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设计冷矫辊式钢板矫正机时,首先必须确定它的结构参数:辊距t,辊身长L,矫正辊直径D和辊数n。在这些参数中,t、D为主要参数。但是,迄今对这些参数的确定仍然完全依靠经验或类比的方法进行选择,缺乏建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的计算方法。本文根据冷矫辊式钢板矫正机的工作特点和矫正过程原理,结合“咬入条件”,得出计算t与D的公式。按本文公式得出的计算结果,与现在以经验选择为基础的矫正机系列(草案)所提出的数值相比较,绝大部分互相符合,所以,本文得出的计算公式可以做为冷矫辊式钢板矫正机系列化、标准化的依据,以及设计这些矫正机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弹塑性弯曲理论,应用迭代法计算了板材一次弯曲矫直时的弯曲力矩和相应的反弯曲率,计算给定方案下形成的残余曲率,给出了压下量与反弯曲率的数学表达式.对于一定的矫直精度要求,提出了上排工作辊集体倾斜调整的辊式矫直机辊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单辊驱动五辊轧机力能参数的计算方法,探索五辊轧机省力、节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冷轧机弯辊集自动控制技术、液压伺服技术、流体动力学、轧制辊系变形等学科于一体,用传统传递函数建立的系统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差距较大.本文基于MATLAB的SIMULINK平台,应用影响函数法精确地计算了弯辊缸的负载等效刚度,建立了能够详尽描述弯辊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半闭环弯辊系统的阶跃响应时间为0.115 s,与实测阶跃响应吻合.考虑管道影响后,实际弯辊力响应时间为半闭环弯辊系统的2倍.  相似文献   

5.
对辊式磨液压系统压力、磨辊与物料的接触面以及磨辊受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辊式磨辊压计算方法——平均曲面辊压计算方法,并进行了理论公式推导。通过实例计算,从辊压数值计算大小、磨机主要受力部件的应力应变情况和磨机功率三个角度,将平均曲面辊压方法与传统平均物料辊压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根据推导出的平均曲面辊压计算公式,分析了磨辊结构形式、物料最大粒度、料层厚度以及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等设计参数对平均曲面辊压的影响,为辊式磨的设计参数选择以及结构强度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宽带钢热连轧工作辊热辊形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工作辊热辊形的在线预报是板形控制的难题之一.采用一维有限差分方法建立了工作辊热辊形在线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热轧过程中和下机后任意时刻工作辊温度场及其热辊形.仿真和在线应用结果表明,此在线模型计算速度快,精度高,能满足板形在线过程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钢窗异型材断面进行等效矩形折算,以便简化计算。本文还阐述了在一些限制条件下对钢窗异型材悬臂辊式矫直机的主要参数(辊径、辊距、辊数和所需传动功率)的确定方法,并附有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工作辊、支撑辊辊型的优化计算,将工作辊和支撑辊的辊型均改进为正凸度,改进后的辊型辊耗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影响四辊可逆轧机工作辊稳定性的几种因素,认为轧机传动系统和弯率毛/平衡系统对工作辊稳定性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并提出了计算工作辊偏移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MKW八辊轧机实验研究的一部分。本文解决了在MKW八辊轧机上用单个导向辊测定张力的实验问题,并通过轧制最小厚度的生产性实验,提出合理选择工作辊径和确定最小可轧厚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轧制08沸钢特定产品的最小可轧厚度简化公式,该简化公式符合生产实际情况。这就为MKW八辊轧机的设计和生产等工程计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六辊轧机辊间压力分布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影响函数法计算了六辊轧机的辊系变形和辊间压力分布,研究了单锥度中间辊对辊间压力分布和轧件横向厚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锥度中间辊可改善辊间压力分布状态,明显降低辊间压力峰值,但轧件横向厚差稍有增加,最大值出现在轧件边部·计算了不同锥度时的辊间压力分布与轧件横向厚度分布,通过比较辊间压力峰值与轧件边部厚度,确定了最佳锥度范围为1/100~1/150,使HC轧机的辊间单位压力峰值降低15%~20%,轧件横向厚差仅在边部增加几微米,符合板形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确定冷轧辊的非定常热应力的方法.根据轧制过程中冷轧辊横截面所产生热应力的特点,即由轧辊辊身外表面与内孔表面间的温度差,并且通过一定的变换,将非定常温度场转换成定常热应力问题,给出了计算空心冷轧辊非定常热应力的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公式应用时较为简便,为冷轧辊热强度设计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五辊拉矫机的结构特点、试验研究方法,拉辊矫直机的理论分析及实测结果,以及常温和高温下拉辊摩擦系数的试验方法和结果,为设计拉辊矫直机提供了计算方法及数据。  相似文献   

14.
辊式矫直机矫直辊的弯辊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板材在辊式矫直机矫直辊作用下的弯曲,假设为由压下机构作用的弯曲和由弯辊机构作用的弯曲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梁的弹塑性弯曲理论,通过把板材弯曲当作梁的弯曲,并考虑到矫直机在入口处的压弯量,通常使板材弯曲时塑性变形层高度占厚度80%,认为经弯辊作用后塑性变形层高度增加了5%~15%,利用梁的弯曲挠度,建立不同弯曲的弯辊模型,求出了矫直辊的弯辊量·理论计算的弯辊量与实际设定值结果吻合,证明该弯辊量设定模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双齿辊破碎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破碎设备。本文对其主要部件──辊齿的受力工况作了较详细的讨论,并提出了三种典型的计算工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辊齿有限元分析和齿形优化模型,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和罚函数法,获得了“八·五”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元宝山露天矿1250双齿辊破碎机辊齿在各工况下的应力情况以及辊齿的三个主要结构参数与齿尖应力分布的关系,为齿形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用K.N.Shohet的影响函数法和弹性基础梁模型计算了六辊轧机的辊间压力随中间辊的抽动时的变化规律,并用三维光弹性应力分析法进行了实验论证,从而为六辊轧机确定合理的工艺制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采用分割模型影响函数法计算辊间接触压力基础上,对HC轧机辊系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值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整体模型与分割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HC轧机的辊系变形。采用整体模型并利用功的互等定理和积分方法计算弯曲和剪切变形;采用分割模型的影响函数法导出辊系接触变形计算的统一表达式;考虑轧件弹性变形对出口板厚分布的影响;利用迭代法计算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和出口板厚分布。为进一步研究HC轧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辊压机的工作过程和辊子受力情况,推导出辊压机转矩和功率方程,并结合辊压机的生产能力推导出辊压机的能耗方程,得到压力与辊隙对能耗的影响关系;最后借助Matlab数值模拟软件,对实例数据进行计算,并绘出最大压力与辊隙对能耗的影响曲线,为辊压机的压力与辊隙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辊压机的工作过程和辊子受力情况,推导出辊压机转矩和功率方程,并结合辊压机的生产能力推导出辊压机的能耗方程,得到压力与辊隙对能耗的影响关系;最后借助Matlab数值模拟软件,对实例数据进行计算,并绘出最大压力与辊隙对能耗的影响曲线,为辊压机的压力与辊隙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