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安徽省长防林工程区约有2 万hm2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也是治理难度最大的地类。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经过近10 年的探索,根据混农造林的时空结构,研究推广了几种适合于工程区发展的混农造林模式。混农造林以其投入低、效益高、见效快,已经成为长防林工程区25°以下坡耕地改造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董百赟 《甘肃科技》2004,20(9):8-9,30
1996-1999年,经线路踏查、访问、捕捉和查阅有关资料,对子午岭林区森林害鼠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该林区害鼠为2目4科16种。动物区系为古北界占优势,占总种数的81.25%,广布种占12.5%.东洋界占6.25%。当前,主要的森林害鼠为中华鼢鼠。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策略.坚持“三结合五同步”灭鼠法。实行“四定一包”责任制,合理运用生物、营林、器械、药物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幼林地内害鼠种群数量,保护造林封育成果。  相似文献   

3.
王开国 《甘肃科技》2011,27(23):171-172
总结了乔、灌复合造林,以较快的速度实现绿化及提高林分生物多样性和铺覆白色地膜、黑色地膜大苗造林,以实现节水、增温、提高造林成活率试验,有效地降低造林成本为目的。并阐述了试验地区地理、气候、自然概况以及试验与研究方法,以期在具体的生产和实践活动中能够推广、应用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合肥科技》2006,(6):12-12
每年夏收季节,各地都有农民大量焚烧麦秸秆,导致空气严重污染。6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质洁净能源实验室宣布,他们研制的一项最新科技成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他们将木屑、稻壳、玉米秆和棉花秆等多种原料进行热解液化和再加工,可变废为宝,将它们转化为生物油,其中木屑产油率60%以上,秸秆产油率50%以上,生物油热值16-18兆焦/千克。这项成果已经过中试,实现产业化已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5.
白榆又称家榆。属喜光性树种,分布广,适应性强。在冬季能忍受绝对低温达-40℃-48℃的严寒;在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的荒漠地区,能正常生长;在含0.3%的氯化物盐土和含0.35%的苏打盐土,PH值为9时尚能生长;对烟和氟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抗性也较强。是。四旁”绿化、防护林和盐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  相似文献   

6.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开展垄向区田耕作技术研究与应用,总结该技术原理、技术指标、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分析该应用效益,说明该是一项费省效宏的坡耕地耕作新技术,非常适合在山丘区坡耕地改造和退耕还林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吸水剂造林国内外发展概况,吸水剂主要性能及吸水剂造林方法。应用吸水剂造林,可提高土壤的水分含量,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中的水、气、热等因子的进一步改善,有利于树木成活和生长发育,提高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8.
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界近来争论的热点之一。笔者简要介绍了现有关于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功能有关抽样效应、生态位互补、保险效应、冗余机制、基因-环境互作、边际效应及中性理论等作用机制,以及现有的关于生产力和多样性之间关系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和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的关系,重点讨论了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地清理、造林密度、间伐、林农复合经营、轮伐期长短等经营措施对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林分结构的构建和调控,任何左右林分结构的经营措施都有可能对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因此,从生物多样性维护及生态功能发挥的角度看,决定应该营造什么样的人工林以及该采取怎样的经营措施是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长期立地生产力维持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科技成果纵横》2005,(4):62-62
该项目是应用一种创新的组合式磁场叠加技术,对种子进行处理,利用显著的生物效应激活种子内部活力,起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作用。经田间试验结果证明,小麦、玉米、大豆种子经处理后,可提高产量10%-15%,食用菌平均增长15%-20%,并改善作物品质。该产品农户型功率≤100W,每天可处理3-5亩地的种子;工业用大型机日处理种子5-20吨。产品工作电压≤60V,漏电流≤30mA。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检测生物样中有机结合氖的氧化燃烧自动装置的结构、原理和性能。实际分析结果表明:该套设备在实际的样品测量中,回收率在96%以上,重重复性误差小于20%。此外该设备也可同时应用于检测生物中碳-14的前处理中。  相似文献   

11.
吴小文 《广东科技》2011,20(8):44-45
本文从生物生态学特性、采种、育苗、造林技术等方面对乐昌含笑的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为发掘适宜南方林区造林的优良阔叶树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蓝藻水华监测预警及湖泊水源地保护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成果的意义和内容。该成果针对湖泊水源地蓝藻水华灾害防控需求,基于蓝藻生长四阶段理论,研发了湖泊水源地蓝藻水华"预测预警-智能拦截-高效清除"的成套技术与设备,并成功应用于太湖、巢湖以及其他湖泊和水库,为保障湖泊水源地供水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在成果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湖泊蓝藻水华频发常态下该系列技术进一步发展空间,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洋 《科技信息》2010,(5):378-378
为促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保证造林质量,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确保造林成果,努力加快三北四期工程造林步伐.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合格率,是保证工程的造林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协第38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聚焦生物纳米医学,于2019年11月2-3日在河南开封举办。论坛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联合河南大学等单位承办。本刊介绍了生物纳米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该论坛部分专家的突破性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技术股份的细分和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公司法规定,在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时,“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各地方政府为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调动科技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纷纷制订了对技术入股创办或联办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如不少地方政府规定,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可占公司注册资本的35%。国家和地方政府制订鼓励高新技术入股、占股的政…  相似文献   

16.
浅谈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油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不断深入,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的不断深化,人工造林成活率已成为至关重要的成果指标。本研究对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实践和摸索,总结出小陇山林区油松造林技术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木荷采用轩切根移栽和直播育苗造林分析,认为采用芽苗切根移栽育苗造林,可节省种子50%降低育苗成本38.1%,提高一级苗率45%,提高造林成活率13.3%,1年生林木生长提高44.2%,林木林相整齐。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中安装生物带将其改造成生物带-膜生物反应器(BMBR),BMBR所需启动时间较短,在运行5d后出水水质基本稳定.生物带上丰富的生物相、较强的吸附能力及所形成的厌氧-好氧交替微环境,导致出水水质较SMBR有所提高,COD、NH3-N、TN的去除效率分别由SMBR的81%、81%、30.1%提高至95%、88%、76%.但是由于剩余污泥零排放的运行方式,导致BMBR对TP的去除效果较差,在33%~37.5%之间.  相似文献   

19.
王俊斗研究的在干旱地区利用长效覆膜植树技术成果,利用环形土包和薄膜培土,具有防寒、防风、长效性等特点,有利于秋冬两季造林。采用膜下渗水保墒技术,保持水分持久,利于树苗成长,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尤其适合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春秋两季植树造林。该项技术能够降低植树成本,缩短树木成材年限,提高植树造林的经济效益,推广价值高。项目在赤峰市12个旗县区进行了试点工作并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连续3年的对比试验示范,测试出覆膜造林育苗越是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越显优势,成活率由普通造林的26%提高到95%,  相似文献   

20.
林场造林是林业生态、经济、防护等一系列工程的基础环节,有了高成活率和高保存率为基础,林场造林的效率和成果就有了稳固的基础,绿化事业和环境工程就有了基础性的保障。该研究从林场造林设计入手,在强调整地、苗木选择、植苗等基本环节的前提下,重点研讨了抗旱造林、技术培训、造林抚育等环节,希望为提升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林场造林质量起到参考的作用,建设起有利于林场各项工程的平台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