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结构明确,规整性好的两亲接枝共聚物-聚甲基丙烯到甲酯接枝聚氧乙烯(PMMA-g-PRO)并以IR,NMR和GPC方法表征了两亲接枝共聚物,通过定性和定量测试,结果证明两亲接支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两亲共聚物的结构,分子量与大分子单体的结构,分子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两亲接枝共聚物--聚苯乙烯接枝聚氧乙烯(PS-g-PEO)和聚人酸甲酯接枝聚乙烯(PMMA-g-PEO)作为乳化剂,选用合适的方法测试了丙烯酰胺(AM)在胶束和液滴中的分配系数-考察了两亲支共聚物的浓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分配系数与两亲接枝共聚物的浓度成正比关系,PS-g-PEO作乳化剂时,ηPS-g-PEO+0.176cE^0.985,而PMMA-g-PEO作乳化剂时,ηPMMA-g-  相似文献   

3.
淀粉接枝聚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淀粉接枝聚丙烯酸共聚物的最佳接枝条件及相关参数,并利用红外光谱对产品的结构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首先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径迹-刻蚀膜表面接枝聚合物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然后二次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最后用具有离子识别功能的5-胺基-1,10-邻菲罗啉(5-N-1,10-Phen)对HEMA进行封端,制备出具有两嵌段聚合物刷结构的离子识别功能膜。通过傅里叶变换全反射红外光谱(ATR FT-IR)、X-射线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接触角测试仪等手段对所制备的膜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所制备功能膜对溶液中Cu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通过ATRP方法能够将NIPAM和HEMA链段嵌段接枝在PET膜表面形成聚合物刷,采用的邻菲罗啉能够对HEMA进行封端,且所制备的膜对Cu2+具有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咔唑二硫代甲酸苄基酯(BCBD)为 RAFT 试剂,苯乙烯(St)、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和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A-mPEG)为共聚单体,合成了具有不同 mPEG 和 P(A-mPEG)链长的两亲梳型嵌段共聚物 P(St-co-DMAM)-b-PDMAM-b-P(A-mPEG)x,利用1H-NMR 和 GPC 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将此共聚物用于聚丙烯腈(PAN)薄膜的表面吸附改性,探讨了PEG链长及含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接触角测试表明,该聚合物可很好地吸附在膜表面,并明显提高膜的亲水性.随PEG链长及其含量的增加,嵌段共聚物的改性效果增加;在适宜条件下,经聚合物吸附改性后,PAN 膜接触角由72.2°降低至24.8°;改性 PAN 薄膜表面牛血清蛋白(BSA)吸附量最低降至0.672,μg/cm2,为未改性PAN膜的11.1%左右.  相似文献   

6.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苯乙烯—氧乙烯两亲接枝共聚物 (PS-g -PEO)在选择性溶剂甲苯中的性质 .研究发现两亲接枝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以形成胶束 .而胶束的形成受浓度、温度以及两亲接枝共聚物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温度越高 ,形成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值越小 ;分子中接枝链越短 ,其CMC值也越小 ;PEO含量越大则CMC值越小 ;而当PS -g-PEO共聚物分子量越小时其CMC值越小 ,胶束也越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性,本文通过自由基聚合法,以水/乙醇混合溶液为溶剂,合成了以PVDF为主链,聚丙烯酸(PAA)为侧链的PVDF-g-PAA两亲性共聚物。通过改变丙烯酸(AA)浓度合成了三种不同接枝率的PVDF-g-PAA共聚物,红外(FT-IR)及热重分析(TGA)结果显示接枝率以AA单体浓度10%为最高。以PVDF-g-PAA共聚物为膜材料,采用浸没沉淀法制备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试和过滤实验考察膜的形貌及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升高,改性膜的平均孔径及孔隙率随之增大,接触角随之降低,表明其亲水性有很大的改善。在保持较好分离效果的基础上,改性膜的水通量及通量恢复率比原膜分别提高了3.78倍和0.76倍,表明其渗透性能及抗污染性能都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8.
γ辐射法制备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及其絮凝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壳聚糖(Cts)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原料,应用γ射线辐射引发技术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壳聚糖与甲基丙烯酸的接枝共聚产物(Cts-g-MAA),采用搅拌实验和测浊度法研究接枝改性壳聚糖对铅锌选矿废水的絮凝效果,其中考察了废水pH值、Cts-g-MAA的质量浓度、快速搅拌速度、慢速搅拌时间、静置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将其与壳聚糖的絮凝能力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废水的pH值、絮凝剂质量浓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和静置时间均对絮凝效果产生影响,其最佳絮凝条件为pH值8.5、Cts-g-MAA浓度1.2mg/L、搅拌强度300 r/min、慢速搅拌时间为10 min、静置时间为11 min,此条件下的浊度去除率达98.6%.接枝改性壳聚糖的絮凝效果好于壳聚糖,且絮凝时的用量明显低于壳聚糖.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工艺及其在造纸工艺中用作干强剂、助留/助滤剂的效果。研究表明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5:3.5,引发剂硝酸铈铵用量为0.2g,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62℃,聚合物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聚氧乙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硅表面活性剂以及它们的丙烯酸酯,用FTIR和。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其表面张力.以其作为接枝单体,利用反应挤出接枝的方法制备了系列功能化聚乙烯,用FTIR确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接枝率;用DSC、WAXD、接触角测量仪和XPS对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晶行为和表面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聚氧乙烯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硅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降低;表面活性剂作为接枝链的引入,降低了接枝共聚物的接触角,提高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晶温度,降低了半结晶时间,但没有破坏聚乙烯的晶格;接枝共聚物的亲水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以单分散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和α-溴代异丁酰溴为原料,通过酰溴化反应制备了大分子引发剂MPEG-Br,并以此为引发剂,CuCl/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制得了分子量可控且分子量分布窄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通过1H-NMR、FT-IR、GPC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反应活性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12.
利用Stern双电层模型研究岩石表面荷电机制,考察岩石表面电势与表面基团的对应关系,从微观岩石表面基团的电性变化出发,分析归纳岩石表面电势与砂岩储层岩石表面润湿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岩石表面上分布有各类带电或中性基团,这些表面基团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库伦力和氢键,油藏润湿性是这些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大小和综合作用的宏观表现;岩石表面电势的正负和绝对值反映了岩石表面化学基团的电性和密度,可用于表征评价岩石表面润湿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格子自洽场方法,通过计算系统相图和比热,研究了在对称两性三嵌段共聚物溶液体系中聚合物浓度对胶束聚集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胶束临界温度升高,并且在这个温度以下,胶束进一步聚集的范围和均一溶液/胶束转变的宽度都与聚合物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接枝共聚合制备交联明胶与聚异丙基丙烯酰胺(Gelx-PNIPAM)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引发体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加料方式等因素对接枝率(YPG)的影响。结果表明:YPG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以及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达到最大值后,再降低。将交联的明胶颗粒放入去离子水中溶胀24h,滴加引发剂后,再滴加NIPAM溶液的加料方式有利于提高接枝率。接枝聚合物的两相微观结构比其共混物更均匀。  相似文献   

15.
镁锂合金表面碳化物膜层制备及其耐腐蚀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镁锂合金浸渍于高温的苯溶液中,使其发生反应并在基体上形成碳化物膜层,采用SEM、XRD等分析了膜层的组织和结构,利用失重法、析氢法和盐雾腐蚀等研究了膜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利用苯作为浸渍液时,合金表面生成的碳化物涂层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使镁锂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乙醇/水介质中制备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g-PE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乙醇/水介质中,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PEO-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自由基共聚,制备了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g-PEO.研究了醇/水比、大单体含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大单体和小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开始大单体的转化率大于小单体的,后期则相反;介质中乙醇的含量对反应有较大的影响.产物提纯后用FT-IR1、H-NMR对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羧甲基纤维素和丙烯酰胺为原料,接枝共聚制得吸水树脂.研究了单体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NaOH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当反应温度40℃,时间3 h,丙烯酰胺与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8:1,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分别为单体质量的2%和0.4%,NaOH用量1.0 g时,可制得吸水倍率为513 g/g的吸水树脂.  相似文献   

18.
表面自由基链转移反应制备润湿性可控聚合离子液体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羟基化的单晶硅表面制备了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单分子层,然后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表面自由基链转移反应在基底表面引发了离子液体单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AMIM]Cl)的原位聚合,通过直接离子交换法改变了薄膜表面的对阴离子.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聚合物薄膜表面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用椭圆偏光仪测量了薄膜的厚度,并用接触角仪对薄膜表面的静态水接触角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聚合离子液体薄膜成功接枝到了硅片表面,通过对离子的交换实现了薄膜表面润湿性的可控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为了避免制备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开发了一种两亲嵌段聚合物载药胶束的新型绿色制备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挥发法,在自制的实验装置中成功制备了聚(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MPC-b-PBMA)载紫杉醇胶束.该胶束具有较规则的球形形貌和较小的粒径分布,平均粒径为54nm,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1.0%和12.2%,与有机溶剂挥发法制备的胶束相当.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胶束可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平缓释药,132h内的释药量达到55%,远高于采用有机溶剂挥发法制得的胶束.超临界二氧化碳挥发法有望成为缓释药物体系的新型制备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