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博 《创新科技》2006,(2):42-43
<正> 电动汽车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发展,在各国政府和各大汽车公司的推动下得到飞速的发展。尽管目前在价格、技术成熟度方面还不能与传统内燃机汽车比拟,但电动汽车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将最终在今后10~20年中逐步取代传统汽车。2002年,中国轿车产销量因超过40%的增长而被称为"中国轿车元年"。尽管汽车生产商因销量大增而欢天喜地,消费者因品种增加而选择余地更大,但由此造成的现实与未来的交通拥堵、原油进口以及环境压力却不能不让人感到担忧。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也在为传统内燃机汽车寻找新的出路。2001年,经过多方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中国科技部启动了国家、地方和企业配套资金合计约24亿元人民币的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这个专项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广东汕头建立了"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纯电动汽车车载电动机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建立了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计算模型,并在MATLAB平台下开发了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仿真软件系统。基于此软件系统选取三款不同动力特性的车载电动机与三组变速箱组合进行了仿真测试,对车载电动机额定转矩、额定功率和最高转速对汽车最高车速、爬坡性能以及加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首次以方程形式建立了准确的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石油资源枯竭加速、环境污染加重、地球温暖化的多重压力下,走可持续性道路、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呈现出多样化和区域化的特点:欧洲以高效低排放柴油机为重点,美国以生物质燃料、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为重点,日本以混合动力车、电池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正在蓬勃发展,在我国已被列入一大科技产业、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在我国发展电动汽车的工程哲学思想和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能源是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燃油汽车改制的电动汽车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燃油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之间的异同点,探索纯电动汽车的设计方法及其相关技术,将一辆轻型客车改制为纯电动试验车。选用一种110Ah的中国产铅酸蓄电池作为动力电源,经过约700km的道路试验,电动试验车运行良好,没有出现因改制而引起的问题与故障。比较牵引力、最高车速和爬坡度等参数的试验数据及其理论计算值,纯电动汽车的实际车速低于理论车速,爬坡能力低于理论值,理论计算和试验数据基本吻合,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设计基本上可以沿用燃油汽车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电动汽车在我国的发展需求,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一些关键技术的介绍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同时,对政府在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强调并提出了建议。最后,对电动汽车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描述,提出了我国电动汽车工业者应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这一展望。  相似文献   

8.
李津津 《科技信息》2010,(18):I0172-I0173
电动汽车作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的战略选择,也是各国汽车市场的战略选择。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世界汽车产业进入了全面的交通能源转型的时期,电动汽车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现在,更多的专家和更多的企业已经把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的汽车、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变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型纯电动汽车,设计双电动机耦合驱动系统,并进行电动机参数匹配,提出了电动机耦合驱动效率最优控制策略.对驱动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计算出电动机最优工作点以及驱动系统效率.基于驱动系统效率最优原则,通过比较每个工作点的4种工作模式下的驱动系统效率,提出多模式切换下双电动机耦合驱动系统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国际汽车市场的特点,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和回顾,指出中国应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汽车工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动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当代世界经济形势的剖析,从以快制胜占领市场、设计面向制造和组装、新材料及废车材料回收、电子技术、汽车安全性以及汽车工业全球化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世界汽车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2.
自主创新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林 《创新科技》2006,(7):44-45
汽车工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中国汽车工业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走向世界,还有长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综述了世界范围内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当前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这3种电动汽车目前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并各自具有不同的发展策略。但是,发展电动汽车的工程哲学及一些关键技术,诸如先进电机驱动技术,能源技术,能源控制和管理技术,先进底盘和车体技术等是可共享的。成为现代电动汽车的基础。最后总结了这3种电动汽车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工况变换控制过程中,实现基于电动机系统最佳效率的优化控制,构建了电动机系统效率与转速及转矩之间的关系式.由实车测得的数据,确定了研究工况的范围,在电动机加载试验台上对电动机系统效率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被测驱动电动机系统效率η>80%的区域面积占整个测试区域范围的77.1%.基于最小二乘法,对电动机系统效率进行曲面拟合,综合考虑拟合结果的精度及运算工作量,确定采用4次函数构建电动机系统效率模型;利用驱动电动机外特性部分工况点测试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9%,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该模型能够为在整车控制器中制定基于电动机系统最佳效率的优化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汽车工业发展走向──电动车苏震(一)世界各国争先研制电动车的起因及其发展前景。汽车工业是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产业,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汽车工业看成是现代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的发展将带动钢铁、材料、机械电子行业等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国际汽车市场长期需求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郭振林众所周知,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发达工业国家经济分析。汽车工业、信息技术和房地产业是整个西方经济三大支柱。自从8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市场汽车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潘利 《安徽科技》2003,(4):14-15
经过多年的努力,安徽汽车工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2年,安徽汽车产、销量双创历史新纪录,上升到全国第5位.虽然安徽省的汽车工业已具备了较雄厚的发展基础,但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全省汽车产量还赶不上国内三大汽车集团中的任何一家,更是无法与世界大型的汽车集团相比.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加激烈竞争的汽车市场,根据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结合汽车行业特点,安徽省汽车工业要想有更大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严世英 《科技潮》1998,(5):70-70
汽车是近一个世纪的骄子。1896年美国的查尔斯·杜里埃和弗兰克·杜里埃兄弟在麻省的斯普林菲尔德首次成功地制造出13辆可载2人的双缸轻便汽车,至今世界汽车工业已诞生了100年。在这100年里,它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变革,因而有人称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汽车为"改造世界的机器"。世界上已累计生产了大约14亿辆汽车,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已达6亿5000万辆,预计在世纪之交将达到10亿辆。汽车工业将成为世界上融合先进技术最多、使用新型材料最多、结构最复杂、产量最大、最引人注目的产业。世界上不少经济研究专家们认为,21世纪将是汽车的世纪。据专家预测,未来的汽车工业将出现4大趋势。材料轻型化日前,钢材是汽车工业的主要原材料,在一辆汽车中占65%,塑料占11%,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动汽车行驶工况及驾驶员操作具有一定非线性和时变不确定性的问题,对整车控制器的控制算法和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驱动转矩分配的双模糊控制策略。对纯电动汽车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和驾驶员输入参数模型,以基本转矩模糊控制器和补偿转矩模糊控制器来求解,并优化驱动转矩值,采用CAN总线通讯经过电机驱动器来控制驱动电机的转矩输出。以CYC_HWFET高速工况和CYC_EUDC中低速工况为例,基于ADVISOR平台对双模糊控制器的电动汽车进行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双模糊控制器在满足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要求的同时,也能获得较优的经济性且动力电池利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