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银钟花种子的初生根尖为材料,探讨不同预处理试剂、预处理时间和解离方法对银钟花根尖染色体压片的影响,获得了一套银钟花染色体制片技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核型分析,揭示其核型特征。结果表明:用0.003 mol/L的8-羟基喹啉避光处理6 h,卡诺氏固定液固定10 h, 1 mol/L HCl在60℃的恒温水浴锅中解离12 min, 20%的卡宝品红染色,可获得分散较好、形态清晰的高质量银钟花染色体压片。银钟花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核型公式为2n=24=20m+4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5.77%,核型分类属于1B型。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染色体制片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雒舒  任根深 《甘肃科技》1996,12(4):46-46
冬小麦染色体制片技术初探雒舒,任根深(平凉地区农科所744000)在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中,如何获得其理想的中期染色体分裂相,对于准确、快速鉴别异源基因极为重要。通过工作实践,笔者已初步掌握了冬小麦染色体制片的关键技术,现简介如下:1材料及方法1.1...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裸鲤染色体核型及多倍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活体PHA-秋水仙素注射法研究了青海湖裸鲤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92,核型式为:18m 18sm 16st 40t,NF=128。初步认为青海湖裸鲤可能是二倍化了的四倍体,源自某种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生态环境的原始多巴类。  相似文献   

4.
蜘蛛血细胞染色体制片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介绍了通过血液培养制作 和蜘蛛染色体装片的技术以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采用此技术具有能够收集较多的细胞;制备的标本分裂指数高,可获得良好的细胞分裂相,尤其是能适用于包括原始蜘蛛,微小蜘蛛等在内的所有蜘蛛染色体研究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以芹菜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并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芹菜染色体数目为2n=22,核型公式为K(2n)=2x=2m+18st+2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1.87%,核型类型为3A型.  相似文献   

6.
鱼腥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去壁低渗染色体制片方法,对鱼腥草腋芽细胞染色体制片,研究其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鱼腥草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22=10m 10sm 2t,第1、3、4、6、7号染色体为中间着丝点染色体,第2、5、8、9、10号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第11号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单倍染色体数为11;该染色体组内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值为3.73,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为5、10、11号,共3对,占该基因组内染色体总数的27.3%,故鱼腥草的核型为2B型.  相似文献   

7.
8.
雪莲果为菊科多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容易产生变异形成新的种系,为了确定我国引种雪莲果的染色体数目,采用0.002 M的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雪莲果根尖3~4 h,经卡诺氏液固定、酸解去壁、卡宝品红染色等步骤,对雪莲果进行了染色体数目的确定及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雪莲果的染色体数目为2n=52=30m+22sm,核...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麦蓝菜(Vaccariasegetalis(Neck.)Garcke)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核型公式为K(2n)=30=2M+26m+2sm,核型为“lA”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常规染色体分析技术,对青海省藏犬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藏犬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78,NF=80,按形态可分为39对,除性染色体X和Y为中着丝粒(M)染色体外,其它38对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油茶无性系的丰产性状和稳定性是油茶育种的核心要素。笔者采用浙江金华、江西贵溪和樟树、贵州黎平等4个试验点的12个油茶无性系单株产量数据,应用联合方差分析,G×E互作分析和AMMI模型分析等方法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及鉴别力,并用双标图方法分析其无性系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油茶单株产量在无性系间和不同试验点间都呈现极显著差异,无性系×环境互作呈现显著差异。林分中单株产量在8 kg以上的高产植株只占林分总株数的27.86%,而贡献的产量占58.4%,即林分中不到1/3的高产树贡献了林分近2/3的产量,这个比例和实生林分接近。参试的40、4、53号无性系稳定性强,产量高; 166、20、21号产量中等,稳定性也中等; 而180号产量最低,但稳定性高; 3号产量较高,而稳定性最低。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农杆菌介导的油茶遗传转化受体系统,选择普通油茶‘长林'4号、53号和166号的幼胚为外植体材料,进行多因素多水平的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的pH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不显著,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受油茶品种影响极显著; ‘长林'53号的幼胚极易实现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完整植株再生,MS培养基是最佳培养基,2,4-D和TDZ为幼胚较敏感的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最大; 当MS+2 mg/L 2,4-D+0.5 mg/L TDZ处理时,‘长林'53号体胚诱导率为98%; MS+1 mg/L 2,4-D+2 mg/L KT+500 mg/L CH处理时,‘长林'53号体胚诱导率为89.6%。在不同2,4-D、KT、TDZ和添加物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中,除3个处理外,其他处理组合的‘长林'53号体胚诱导率都达到100%。已分化的胚性愈伤组织在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可以实现胚状体的萌发、生长及完整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准确、可操作性强的油茶冠根比测评方法,本文应用SPASS软件对调查的油茶赣446、长林27、湘林210 3个油茶品种幼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地上部分重差异不显著(P〉0.05),地下部分重、苗高和地径有显著差异(P〈0.05);3个品种的地上部分重、地下部分重、苗高、地径四个指标均显著相关。建立了地上部分重和地下部分重的苗高、地径回归模型,通过地上部分重和地下部分重的回归模型计算的预测值估算冠根比,其结果经T检验与实际测量值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丝石竹(Gypsophila oldhamiana Miq.)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染色体数目为2n=34,核型公式为K(2n)=2x=34=32m 2sm,相对长度组成为2n=34=2L 16M2 12M1 4S,核型为“2B”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油茶叶茶多酚,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分析油茶叶中儿茶素类主要成分以及体外抗氧化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油茶叶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40、微波时间120s、微波功率400W,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的得率为9.59%;油茶叶儿茶素类主要成分为EGC和EC,无EGCG、ECG及C;儿茶素类成分具有良好的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较强的总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粗壮女娄菜(Silene firmaSieb.et Zucc.)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查显示,染色体数目为2n=46,核型公式为K(2n)=2x=46=32m 14sm,相对长度组成为2n=46=2L 22M2 16M1 6S,核型为“2A”型。  相似文献   

17.
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以油茶主栽品种‘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为母本,‘长林166号'、‘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对不同授粉处理的当代杂交种实特征以及油脂脂肪酸组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两个母本品种在果实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特征方面差异显著; 花粉直感效应对座果率、果质量、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影响显著,而果形指数和种子油脂主要脂肪酸组分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 果实性状座果率、果质量和鲜出籽率的相对花粉直感效应值(RX值)分别在-10.00%~81.14%、-46.15%~38.60%和-8.31%~19.29%之间变化,种子性状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的RX值分别在-24.63%~22.69%和0.30%~11.17%间变化,说明通过杂交授粉能提高种子含油率。可见,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果质量、单籽粒质量、鲜出籽率的影响并不都是向着优于亲本的方向转化,其效果受亲本因素的影响较大; 杂交座果率是油茶品种配置栽培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该研究中‘长林3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长林4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  相似文献   

18.
油茶组织培养过程中防止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油茶为试验材料,对其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的发生及防止措施作了探讨,结果表明:褐化发生程度与培养温度、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和无机盐含量等因素有关;较高的培养温度、培养基中较高浓度的无机盐、较高浓度的激素及木质化程度高的外植体都会促进褐化的发生;培养基中加入吸附剂能有效地抑制褐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油茶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信阳、新县、商城3站点为河南省的油茶适生地,对河南省68个站点油茶生育关键期的气候生态因子,应用相似距理论分析其与适生地的相似距离,并结合积温、日照、无霜期等因子确定了油茶在河南省的气候适宜种植区;用土壤pH值与类型等进行修正,得出河南省内油茶种植区域可以向北扩展到351°4′N的结论,为进一步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提高河南省植物液体能源战略储备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油茶种子性状,分析油茶种子浸种期间吸水率及吸水速率,探讨种子浸水机制下内源激素动态变化规律,为标准化砧木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长林3号’(3号)、‘长林4号’(4号)、‘长林40号’(40号)、‘长林18号’(18号)、‘长林53号’(53号)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种子形状参数、体积,并在人工气候控制条件下计算不同浸种时间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利用液质联用(LC-MS)方法对‘长林18号’(18号)种子浸种不同时间和温度条件下赤霉素(GA3)、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进行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各激素含量差异。【结果】品种间种子体积由大到小依次为长林53号、40号、18号、3号、4号,且53号与其他品种存在显著差异;种子三维系数显示长林3号、4号和40号多呈扁平状,18号和53号多近球形,且种子三维系数与种子横径长度显著相关;3号和4号种子体积与纵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40号和53号横径与侧径存在显著负相关,18号种子体积与形状参数无相关性。各品种浸种48 h后吸水率和吸水速率逐渐稳定;种子浸种0~21 h,53号吸水率最高,40号最低;浸种21~48 h吸水率由大到小依次为4号、3号、53号、40号和18号。各品种吸水速率在浸种10 h内,由大到小依次为40号、4号、3号、53号、18号,浸种10 h后53号最高。种子浸种后的发芽率无显著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4号、40号、53号、3号和18号。18号浸种后GA3含量逐渐上升,在浸种2 d时达到最高,为0.39 mg/kg;SA和JA含量在浸种4 d时达到最高,分别为0.058 mg/kg和1.77 mg/kg;ABA含量在浸种2 d和5 d时达到最高,约为0.050 mg/kg,4 d时最低为0.014 mg/kg。m(GA3)/m(ABA)在浸种1 d和4 d时维持较高水平。m(GA3)/m(JA)在浸种1 d时达高值,4 d时最低;m(GA3+SA)/m(ABA+JA)随着浸种时间增加逐渐下降。18号浸种温度为25~30 ℃时对提高种子内源激素含量有着显著作用。【结论】横径显著影响种子形状,18号种子均匀度高且吸水率和吸水速率较为稳定;种子浸种后48 h吸水率和吸水速率达到稳定状态,促进萌发类激素含量升高。因此,浸种温度应在30 ℃下有利于种子萌发。研究结果可为油茶砧木标准化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