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圆环是工程上常见的一种曲面.圆环与平面相交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截交线.本文对圆环曲面截交线的种类,性质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用解析法论证平面与圆锥相交时,在圆锥表面形成截交线的条件与截交线形状之间的关系。对于在画法几何中求平面与圆锥相交时的截交线的作图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截交线、相贯线的原有定义在图学界未能统一,且多是以交线的形成方式为依据而建立的,给使用带来很多困难.本文试从解析几何的角度,对截交线、相贯线以新的定义,使《画法几何》中对该类问题的论述更趋合理,求解更为明晰.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图解、解析二种方法,对单叶双曲回转面的截交线性质作了较深入的讨论,对解决单叶双曲回转面相关问题及使用计算机绘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解析法深入分析了平面与圆锥表面相交的截交线五种情况,从而为计算机绘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圆锥截交线的形状及投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圆锥面是工程上常遇到的曲面,其截交线在工程上非常广泛。利用射影几何和解析几何的原理对圆锥截交线进行了完整的分析,对特殊位置截平面与一般位置截平面产生的截交线的形状进行了几何证明,为截交线的形状判别与绘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运用斜投影法,求解截交线及相贯线的投影,使解题较为方便,比现行制图教材中讲授的解题方法更加简练。同时能启发学生思路,增强画法几何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解析方法对圆锥面曲线为椭圆时的投影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截交线投影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为圆,并确定了不同情况下截平面相对于轴线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截交线、相贯线的构形思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样是准确表达物体的形状、尺寸及其技术要求的图形;图样中截交线、相贯线是绘制和阅读图样时经常碰到的两个问题,是构形思维的特征之一。针对图样中截交线、相贯线的易错问题,分析了截交线、相贯线的易错问题构形思维方法,并以作图实例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借助特定辅助平面求解相贯线的方法,并对该平面如何选定及其应用作了较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12.
推导出任意相交圆柱圆锥相贯线和判别可见性的方程,并给出求该相贯线投影和判别可见性的程序的编制方法及其流程图。  相似文献   

13.
一种高效的自由曲面求交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常用的Bezier曲面分割法求交难同时满足高精度和高速度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跟踪求交的算法。着重论述卫确定跟踪起点的方法,并对所求交线的完备性作了充分的考虑。算法利用一曲面参数曲线和另一面的快速求交算法,找到两曲面交线上的某一点,解决了确定跟踪起点的问题,兼顾了快速和高精度两方面的要求;同时,利用求曲面间的极值距离获取控制网格间小交线上的跟踪起点,再用跟踪法求得小交线,从而保证了小交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各类交叉式线岔平面布置的特点,论述了交叉式线岔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两圆柱正交时相贯线的传统简化画法进行了误差分析,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作图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数学方法求相贯线的特殊点,是一种新颖的解题方法。特别是当回转曲面的三个投影都没有积聚性时,它能准确找到相贯线的特殊点。此外还可以从计算结果中分析相贯线上特殊点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工程设计中经常遇到绘制零件表面相贯线的问题,提出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样条线功能和公式曲线功能绘制相贯线的方法,为工程设计绘制相贯线提供了绘图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交叉二直线间的最短距离传统解法颇多,但一般都要采取两次换面。本文介绍了仅用一个一般位置平面作为新投影面,再通过重合法求解最短距离的新方法。文中对该方法的作图原理及过程作了明确的叙述,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仅作图占地较小,更主要的是扩展了对某些问题空间思维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造解析函数保角映射,研究了具有双圆孔弹性平面应力场问题,获得了该问题应力场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对双圆孔弹性平面问题,在孔口受法向均布载荷作用下,弹性平面内任一点的剪应力为零,正应力的大小不仅与场点的位置有关,而且与孔口的几何尺寸有关,并且径向正应力总是压应力.  相似文献   

20.
平面K型钢管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有限元法,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分析了平面K型圆管相贯节点的应力和塑性区分布规律、节点变形等重要受力性能,揭示了影响管节点承载力主要能数以及这些参数与承载力的关系曲线;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和我国规范进行比较,指出了现有规范的不足之处,为我国规范的进一步修订提出了建议。并且进一步验证了用有限元模拟试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