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ContemporaryCrustalMovementandGeodynamicsResearch叶叔华(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200030)黄 (上海天文台,研究员上海200030)板块构造运动,特别在岩石圈板块...  相似文献   

2.
俄燕  吴保宁 《甘肃科技》2003,19(9):95-96,87
通过定量计算、作图分析、误差讨论等方法研究了地球自转引起物体重力大小、方向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利用重力卫星数据恢复地球质量迁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卫星重力数据反演地球质量迁移一直是地球物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主要讨论了基于重力场球谐函数反演地球表面质量变化的基本理论,推导了反演模型的基本理论公式。利用GRACE月重力场数据对反演模型公式进行了试算;并将试算结果与CPC和GLDAS模型数据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该反演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某区域水储量变化,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精密和详细测定地球重力场及其时间变化,是目前卫星重力测量的主要课题.地极移动和日长变化导致地球引力位系数产生时变特性并引起重力的摄动.根据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详细推导了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引力位系数变化、重力摄动和垂线偏差的表达式,并定量地研究了极移和日长变化对测站重力观测值的影响.同时基于EGM96地球引力位模型,给出了地球引力位系数C21和S21的理论公式.研究表明在高精度的空间大地测量中要顾及到地球自转变化引起的一系列效应.  相似文献   

5.
地球的动力学扁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外部重力场的观测结构表明,地球外部等势面的形状与其静力学平衡形状是不同的。同时,地球动力学扁率的观测值与按照静力学平衡的地球模型PREM导出的计算值约相差1%。利用PREM给出的密度分布,就影响地球动力学扁率的两种素进行了计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地球自转中的120天波动存在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种谱估计方法在日长变化和大气角动量时间序列中检测到近120d的周期分量,证实了地球自转变化中存在近120d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解释内与其外部差异旋转的原因,通过对潮汐摩擦力、潮汐耗散能与地球长周期减会动能的分析和比较,我们认为地球长周期自转减慢与地核转速的加快是同一动力学背景睛的两个方面,即:由于外核液态层的存在,部分地阻止潮汐作用进入到内核区,故潮汐摩擦致命地核外部的减慢,相对地,内核转速表现为加快,进一步地,我们提出地球圈层差异旋转模型:岩石圈层转速〈主地幔转速〈内核转速。  相似文献   

8.
 地球固体内核与其其余部分之间的引力和压力的耦合作用将引起一内力矩,内核通过这一力矩影响岩石圈相对惯性空间的定向.讨论了一个弹性无海洋、球形分层的内核地球章动理论,将内核的作用明确地反映在公式中.并依据Mathews et al的内核地球动力学理论,讨论了归一化章动振幅的Mathews形式和Wahr形式的应用;通过PREM地球模型检测了内核对章动振幅的影响,由此发现本文的结果与Mathews et al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在亚毫角秒量级上影响主要的圆章动项.  相似文献   

9.
概括介绍利用三代某些天象的观测记载,研究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变化的意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这是目前研究近20多个世纪间地于自转长期变化的惟一有效的方法,并介绍目前已得到的初步结果和研究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将《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自1981至2012年,分为3个时间段,统计并分析了自创刊以来的作者情况。通过对作者发文量、合作情况、作者频率的分析,确定了3个不同时间段的期刊发展特点,并通过对3个阶段核心作者群及来源单位的研究,得到了期刊发展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从重力场中的高斯定理出发 ,讨论地球表面、地球内部和地面上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空气阻力与地球自转影响下抛体的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般文献中将空气阻力与地球自转分开来处理抛体运动存在误差大的问题,本文同时考虑空气阻力与地球自转的影响,结合不同的空气阻力模型建立了相应的抛体运动微分方程。忽略二阶小量,解微分方程,依次得到抛体的运动规律,最后利用Mathematic编程作出了抛体的位移—时间图像。  相似文献   

13.
以小行星有可能碰撞地球为依据,分别在地球作近似定轴转动和定点转动的两种情况下,讨论了在碰撞的时候地球自转运动可能发生的变化.文章建立了与此相应的Euler方程,得到了该方程的解析解.由这些公式文章说明了SL9彗星的撞击,对木星的自转速率是没有影响的.基于Chicxulub陨石坑的一个模拟碰撞的数值计算中,文章获得结论:小行星对地球的大型碰撞有可能影响地球的自转运动.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优秀速滑运动员的弯道蹬伸技术与重心移动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在右单步中重心的移动方向更倾向于切向,而在左单步中重心的移动方向则更倾向于法向.从重心相对于蹬冰腿踝关节的移动状况来看,重心沿切向的位移幅度明显大于法向,决非传统认识中的法向移动幅度大于切向的认识.正是由于左右腿蹬伸方式上的不同,决定了在蹬冰过程中重心沿切线方向上前移程度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同时考虑地球自转和空气阻力两种影响并当空气阻力与抛体速度的一次方成正比时北半球斜上抛体运动方程的精确解。  相似文献   

16.
根据物探重、磁资料经数据处理提取重力区域场和局部场,区域场反应了基底构造的隆起和凹陷,重力局部场是基础构造层和上复构造层的综合反应。磁测资料经数据处理提取表、中、深3层磁性结构的磁场,深层区域磁场的场源与重力基础构造层吻合,反应深部基岩,中层演变为五大岩体,  相似文献   

17.
The gravity data from the sea region to the west of 124° E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have been processed and the feature of gravity fields analyzed. An experience relationship formula on the filter wavelength and corresponding depth has been put forward.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and seismic data, the deep tectonic framework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s as well as possible favourable prospecting district for hydrocarbon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analyzed.  相似文献   

18.
核磁共振是测定原子核磁矩和研究核结构的准确方法 ,是研究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 ,也是研究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1] .核磁共振方法可准确地测量磁场强度 ,因而在加速器磁场强度的测量中 ,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们根据静电加速器对磁场测量的特殊要求———即测量范围广、实时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专门设计了核磁共振测磁仪的探头 ,研制了一种使用单片微机和PC微机的核磁共振 (NMR)测磁仪 ,并针对检测中影响灵敏度的因素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讨论 ,并采取了相应的有效措施 ,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  相似文献   

19.
After reviewing the inversion study on the driving forces of China mainland and its adjacent areas, the inversion computation is made by means of gene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covering complex method based on the displacement observations of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The whole procedures of inversion study, including parameter selection, computation conditions, invers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are given out in details. Then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1)the main driving forces acting on China mainland are still from the collision of Indian plate with Eurasian plate;(2)the driving forces of Pacific plate and Philippine plate are significant to the eastern China;(3)the back basin of Japan sea arc is continuously extending;(4)the forces from north prevent the northern mo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