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AB-QTL法定位江西东乡野生稻中的高产基因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以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在桂朝2号的遗传背景下构建了一套高代回交群体,并用AB-QTL分析法进行了QTL分析,通过对BC4F1的基因型分析和BC4F2的株高、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查,共检测到52个QTL。在第2和11染色体上发现的2个高产QTL(来自东乡野生稻)分别能使桂朝2号单株产量增加25.9%和23.2%,其中第2染色体上的高产QTL的贡献率达16%,是一个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2.
栽培稻漫谈     
世界上的栽培稻有两种,即亚洲稻(又名普通栽培稻,学名为Oryza sativa L.)和非洲稻(又名光稃栽培稻,学名为Oryza glabrrima Steud)。栽培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79全世界的播种面积为1.453亿公顷,总产量达3.8亿吨,其占谷物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之比例分别为18.9%和25.1%。我国是水稻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约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4,占粮食总产量的一半。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食。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1973,18(6):283-283
自1961年起,我们开始研究利用平腹小蜂(Anastatus sp.)(见图1)防治荔枝蝽象(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1964年在生物学、生态学和人工繁殖利用方面的研究获得初步成功。以后在我省荔枝主要产区坚持试验示范,并不断解决推广中存在的技术问题。1973年已有八万多株荔枝树采用这种“育蜂治虫”法,效果达90%以上,有效地达到保花保果保护蜜蜂的目的。实践证明,人工繁殖平腹小蜂的方法是容易掌握的,大队  相似文献   

4.
1978年,广州市石龙寄生蜂中心研究站发现,寄生于柞蚕卵的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出现大量自然死亡和病态现象。经我们研究确定,这是由一种致病的类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like organisms)所引起。患这种病的赤眼蜂,孵化率低,蛹或成虫常常死于寄主卵内;羽化出来的成虫,往往展翅不良,活动能力和寄生能力差,寿命短促。有时带病者症状并不明显,也不造成危害。同时检查广东省其他地区繁殖的赤眼蜂,无论以柞蚕卵还是以蓖麻蚕卵为寄主的,都常为这种类立克次氏体所感染。这对赤眼蜂的大规模繁殖和利用可能是一障碍,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
说起世界上约100万种昆虫的爱情来,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如蜜蜂常常喜欢“旅行结婚”,蝗虫、蟋蟀则常常是“对歌择偶”……还有许多昆虫以化学通讯的方式发出“约会”信号,它们向空中释放一种叫性信息素的东西,同种异性的个体凭着灵敏的嗅觉嗅到这种气味后,便翩翩而来,与“心上人”婚配,享受着甜蜜的爱情生活。利用昆虫求爱过程中释放性信息素这一规律,从雌虫身上提取、分离或人工合成性信息素,以引来雄虫进行捕杀和药杀,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防治害虫的新技术。这项技术经济效益高、无毒、不伤害益虫,特别是对环境无污染,因而引起很多国家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已鉴定了700多种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并人工合成了100多种。  相似文献   

6.
稻属(Ory3a)是禾本科中的一个小属。不同研究者得出稻属有19~23个种,迄今仍未作出定论。稻属种间,以及栽培稻与野生稻间普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生殖、生理障碍,甚至染色体组相同的栽培稻和野生稻间都常出现亲和性差的现象,以致长时期来不为能对稻的野生资源充分利用。比之麦类种间直至属间遗传因子的不同形式的交换来,稻属的开发是十分落后的。究  相似文献   

7.
8.
宿根稻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州野稻和长药野是本研究重要的宿根性状来源。已证明:宿根性是显著数量性状。这两个野稻的宿根性1997年经间复交兴粳A/柳野//长野而输入栽稻,F1名为4020。这个F1有根状茎且宿根重现性特性,已在成都宿根生长,越冬19年。  相似文献   

9.
在满足公路路线实际规范的条件下,公路服务水平的高低、工程的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阶段的综合线形设计。文章以汽车行驶轨迹为出发点分析平纵线形优化设计的思路,探讨一种更实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增辉 《科学之友》2009,(5):64-65,67
在满足公路路线实际规范的条件下,公路服务水平的高低、工程的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阶段的综合线形设计。文章以汽车行驶轨迹为出发点分析平纵线形优化设计的思路,探讨一种更实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一个新的测量公路纵、横断面的方法,并对其与传统方法相比,说明了此方法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2.
刘爱辉 《科学之友》2008,(10):26-27
美男子患罕见"超忆症" 现年51岁的布拉德是美国威斯康星州拉克罗斯市中西部家庭广播电台的新闻主播和一名兼职演员,他拥有惊人的超级记忆力,能够记住生活中每一天发生的大小事情.  相似文献   

13.
在满足公路路线实际规范的条件下,公路服务水平的高低、工程的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阶段的综合线形设计.文章以汽车行驶轨迹为出发点分析平纵线形优化设计的思路,探讨一种更实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年初,华为首款5G可折叠屏手机Mate X的发布,一夜之间占领了朋友圈。除了惊艳的折叠手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不断革新的科技产品和技术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现在或以后的生活带来全新体验。——可折叠屏手机2019年是可折叠屏手机的元年。相比传统的智能手机,可折叠手机的优势不言而喻,以华为Mate X为例,兼具手机和平板两种形态,闭合后是便携舒适的6.6英寸(约16.76厘米)大屏手机,展开后仅5.4毫米轻薄厚度,变身为轻盈灵巧的8英寸(约20.32厘米)平板。这款产品的沉  相似文献   

15.
横看成岭纵成峰--简论系统生物学的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家睿 《科学》2006,58(1):44-45
科学领域的每一门学科内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学派.彼此间在关注事物性质的本体论方面和选择研究策略的方法论方面都有所差别。例如,在生命科学的研究历史中,在遗传学对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孟德尔-摩尔根学派从生物表型入手揭示了基因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水稻(Oryza sativa)最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被驯化,在中国境内已发现大量稻作遗址.目前稻作史研究均是根据形态如小穗轴等来进行驯化进程分析,至今尚无利用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的报道.本研究对来自3个考古遗址(浙江田螺山遗址、江西新干战国粮仓和浙江湖州毗山遗址唐代文化层,年代分别为7000,2400和1200BP)稻作遗存进行了DNA提取,PCR克隆测定了4个基因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每个遗址均发现2个以上的水稻基因型,表明当时的种质尚处于混杂状态.与来自亚洲栽培稻以及野生稻的比较分析,发现至少一个古稻基因型在栽培稻中可能已丢失,同时本研究稻作遗存可能为粳稻类型,或当时可能尚处于籼粳稻混种或籼粳分化不明显状态,但粳稻类型占优势.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在驯化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基因型分化.在田螺山遗址稻作遗存中还发现与无患子目、蒺藜目和十字花目植物高度同源的序列,这与遗址发现大量楝树遗存以及南方常见田间杂草芥类等植物遗存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18.
贵州栽培稻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贵州省是中国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之一, 类型复杂多样, 蕴含丰富的遗传变异, 因 此, 研究贵州稻种资源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对中国栽培稻起源、演化和分类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32个表型性状和36个微卫星位点对贵州省537份栽培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利用分子标记所做基于模型和基于遗传距离的遗传结构表现一致, 将贵州省栽培稻划分为籼稻、粳稻和中间型3大类群. 遗传结构分析显示, 所划分的籼、粳类群中的材料与前人通过表型判别的籼粳存在一定差异, 在粳稻类群中混有的表型性状判定为籼稻的材料数明显多于在籼稻类群中表型性状判定为粳稻的材料数. 在籼、粳亚种内的遗传结构并不像前人所提出的均分为不同气候生态群和土壤水分生态型, 而是籼稻类群内以中偏早、中偏晚类群的气候生态型为主; 粳稻类群内以水、陆稻类群的土壤水分生态型为主. 贵州省栽培稻在形态和微卫星标记水平均检测出丰富的遗传变异, 黔西南自治州的遗传多样性最高, 且资源数量最多、类型复杂, 是贵州省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19.
前言随着近年来人们围绕着环保有关问题的认识在逐步提高,对废纸问题的关心也年年在提高。如现在引起人们很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怎么回收和再利用办公室和家庭的废纸?但有时再生纸的成本还高于用纯纸浆造的高级纸,可喜的现象是有些企业为环保作出贡献而仍用昂贵的再生纸。废纸也是一种公害且在我们身边到处可见,但它是有再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C基因组C0t-1 DNA比较分析稻属A, B, C, D基因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伟侦  覃瑞  李刚  何光存 《科学通报》2006,51(12):1422-1431
以药用野生稻(CC) C0t-1 DNA作为探针, 对其自身体细胞染色体和栽培稻×药用野生稻杂交后代F1, 回交后代BC1以及宽叶野生稻(CCDD), 高秆野生稻(CCDD)和斑点野生稻(BBCC)体细胞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 在药用野生稻体细胞染色体中, 同源染色体呈现相似的C0t-1 DNA杂交带型, 并对其核型进行了同源性聚类. 对F1 (AC)和2个BC1 (AAC和ACC)的杂交实验中, 在不封阻的情况下, 药用野生稻C基因组C0t-1 DNA探针能清晰地鉴别C组染色体, 而在A组染色体上信号分布很少, 说明A基因组与药用野生稻C基因组中高度重复序列同源性较低. 此外, 对宽叶野生稻、高杆野生稻和斑点野生稻3个四倍体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FISH分析, 在24条C组染色体上均可观察到较强的杂交信号, B和D基因组的24条染色体上信号较少, 但在D组染色体上的信号较B组染色体的多, 说明D与C基因组的亲缘关系较B与C基因组的近. 进一步分析发现, 高杆野生稻D组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要比宽叶野生稻D组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多, 说明高杆野生稻的D基因组与C基因组的同源性要高, 这可能是高秆野生稻和宽叶野生稻同属于CCDD染色体组型但可区分为不同种的原因之一. 上述结果表明, C0t-1 DNA具有很强的种的特异性和依赖基因组型的特异性, 利用C0t-1 DNA作探针更能有效地对不同基因组进行FISH鉴定. 同时, 本研究采用F1植株和BC1植株, 即1个二倍体和2个三倍体人工选育杂种, 与宽叶野生稻、高杆野生稻和斑点野生稻进行了基于C基因组C0t-1 DNA杂交的比较分析, 对稻属异源四倍体的可能起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