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雾起爆和爆轰与点火延滞期、起爆能、爆轰极限、起爆方式和位置等因素有关。该文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云雾爆轰的影响,并从燃料和敏化剂选择,云雾的初始状态和起爆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提高FAE威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提高FAE威力的研究(Ⅱ)—云雾起爆与爆轰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雾起爆和爆轰与点火延滞期、起爆能、爆轰极限、起爆方式和位置等因素有关。该文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云雾爆轰的影响,并从燃料和敏化剂选择,云雾的寝状态和起爆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提高FAE威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矩形激波管内采用布鲁塞顿法测定了丁烷、石脑油、戊烯、乙烯、JC5等碳氢燃料与挖混合物形成爆轰时所需的临界起爆能,并根据所测定的监蚧起爆能的大小,分析比较了这几种碳氢燃料的相对爆聂敏感度及相应的安全性能,最后讨论了分子量,分子中键的饱和度和分子结构等因素对碳氢燃料监蚧起爆能及相应的安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爆炸驱动作用下固体燃料分散过程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FAE燃料分散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利用爆轰产物分段等熵膨胀原理估算了中心装药爆生气体产物膨胀范围,建立了固体燃料颗粒抛撒的二相流运动模型,获得了抛撒距离的计算方法.固体燃料颗粒尺寸、形状等影响其抛撒距离,且决定燃料云雾区内固体燃料分布的均匀性.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了理论预测的正确性,可以为FAE燃料设计及其云雾范围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C2H2-2.5O2-Ar混合气体爆轰临界管径的测试系统,其中高压电火花作为起爆源.首先分别测定了C2H2-2.5O2,C2H2-2.5O2-50%Ar,C2H2-2.5O2-70%Ar三种混合气体在不同初始压力下的爆轰临界管径.结果表明:随着氩气稀释浓度的提高,在管道直径相同的条件下,可形成球形爆轰的临界压力增加,表明物质的爆轰敏感性降低.进一步探究各种物质临界管径与爆轰胞格的关系,得到了三种物质临界管径与胞格宽度的比例系数.最后分析了三种物质的临界管径和直接起爆的临界能量的关联性,并与Lee表面积能量模型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基本吻合,得出C2H2-2.5O2-Ar混合气体爆轰临界管径与临界起爆能量之间的关系为Ec=16-1πρ0v2CJIdc3.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改性双基推进剂冲击波响应过程,其中包括冲击波起爆、爆轰、冲击波成长及化学反应等,并与高能炸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性双基推进剂具有与非均质炸药相似的冲击波起爆、爆轰及冲击波成长过程;临界起爆压力为1.1 GPa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并分析了气相规则胞格爆轰在起爆与传播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爆轰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进一步研究了气相规则胞格爆轰波起爆的几个关键基础问题.这些基础问题由一个机制:非线性波传播/化学反应过程相互作用机制;两个基本过程:热点起爆和化学反应带加速过程;三个关键物理状态:平衡传播状态、临界起爆状态和稳定胞格尺度等六个关键要素组成,是统一框架的主要基本元素.通过六个典型的物理算例,本文研究了这些关键物理要素的内在机制、表现特征及其客观存在性.应用气相规则爆轰起爆与传播的统一框架,我们成功地解释了目前已有的经典爆轰理论、应用CFD技术获得的多维爆轰波计算结果和实验研究观察到的胞格爆轰图像的合理性及其依据的关键物理要素.  相似文献   

8.
固液混合燃料细观结构与爆轰关系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一次引爆燃料空气炸药爆轰的物理机制,利用分形几何原理,描述和分析固液混合燃料介质内部细观结构,探索各组分在起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为燃料空气炸药组分比例优化和细观结构匹配提供理论依据.本提出的分析方法和结果与实验吻合。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脉冲爆轰推进装置(PDE)中各种波的过程与相互作用,包括爆轰波的建立与传播、爆轰波后的Tay-lor稀疏波以及因开口处气流膨胀产生的反射稀疏波等.在实验中引入了预燃腔从而实现了氢气/空气混合气体的快速起爆.针对实验结果,采用CJ理论以及不带化学反应的多组分Euler方程对整个PDE装置的波运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出口端反射稀疏波足以排出爆轰管内的爆轰产物,使爆轰管内的压力降低到较低的水平.最后给出了一定燃料/氧化剂的混合气体和初始压力下估算该PDE的推力性能以及最大可能的工作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垂直激波管研究了400μm癸烷液滴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波起爆。每种混合物有两个极限起爆能值,即高值Ecu,和低值Ecl。当起爆能的值高于Ecu时,观察到100%发生爆轰;而当其低于Ecl时,就不会发生爆轰。有趣的是,当起爆能水平在Ecu和Ecl之间时观察到对应于不同的起爆能水平有不同的起爆行为。如实验结果所表明的,爆轰的激发不仅是由于直接起爆,而且也由于“爆燃”到爆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对爆炸喷涂燃烧室爆轰波的形成及爆轰产物热力学及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爆炸喷涂气相爆轰系统爆轰特性主要取决于气相系统的选择和初始混合气体配比.C2H2 O2气相爆轰系统更适合于喷涂高熔点的陶瓷、金属陶瓷及纳米复合陶瓷粉体,其最优化工艺参数应该选择在零氧平衡附近.而H2 O2气相爆轰系统则适用于喷涂低熔点的金属及其合金,金属粉体的熔点越高,最优化参数越接近于零氧平衡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铝酸锶荧光粉表面包覆SiO2层,以45号钢为基体,采用爆炸喷涂技术制备不同SiO2包覆质量分数下的SrAl2O4∶Eu2+, Dy3+/Cu-14Al-X自敏复合涂层.对比研究了不同包覆质量分数下铝酸锶粉末与自敏涂层的发射光谱和余辉衰减曲线,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与磨损量以及SiO2包覆质量分数对自敏涂层的发光性能和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包覆使得铝酸锶在爆炸喷涂制备过程中得到了保护,提高了涂层的发光性能.随着SiO2包覆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涂层结构致密度、硬度和耐磨性提高.20%包覆质量分数下铝酸锶粉末硬度为564.5HV,比未包覆铝酸锶粉末的涂层提高了38%.由于破碎后的SiO2包覆层具有自润滑效果,包覆后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相对稳定,15%SiO2包覆质量分数下复合涂层摩擦系数为0.182,具有最优的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13.
爆炸喷涂Cr3C2-NiCr涂层及其在连铸辊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高温、高湿、磨损等综合作用将导致边铸辊的失效,采用气体爆炸喷涂工艺制备了以NiCr为底层、Cr3C2-NiCr为表层,厚约0.3mm的涂层,该涂层致密度高,不仅与基体材料有着高的结合强度,同时具有很好的抗热冲击性、高温抗氧化性与耐磨性,该工艺加工的连铸辊在宝钢炼钢厂连铸机上使用7000炉后,涂层表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而未加工连铸辊在3740炉后,表面均已出现明显裂纹,并有部分辊子因裂纹超过检修标  相似文献   

14.
爆轰波转弯传播的延迟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研究了爆轰波转弯传播时所出现的延迟现象,揭示了该现象产生的物理本质。通过对延迟时间随装药尺寸和弯折角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得到了关于爆轰波非直线传播问题的几点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研究了有限尺寸条件下,弯曲装药相对于直线装药所存在的爆速亏损,得到了爆速亏损分别随装药尺寸和装药曲率而变化的关系曲线及其经验表达式.实验研究表明,对应于某一装药尺寸,在爆轰波沿直线装药能够稳定传播的情况下,当弯曲装药的曲率大于某一临界值时,会出现熄爆现象.  相似文献   

16.
光纤光谱技术在炸药爆温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爆轰反应过程中的光谱时间响应特性并测量爆温。通过将光纤引入到炸药中心,用PIN快速响应探测器采集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用示波器记录,以研究爆轰反应过程的光谱时间响应特性;再用光学多通道分析仪(OMA)采集信号,并用经典普朗克公式进行拟合得到炸药的爆温值。通过引入光纤及OMA系统采集信号,避免了复杂的同步工作,克服了传统光谱爆温技术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在混合气当量比一定的条件下,采用平衡常数法对烃-空气系统的爆震燃烧产物的平衡温度、平衡压力及爆震波速进行了计算及比较。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混合气压力对爆震波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当量比下,平衡温度和爆震波速随混合气压力变化规律一致,随着初始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逐渐趋于一最大值。平衡压力与初始压力呈线性增大。同时,对于不同燃料,分子量越大,其平衡温度、平衡压力就越大。  相似文献   

18.
炸药殉爆实验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炸药殉爆实验可以给出炸药殉爆条件,但不能得到炸药爆炸过程细节的问题,进行了固黑铝(GHL)炸药殉爆实验,通过观测残留炸药和见证板变形,判断被发炸药爆炸情况. 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对炸药殉爆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计算模型中主要考虑了主发炸药爆炸冲击波在空气中的传播及其对被发炸药的冲击起爆. 用欧拉法描述主发炸药及周围空气介质,用拉格朗日法描述被发炸药和见证板.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炸药殉爆过程中,被发炸药爆轰波的成长历程. 结果表明:被发炸药起爆点位于药柱下端,爆轰波先向下传播,使底部炸药先爆炸,然后转为向上传播起爆整个炸药柱;炸药底端压力不高,远低于炸药C-J爆压,对见证板的破坏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9.
气相爆轰波贯穿胞格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气相爆轰波胞格结构的规则特则特性建立一种以子单元分解胞格结构的新方法,根据该子单元的性质和斜冲击波关系,求解胞格结构中的三波点对撞问题,并推导贯穿胞格时,爆轰速度的相对波动幅度仅依赖于胞格几何形状的关系,然后,采用爆炸波衰减模型,计算气相爆轰波贯穿胞格时的衰减过程,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介绍了一种用于可燃气体爆燃转爆轰研究的实验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优点及前景。依据实验结果得到了DDT火焰的2点特性,建立了一个DDT火焰结构的模型,并且据此解释了DDT火焰加速传播,以致产生超趋爆轰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