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修辞格是各种语言的共核现象,各种语言之间不存在有无修辞的差别,只有分类、命名、语意内涵与所指的不同.当然,英汉语言修辞格的差别也不例外.两种语言虽然语系不同,但同属于分析语言,英汉语言修辞格在很多方面又具有相似和相同的特征。英汉语言中明喻暗喻的异同点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2.
邱葆珍 《科技信息》2010,(23):286-286,249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方面有参差,但是由于不同语言的使用者们在思维概念上的同一性,形成了英、汉语言在概念表达方面的同一性;人们思维侧重点的不同,导致了英、汉语言在修饰语、修饰语位置方面的参差。了解英、汉语言存在的相同或相似的修饰语表述现象,熟知这两种语言在结构和运用范围上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从颜色词看英汉语言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言习惯不同,风俗各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也不尽相同,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差异。颜色词在英汉对译中的差异:一、有时保留其本色;二、有时会“变色”;三、有时与颜色无关。现以“红、黑、白”三色在英汉语言的涵义不同说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英汉词汇中的称谓词、颜色词和动物词的差异来分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认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对英汉词汇有着深刻的影响,并提出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5.
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化是分不开的。本从表示“颜色”的词在英汉语言运用中的异同,阐述了英汉语言化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处。  相似文献   

6.
省略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语言现象,它是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面上,对英汉语言中的省略现象进行了分析与对比,从中可以看出,英汉语言中的省略现象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金慧玲 《科技信息》2007,(7):123-124
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也就有不同的语言,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本文通过阐述两种语言中的冲突词汇在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域风貌所折射出不同文化色彩,强调了解和掌握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冲突在交际中所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张春梅 《科技信息》2009,(16):129-129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分支。由于受到动物各自不同的形态、特征和中西方不同历史、地理及文化的影响,动物词汇被赋予了丰富而不同的含义。了解这些含义对于帮助我们正确使用动物词汇、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目的,笔者对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内涵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方敏 《科技资讯》2014,(5):144-145
在英汉语言中,以"月亮"为喻体的词语和俗语,数量众多,意象含义大相径庭。本文通过搜集关于"月亮"在英汉语言中的不同表达,在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种语言中这类词语和俗语在表达意义上的差异,分析其折射的文化上的不同,不仅有助于克服英汉语之间的交流障碍,还可促进两个民族文化的共存和兼容,为不同文明的沟通搭建了桥梁。  相似文献   

10.
受英、汉两国的文化背景的制约 ,颜色词在不同的语言中其来源、表达方式和表示的内容都不同。本文就颜色词的词源、颜色词的转义和象征意义等方面 ,谈谈英汉语言中的颜色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翻译的关键在于语篇,翻译的最终效果要通过译文的整个语篇反映出来。英汉语在语篇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探讨英汉语篇在衔接、连贯和语篇发展模式上的差异及对英汉翻译的影响,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在英汉互译实践中能有意识地对语篇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提高翻译质量,实现翻译动机。  相似文献   

12.
杨俭 《新余高专学报》2006,11(4):101-102
在英语学习越来越热的今天,国人的汉语水平却令人堪忧。重外语,轻中文的现象日益严重。英语教师在弘扬中华文化方面应该“铁肩担道义”,让我们的外语一族既有外语知识,又有汉语、国学修养,做到中西兼顾,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比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英汉语比较研究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文章坚持使用的术语是“比较”而不是“对比”,旨在倡导研究方法上从“重异”转移到“异同并重”或“重同”,因为这是人类思维本质的共同点所规定的。从近百年的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历史中,文章归纳出十个研究目的;一、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二、促进现代汉语研究;三、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四、深化汉语教学改革;五、为翻译学建设打基础;六、革新英汉、汉英词典编纂工作;七、革新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工作;八、深化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九、促进英汉语类型学研究;十、进一步认识语言与思维及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以汉语为母语的中高级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的几种负迁移现象,指出英汉间隐喻概念上的差异是导致这类负迁移的主要原因,进而证明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在英语学习中高级阶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民族性体现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文字是这个系统的基础和根本。选取汉英两种文字,从文字特征与民族思维的关系角度对比汉英民族思维差异在各自文字上的反映,即汉英民族思维差异的文字印迹。  相似文献   

16.
英汉交际中语调的语用功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汉言语交际中,话语的语用功能可以通过词汇、语法等手段并结合语境表达出来。实际上,在这种交际中,言语的语调变化同样也是根据不同的语境表达不同的语用功能。对英汉言语中的语调变化对话语在不同语境中产生的语用功能进行对比性研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大多数EFL学习者来说,英语写作只是一个逐字逐句的单词翻译过程,他们极少注意英语和汉语在表达相同意思时所采取的不同的衔接手段和不同的篇章组织结构。文章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衔接手段的运用进行跨文化对比,探寻其差异对EFL写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芳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02-105
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ChinaEnglish)。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存在区别,也有其联系。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由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而形成;中国英语表现在语音、词汇、及语篇层次上,这启示我们在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中国英语这一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9.
翁小云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4):36-38,49
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中西菜名的差异,分析中式菜名与西式菜名各自语言特征:中式菜名偏爱四字结构、喜用浮华词藻修饰,以及常用比喻、夸张、引用等修辞格;而西式菜名则主要为写实型,追求简约易懂、重在表现菜肴用料、做法与风格。了解中西菜名各自的语言特征对菜谱翻译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汉英两种语言在缩略词的构成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它们各自的语义功能、语法功能也不尽相同。就汉英缩略词的构成方式、语义功能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