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河淤背区是黄河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优势之一。如何开发和利用好黄河淤背区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掘黄河淤背区资源的经济效益,使其成为黄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黄河经济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运用信息熵和SSM模型分析2010-2018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格局差异,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福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旨在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表明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结构逐渐由有序向无序方向演化;(2)“三大片区”不同地类竞争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分别为主城区呈低值区状态,近郊区呈现中高值区—高值区状态,远郊区呈中值区—低值区状态;(3)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作用强度整体呈现波动增长再稍有回落的趋势;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的转变;(4)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状况经历了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于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程度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总体往协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近2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加速了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在解译和分析研究区1992、2000、2004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的基础上,研究了全区域及各区县结构变化特征、土地利用程度、动态变化和引起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2~2000年研究区以盐碱地为主要土地类型,2004~2010年耕地成为主要土地类型;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增长迅速,主要由盐碱地和耕地转变;近20年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和海陆边界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北部沿海地区岸线南移,东部沿海地区岸线东移;区域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加.黄河泥沙沉积造陆和海水侵蚀岸线是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自然驱动力,区域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及土地利用政策影响是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协调好土地利用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是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实需求,探究如何促进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对土地利用转型与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遵义市为研究区,构建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两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和耦合协调模型探究遵义市2008—2017年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2008—2017年,遵义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耦合协调程度呈现出增长趋势,耦合协调关系经历两个阶段5个发展特征;协调发展类型由土地利用滞后型转变为社会经济滞后型。遵义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耦合协调关系较好,针对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强度低于土地利用强度的情况,建议合理地制定土地开发利用规划,注重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更好地提升土地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是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内容,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土地持续利用趋势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福建省漳州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进行评价,得出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显著的结论,并将漳州市各县(市、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集约利用型、适度利用型、低效利用型和粗放利用型.研究结果表明,漳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集约利用总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各区县土地现状利用为主导因子,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根据这些因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选取相应指标,结合采用模糊聚类的定量方法和专家讨论定性分析等方法,将重庆市土地利用划分成为五个区,分析了各区土地现状利用特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土地利用和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土地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明晰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机制成为提高土地利用程度的前提.本研究以济南市为例,将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机制划分为先天机制、经济机制、社会机制和生态机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城市土地的影响机制进行定量比较后发现,不同机制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经济机制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可利用土地资源是评价一个地区剩余或潜在的土地对未来人口集聚、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承载能力,其数量和空间分布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后劲、发展潜力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2011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人机交互判读解译江西省土地利用数据并结合江西省DEM数据,分析得出江西省赣南苏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赣南苏区可利用土地资源总量5 845.02 km2,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14.9%;(2)各县(市、区)域之间可利用土地资源数量和空间分布不均衡;(3)经济发展较好并且人口密集地区,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高,可利用土地资源少,反之则较多。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西青区土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鑫  张雅宁 《科技资讯》2014,12(25):217-217
本文研究主要依据西青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使研究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土地承载能力相结合,对西青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为西青区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土地利用全过程,从经济发展效益化、资源利用生态化和社会分配和谐化3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绿色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3-2016年284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探讨其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水平在研究期内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0.365 8增加到2016年的0.686 0.(2)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水平在空间上表现为由东南至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的城市整体大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表现为正向对应关系.(3)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在空间上逐步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扩展;高值异质区域主要分布在云川地区和琼粤地区,研究期内空间范围小幅度缩小;低值异质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和少数中部地区,空间范围研究期内基本没有变化,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云川地区,研究期内空间范围缩小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基于研究区2000年和2016年遥感数据,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态环境特征,选取斑块数、斑块密度、分维数倒数、植被覆盖度指数和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构建景观脆弱度及土地生态脆弱度模型,对胶州湾海岸带区域生态脆弱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近16年间,研究区整体以一级、二级脆弱区为主,其中,生态脆弱度减少趋势的比例为17.52%,37.48%的样本区土地利用生态脆弱度指数增大,土地生态脆弱性增强.各地类整体平均土地生态脆弱度排序为:其他用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其他用地、耕地、林地系统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弱.土地生态脆弱性的分布总体呈东北、西南部重,外延逐渐减轻,各级脆弱性之间的转化呈现出明显差异及空间分异性特征.黄岛区区域一级、三级脆弱区面积变化较大,一级、二级脆弱区所占比例减少,胶州市区域二级脆弱区变化最大,一级、二级脆弱区成为主体,市中区区域较其他区域变动程度低,城阳区区域五级脆弱区较其他区域增加明显.人口、政策及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生态脆弱区时空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12个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对结果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兰州市土地利用节约程度较高,河西地区高于河东地区,且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与遥感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区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移速率及转移原因,并通过与其它典型区域的比较分析,可为区域土地持续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并借用常规的土地科学时空演化模型来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与典型区域六盘山区和厦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减少而城镇工矿用地增加,这种变化以长沙最大,株洲次之,湘潭最小;区域内三市的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速率大小依次为长沙、株洲和湘潭.结合对长株潭地区与典型区域六盘山区和厦门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动态度的比较分析发现,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其阶段有关,同时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区域土地生态问题凸显,土地生态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经济的发展是驱动土地生态质量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基础-结构-胁迫-效益"和"总体-结构-效率"为框架,构建"土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26个县市区的土地生态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河南省实现土地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河南省的土地生态优势型县市区数量(82个)多于经济优势型(44个),呈现以中北部地区为中心向外围经济优势逐渐减弱、土地生态承载能力逐渐加强的态势.(2)研究区土地生态和经济发展耦合程度较高,但是协调发展水平偏低,仅有15个县市区处于过渡协调发展类,其他区域均为失调类型.(3)各县市区协调系统的协调性在全局和局部均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特征,协调度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河南中北部,低值集聚区主要在河南东部.  相似文献   

15.
周一军 《科技资讯》2014,(36):125-125
国内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有限,滩涂资源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备用土地资源,同时是海岸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滩涂资源的围垦也成为保证国内土地资源平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沿海地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的有利条件。但是在滩涂围垦中,淡水资源紧缺成为沿海大规模围垦与开发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制约因素,所以对沿海地区围垦区蓄淡工程的优化探究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蓄淡工程的评估、综合应用的同时,需要兼顾垦区的供水、防洪、环保、海洋、种植、养殖等行业需求,综合合理的利用水资源。该文结合沿海围垦区蓄淡工程的发展和优化做出简要的探讨,着重这方面的研究也对解决今后沿海地区尤其是北方沿海地区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项研究是国家“六五”攻关项目“遥感技术在内蒙古草场资源调查中应用研究”课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此项研究是应用美国陆地卫星影象(主要是八十年代的),以目视判读为主要方法,并配合图象处理、野外调查、综合分析等手段,编绘出研究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并量测出土地资源有关各种数据。再依据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各种有关数据,以及研究区的自然条件,对研究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利用的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就是依据这些研究,试图对研究区草场资源中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对比研究对区域发展、区域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福州市鼓楼区和仓山区为例,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产出效果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4个方面,选取12个相关指标构建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鼓楼区和仓山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量化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鼓楼区和仓山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鼓楼区明显高于仓山区,鼓楼区土地投入强度和土地产出效果比仓山区高很多。鼓楼区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对仓山区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针对鼓楼区和仓山区不同的经济发展和用地状况,提出了建设性的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措施,以避免土地低效重复建设,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和巫山县作为研究区,选取1986—2015年4期遥感、土地利用等数据,在G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及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谱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从湿度、绿度、干度和热度4方面构建遥感生态指数,反映研究区生态效应时空演变,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生态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就土地利用而言,在空间上,耕地和建设用地多分布于低海拔平坝河谷区,林、灌、草地多分布于高海拔中低山区,交通建设用地多分布于各类用地之间起连通的作用;在土地利用强度和转换方式上,以林、灌、草地和耕地变化最为显著.2)就RSEI而言,长江及其支流沿岸低地,受土地开发及城镇扩张的影响,生境退化严重;研究区其余范围,受退耕影响,生境趋好.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地区也是生态效应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若人类活动合理,生态状况好转.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是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物质依托.文章在分析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突出、耕地数量与质量下降、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等主要问题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法、归纳法、理论研究法、系统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应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地集约利用、库区经济发展、生态屏障区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确保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顺利实施,文章提出了土地利用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管理模式创新、规划监测与评价、公众广泛参与等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研究认为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完善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体系,全面指导三峡库区的土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着手组织编制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20.
唐阿楠  陈立东  王聪  房迪 《科技信息》2012,(15):448-449
本文在分析综述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系为指导,概述了永吉县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在系统研究永吉县土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永吉县土地利用与土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永吉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揭示永吉县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并且对永吉县土地利用的结构进行评价,分析了影响永吉县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_1_。本研究通过永吉县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旨在探索适合永吉县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调控区域人地矛盾关系,确保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以期对永吉县土地资源利用管理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