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自然光照下玉米叶片内PAL活性呈周期性变化,光一方面可以启动和激活PAL活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PAL-I的合成,使PAL活性达到一定峰值后开始下降,在连续光照下,光对PAL活性也同样具有双重影响,使PAL活性产生24h循环节奏波动、在连续黑暗中PAL活性表现较稳定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利用粘红酵母中的L-苯丙氨酸解氨酶催化反式肉桂酸转化成L-苯丙氨酸的基本条件,包括底物浓度、pH值、反应温度、时间、表面活性剂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粘红酵母在底物浓度为1%,溶液的pH值为10.0,反应温度为30℃,时间为3 h时,反式肉桂酸的转化率达40.1%.  相似文献   

3.
4.
苯丙氨酸解氨酶菌株的选育及L─苯丙氨酸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粘红酵母RhodotorulaglutinisAS2.102,1001-2O-6R和深红酵母RhodotorularubraAS2.279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筛选得到一株苯丙氨酸解氨酶高活力菌株Rh.glutinisNC06,其酶活力是亲株1001-20-6R的1.5倍。在最适转化条件下,肉桂酸转化率达57.7%,每升转化液生成L-苯丙氨酸11.54克,另外对NC06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红酵母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玻珠破壁 ,硫酸铵分级沉淀 ,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等方法 ,从L 苯丙氨酸工业生产菌株红酵母中分离纯化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纯化倍数为 1 39,收率为 1 2 6%,纯化到的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均为单一蛋白带 ,其亚基分子量约为79.4kD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 40℃ ,最适反应pH为 8.5 ,以L Phe为底物 ,40℃ ,pH 8.5的Km值为 3 87× 1 0 - 4 mol/L 除了Mg2 +和Na+,其它金属离子如Fe3+,Cu2 +,Co2 +,Hg2 +等对其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相似文献   

6.
以MR-MVA树脂为固定化载体,对苯丙氨酸解氨酶进行固定化研究,对保存温度、保存时间、pH稳定性、耐光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酶耐热性增强,保存时间增加,耐酸性明显增强,耐光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刺槐幼苗中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刺槐种子吸胀1h后,就显示出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力,随着刺槐幼苗的长大,PAL活性不断增强。30d苗龄的刺槐幼苗不同组织的PAL活力差别很大,以幼茎为最高,幼叶次之,幼根最低。PAL活力与刺槐胚轴或幼茎的维管系统即导管分子的数量和木质化程度增长趋势相一致。它可能对提高树苗品质、抗病虫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粘红酵母(Rhodotorulaglutinis)产生L-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粘红酵母产酶最佳条件为培养基/g*L-1;葡萄糖5.0,豆饼水解液10.0(以氨基酸计),KH2PO40.5,Ph5.5;接种量5%,摇瓶转速170r/min,28℃培养15h后添加L-苯丙氨酸至终质量浓度0.5g·  相似文献   

9.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的关键酶,目前主要利用红酵母PAL进行转化,但红酵母PAL稳定性较差,妨碍了其工业化的应用。该研究将交联酶聚体和印迹酶的制备方法相结合,制备出新型固定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印迹交联酶聚体,筛选出最优的底物印迹分子,并考察了该固定化酶的部分特性。结果表明,反式肉桂酸是制备印迹PAL交联酶聚体的最适底物,所制备印迹交联酶聚体的最适催化温度和pH值分别是50℃和10.5,并表现出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连续催化9个批次后,仍保持了32%的酶活保留率。  相似文献   

10.
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与甜瓜抗枯萎病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哈密瓜枯萎病性不同的品系受枯萎病菌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与甜瓜品系的抗病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接种后,PAL和PPOD活性高不论抗感病品系均在接种后第3天出现,抗病品系的PAL活性高于感病的品系,PPOD活性也高于感病的品系,并且抗病品系酶活性下降速度较感病品系慢  相似文献   

11.
miR156a在火炬松、烟草、拟南芥中的表达与病原菌侵染密切相关。为了研究miR156a在杨树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分子机制,以毛果杨全基因组DNA为材料,预测ptr-MIR156a启动子的大概区域,设计特异性PCR引物,克隆了ptr-MIR156a上游启动子区500、1 000和1 500 bp片段,并进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然后分别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最后通过原生质体的瞬时表达体系对其进行了活性检测。结果表明,1 500 bp片段活性最高,1 000 bp片段次之,500 bp片段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12.
13.
比较了水杨酸和镰刀菌酸对棉花植株和棉花组织培养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影响,用镰刀菌酸和水杨酸分别处理棉花离体叶片,过氧化物酶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都提高,但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不同.用水杨酸预处理棉花叶片可抑制镰刀菌酸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烟草品种罹黑胫病后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就黑胫病表现不同抗性的两烟草品种接种黑胫病菌后,对其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品种的PAL、PPO及POD活性水平皆明显高于对照,感病品种的PAL、PPO及POD活性水平也高于对照,但接种后抗病品种的PAL、PPO及POD活性水平前期增加速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另外,接种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与各自对照相比皆未出现新的酶带,只是几个酶带的强弱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20℃下贮藏过程两个枇杷品种果实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解放钟与早钟6号枇杷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在贮藏前10d,果实硬度变化不明显,早钟6号枇杷果实硬度还略有增大现象;贮藏后期,枇杷果实硬度逐渐减小。类胡萝卜素与木质素含量在贮藏期内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逐渐下降趋势,而在采后前期果实PAL和POD活性均持续增加,与木质素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在20℃下PAL和POD在枇杷果实木质素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旱芹(Apiumgraveolens)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在MS+1.0mg/L2.4-D+0.5mg/LKT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然后转入MS+1.0mg/LABA诱导产生胚状体后用于人工种子包埋,在有菌土壤中获得7%左右的转株$.当人工种子外面包裹一层酯类共聚物作外膜,并在人工胚乳中加入6%的麦芽糖和1%的活性炭后,使人工种子在有菌蛭石土中的转株率提高到51%.还测定了芹菜胚状体分化过程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木质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POD及PAL的第二个活性峰在第八天前后出现,似可作为组织启动分化的标志酶.结果表明:PAL、POD活性,木质素合成和管状分子之间有紧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Plants have developed a multitude of inducibledefense mechanisms against aggressive biotic and abi otic agents[1]. Wound and herbivory induced plantresponses can negatively affect herbivore’s physiologydirectly by stimulating the synthesis of toxic metabo lites[2—4]. In addition to such direct defense mecha nisms, plants can also emit specific blends of volatilesthat attract carnivorous enemies to defend themselvesagainst herbivores[5—9].Herbivory induced plant volatiles can 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CRISPR/Cas9系统创制毛果杨PtrHBI1功能缺失突变体,初步解析该转录因子在木材形成过程中的功能,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制浆造纸优良性状的林木新品种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为研究材料,根据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捕获的野生型毛果杨不同细胞类型(形成层、木质部和韧皮部)RNA-seq数据,筛选得到1个bHLH家族转录因子PtrHBI1,利用毛果杨木质部原生质体系统对该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分析PtrHBI1组织特异性表达,采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毛果杨ptrhbi1突变体。对ptrhbi1突变体进行生长表型分析,利用石蜡切片对茎段横切面的各细胞类型进行形态分析,利用Klason酸水解法检测突变体木质素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突变体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结果 亚细胞定位显示PtrHBI1基因定位于细胞核,原位杂交结果表明PtrHBI1主要在形成层和木质部表达。通过CRISPR/Cas9创制的毛果杨ptrhbi1突变体株高显著增加,茎节数和地径在一定时期显著大于野生型。此外,突变体的导管孔径显著增大,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导管细胞的数量和形成层细胞层数与野生型无差异。木材组分分析表明,与野生型植株相比,ptrhbi1植株的纤维素含量增加,木质素总量无显著变化,紫丁香基木质素与愈创木基木质素之质量比(S/G)显著降低。结论 PtrHBI1参与调控毛果杨的生长及次生木质部发育,可能在木材形成过程起着较为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胁迫筛选法筛选红豆杉抗真菌细胞变异系,并比较了该细胞系和原型在真菌诱导物处理后与抗病有关的几种酶的变化规律以及紫杉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诱导物处理后抗性细胞的紫杉醇含量显著高于原型,并且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释放速率均与原型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