翻译的理解,全方位建构语言知识,提高人文素质和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3.
《葬花吟》是曹雪芹塑造林黛玉文学形象的重要篇章之一。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对《葬花吟》中的文化负载词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呈现给译文读者的是两个不同的林黛玉。杨译版的林黛玉更贴近原文;而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霍译版的林黛玉在一定程度上被西化了。  相似文献   

4.
根据勒弗维尔的改写理论,通过甄选伊万.金(1945年版)和施晓菁(1981年版)翻译的两个《骆驼祥子》英文译本,针对意识形态对于文学翻译的影响程度及其在译文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剖析,同时通过两位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译者在《骆驼祥子》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相似或相异的翻译策略,尝试性地探讨了意识形态对于文学翻译的操控。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必然属性,英、汉语中都存在大量模糊语。在翻译中模糊语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优劣。杨必先生的《名利场》中译本是公认的译著精品,其中对模糊语言,包括模糊词语、模糊蕴含和模糊修辞的处理灵活多变,达旨传神。  相似文献   

6.
《狂人日记》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从前景化的视角对《狂人日记》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探讨译者在再现原文的前景化特征时所采取的策略以及在译文中产生的不同文体效果,并尝试归纳出一些前景化语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胡光磊  万华林 《科技信息》2009,(18):129-129,131
汉英词典中值得一提的有林语堂的《当代汉英辞典》,北京商务版的《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吴光华的《汉英大词典》(1993/1999),高教版的《汉英实用表达词典》等翻译型词典,以及吴景荣的《汉英词典》,译林版的《新汉英词典》,外研社辞书部《现代汉英词典》(新版2001)等学习参考性词典。由吴文智,钱厚生主编,于2001年1月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这部《实用汉英翻译词典》是介于上述两类汉英词典之间,兼具翻译型和学习型的一部中型外语工具书。  相似文献   

8.
程锋萍 《科技信息》2009,(28):173-174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师用书》为广大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许多积极的作用,本文作者在研读了课文译文的基础上,仅从翻译的角度,指出了译文中诸多可供商榷之处,以期与读者探讨。  相似文献   

9.
析论理雅各对《孟子》中些许成语典故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典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释过程中若对两种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极易造成译文不恰当乃至误译。本文主要讨论理雅各对《孟子》中某些成语典故翻译的不当,并提出适当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现行《美国版权法》经多次修改后,是各国版权法中规定最为详尽、立法技术较高以及保护亦较为完善的几部版权法之一。翻译这样一部法律在法学界和翻译界都有极大的影响。本文从翻译的角度和法律翻译的原则,探讨译文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并给出另一译文,以期与译者商榷。  相似文献   

11.
"给定"是回指研究中一个模糊性很大的概念,"给定"具有不同的意义,通过对其重新归类,重点讨论了"可推测给定"。  相似文献   

12.
"要A不A"试析     
“要A不A”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格式,但在实际的言语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变式,常用的有“要A不A,要B不B”、“要A不A要B不B”、“要A不B”三种,情况复杂,须具体分析,以揭示其句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交叉"与"整合"已成为时下的时髦字眼.在科学研究领域,学科整合趋势日渐增强,正在不断形成新的特色和新的领域;交叉学科的形成与不断发展,不但催生了许多新的科学前沿与学科增长点,更成为创新的主要动力和来源.作为一种新的重要探索方式,交叉学科研究已引起各国政府及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和优势.然而,在交叉学科频频出现于各种学术会议与文件、各项课题与奖项、各类论文与报告中的同时,对于它的内涵和意义,我们的认识却依然有些模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感到"与"觉得"这一对心理动词的共同点,对两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并确定了两词的性质;同时,通过对大量语料的考察,分析了两词在选择搭配成分时的不同,进而在句法上实现了对两词同中辨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一位物理学家,一位凝聚态物理学家,一位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这就是巴丁。无论如何,这样一位人物,总应该算是天才了。但是,习惯于关注天才而忽视凡人的公众,却对之颇为陌生。一本出色的传记《旷世奇才──巴丁传》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吗?也许能,但也不可过于乐观。  相似文献   

16.
在七七事变爆发近三个月后,罗斯福发表了名的“隔离演说”,尽管这次演说没有直指中国问题,但从中透出了许多有关的重要信息,因而倍受关注,分析可知。“隔离演说”体现了美国对华原则继承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自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受激辐射概念以来,关于产生激光的理论及实验研究一直是前沿课题和国际热点.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西奥多·梅曼(Theodore H.Maiman)根据前人的理论研究结果,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通过把红宝石棒放置在铝制圆柱体里的螺旋形闪光光源中间,利用受激发射放大原理产生一种相干光辐射,成功地使红宝石棒发射出激光束.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中,将六个"为什么"融入<概论>课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要认真思考六个"为什么"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实践策略,使六个"为什么"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加强对六个"为什么"融入<概论>课教学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注重社会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9.
“发展”在进化论意识形态的宰制下成为人们的基本共识,但发展的困境造成了发展的“共识危机”。它迫使人们清算发展的合法性预设本身。对不同语境下的“发展”之内涵的辨析,对发展的不同叙述之间矛盾的澄清,有助于深化对发展的理解。对浪漫主义思想资源的忽视,使得实际的发展进程缺乏必要的纠错能力和反思态度。对改革和发展的重新思考,有利于社会的完善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对语气副词“偏”、“偏偏”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考察,揭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全面、准确地把握二者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