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氨酸发酵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强耦合动态过程,发酵过程中某些关键生物参数(如菌体浓度、基质浓度、产物浓度)难以实时在线检测.针对这些问题,建立了基于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DRFNN)的赖氨酸发酵生物参数估计软测量模型.利用主元分析法建立发酵过程中在线不可测参数的软测量模型,应用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所具有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以及对任意非线性的逼近能力,对该模型进行辨识,从而达到预测这些关键生物参数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赖氨酸发酵过程中不可在线测量的生物参数进行估计,且达到了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中,利用节点坐标计算方法获得的节点坐标位置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无需进行坐标计算的果蝇—广义回归神经网络(FOA-GRNN)优化的WSN节点定位算法.该算法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较快的学习速度和较强的逼近能力建立WSN节点定位模型,通过果蝇优化算法(FOA)调整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平滑参数,降低调整平滑参数时人为因素的影响,由神经网络直接输出未知节点坐标.仿真实验表明,通过果蝇算法优化的FOA-GRNN模型的节点定位精度比未经优化的GRNN模型的节点定位精度高.同时,比较了FOA-GRNN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虚拟节点BP网络模型(VNBP)在WSN节点定位中效果,表明FOA-GRNN模型在WSN节点定位精确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GA-BP网络在谷氨酸菌体浓度软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菌体细胞浓度是影响谷氨酸发酵过程重要的生物参数,而其在线实时检测难以实现的状况,采用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GA-BP网络)对其进行软测量。通过对谷氨酸生产工艺过程的分析,找到影响菌体细胞浓度的过程参数,从现场历史数据中选取样本,建立软测量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避免单独使用BP网络陷入局部最小的问题,能加快全局收敛速度,对谷氨酸发酵过程菌体浓度的软测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发酵过程中一些关键生化参量难以通过常规仪表实时测量,而制约发酵生产过程优化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神经网络逆(PSO-ANN逆)的发酵软测量建模方法.以青霉素发酵过程为背景,首先建立其虚拟子系统数学模型,并构建发酵过程逆模型;其次,提出PSO-ANN逆的软测量实现方法,以克服解析法逆运算的复杂性甚至难于实现的问题;最终构建PSO-ANN逆软测量模型,并进行试验及仿真.结果表明:该软测量建模方法能够将机理建模与数据驱动建模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对象模型的先验知识和经验数据,有效解决了青霉素发酵过程中不可在线测量的关键参量实时测量难题,其训练和测试误差分别达到0.037 2和0.046 1,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探讨广义回归(GRNN)神经网络在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上的优势及应用前景.利用文献资料、MATLAB7.0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分剐构建企业盈利能力的GRNN预测模型和BP预测模型,对样本进行拟合和预测并对两者的拟合和预测性能进行比较.GRNN的最优光滑因子为0.05;BP神经网络的隐含层数定为10.从拟合效果看,GRNN和BP预测模型的平均误差率分别为0.5687%和1.6008%.从预测效果看,两者的平均误差率分别为2.1678%和2.5176%.GRNN充分体现了在小样本预测中的优势,预测效果优于BP网络.  相似文献   

6.
青霉素发酵过程是一个严重非线性、时变、复杂的动态过程,发酵过程中一些关键参数(如菌体质量浓度ρX、基质质量浓度ρS和产物质量浓度(ρP)难以通过常规仪表在线测量,这些参数的获取非常耗时和困难。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模糊神经网络逆(PSO-FNN逆)的软测量方法。首先给出青霉素发酵过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逆系统理论证明其可逆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PSO-FNN逆的青霉素发酵软测量模型,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性能。仿真结果表明:PSO-FNN逆的青霉素发酵软测量方法能够结合基于发酵机制和纯数据驱动2种软测量方法的优点,对不直接可测的关键参数实现在线软测量,较PSO-BPNN逆和PSO-BPNN软测量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发酵过程中生物参数难以实时在线测量的问题,建立了用于生物参数状态预估的支持向量机软测量模型。考虑到该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的复杂性和冷化特征取决于其三个参数ε,c,γ能否取到最优值,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实现对参数ε,c,γ的同时寻优。在此基础上,以饲料用β-甘露聚糖酶为对象,建立了基于PSO-SVR的发酵过程产物浓度状态预估模型。发酵罐控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学习精度和泛化能力,可实现对β-甘露聚糖酶产物浓度的实时在线预估。  相似文献   

8.
软测量技术在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木糖醇发酵过程中关键参数在线测量难问题,建立基于均匀设计(UD)和遗传算法(GA)和神经网络(NNs)结构法,实现其在线软测量,实验表明,该模型可实现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9.
重整产品液收率软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连续重整反应器 ,分别采用改进算法的 BP神经网络、PLS- BP神经网络和小波神经网络建立重整产品液收率软测量模型。经比较后发现小波神经网络所建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最好 ,因此将其用于实际生产装置。使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实时准确预测重整产品液收率。  相似文献   

10.
 充填钻孔是充填料浆从地表输送到井下采场的咽喉工程,是矿山正常运转的保障,因此对矿山充填钻孔使用寿命进行预测十分重要。通过建立支持向量机(SVM)和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以验证集预测值的均方误差作为SVM适应度函数,通过遗传算法(GA)对SVM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应用优化得到的SVM模型进行预测,并结合BP神经网络进行残差修正,最终得到预测结果。以某矿为例,通过GA得到SVM模型最优参数:适应值(均方误差mse)=0.0111,惩罚系数C=47.0768,核函数参数σ=2.2638。通过优化的SVM模型,对预测集充填钻孔寿命进行预测,经BP神经网络残差修正,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控制在3%左右。对比单一预测模型,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更加理想,精度更高,在类似的预测工程中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脱CO2膜分离过程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系统.针对其过程中一些关键性能参数如脱碳气流量和尾气CO2浓度难以在线精确测量,建立了基于PSO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天然气脱CO2膜分离过程软测量模型.其中,为克服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等缺点,引入惯性权重算法和收缩因子对传统PSO算法进行改进后,用P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然后,基于Matlab软件和采集的现场数据对天然气脱CO2膜分离过程进行建模仿真.结果表明,模型收敛速度快,模型测量的天然气脱CO2膜分离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脱碳气流量和尾气CO2浓度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误差小.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载人飞船环控生保系统的状态监控由于参数数量及不确定性因素多,导致学习模型训练周期长,不能满足快速、实时、准确参数预测的现实,运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环控生保参数预测模型,设计并实现了相应的仿真软件.以轨道舱总压预测为例,通过飞船的真实飞行数据测试,证实在达到同样误差的情况下,遗传神经网络的训练周期数比BP神经网络的训练周期数减少了30%,而且遗传神经网络的平均误差小于BP神经网络的平均误差,说明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参数预测算法和模型能为栽人飞船环控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更准确和实时的关键参数预测.  相似文献   

13.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给电力负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提高疫情影响下的短期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恐惧指数(FI)的疫情影响下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利用疫情数据构建FI,与时间信息、历史负荷、气象条件一起作为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的输入变量,用果蝇优化算法(FOA)对GRNN平滑因子进行优化,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稳定性,使用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疫情影响下短期负荷预测的精度,为重大灾难影响下的短期负荷预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奇异谱分析方法分解猪肉价格,采用ARIMA模型、SVM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分解后的猪肉价格进行组合预测;同时选择ARIMA,SVM和BP神经网络作为基准模型,把组合模型预测的结果与所选的基准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了组合模型预测结果总体上优于基准模型预测结果的结论。通过DM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预测结果表明,SSA组合模型的预测能力平均比ARIMA、SVM和BP神经网络3种基准模型的预测能力分别高出7.97%、72.79%、67.64%  相似文献   

15.
基于IRLS-ELM生物发酵在线软测量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生物发酵过程中生物量浓度难以在线测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最小二乘正则化极限学习机(IRLS-ELM)软测量建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红霉素发酵过程生物量浓度的在线预测中.根据误差反馈原理,将训练误差作为输入建立带反馈的神经网络,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并将加权最小二乘法引入到ELM中改进其数学模型,削弱离群点或者不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城市需水量,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布谷鸟算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的城市需水量预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改进的布谷鸟算法对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平滑因子进行优化,建立改进布谷鸟算法优化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ICS-GRNN),并应用于南宁市城市需水量预测中.通过使用南宁市2001—2012年城市需水量测试数据分别对传统GRNN法和ICS-GRNN法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数据拟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木糖醇发酵过程中木糖醇浓度不能在线测量和影响发酵过程控制的情况,使用软测量技术来估算木糖醇的浓度和底物浓度,使用动态BP网络作为软测量模型,并确定了10个隐含层节点的网络拓扑结构,使用LM算法训练网络。用未经训练的数据检验软测量模型,取得了满意的逼近效果。实现了木糖醇发酵过程木糖醇浓度和底物浓度的间接实时测量。  相似文献   

18.
为使概率积分法参数预计具备更高的精度,在充分分析概率积分法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间关系的前提下,整合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功能特性构建了一种新的网络模型,即NA(new approach)模型。该模型利用遗传算法的寻优能力获得网络最优输入自变量组合,并优化模型的权值和阈值。以中国45个典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作为训练和测试集,分别建立NA、BP网络和SVM模型,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不同的概率积分法参数预计时,NA模型的预测精度都优于BP网络和SVM模型;且误差波动范围小、稳定性高。随预计参数的不同,BP网络和SVM模型预测精度各占优势,但两者预测效果相差甚微。  相似文献   

19.
基于GRNN神经网络的中厚板轧机厚度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4200轧机轧制45号钢的实测数据,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中厚板轧机厚度预测的GRNN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GRNN神经网络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轧件厚度的变化,相对误差很小;与BP网络和Elman网络模型相比,GRNN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刀具寿命预测中存在参数数量多、优化工作量复杂、网络参数主观确定等较多预测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预测模型AGA-GRNN,该模型运用自适应遗传算法(AGA)优化光滑因子.经实例验证,相较于交叉验证法和遗传算法优化的GRNN预测模型,AGA-GRNN刀具寿命预测模型在参数优化效率和寿命预测精度上均较高,本刀具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为实现制造系统中智能刀具调度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