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的创新教育来谈这门课程的教学,从而寻找研究和创造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来适应高职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3.
吕伟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33-34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职机类学生的主干课程 ,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该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点。创新教育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予以落实 ,建立新的启发性和综合性的课堂和实验教学手段 ,进行机械创新设计训练 ,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全面机械设计素质培养为中心、实际机械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选取典型工作项目,按照能力本位、任务驱动的职教理念进行组织教学,构建以项目为载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知识... 相似文献
5.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如何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质量,从选题、任务布置、教学模式、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答辩与评分方面提出一些改革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现有的教学条件、学生情况,从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对教材内容整合处理,加强实训教学改革,提高课程设计质量三个方面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以求更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是一门理论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在教育逐步现代化的今天,应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推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分析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一些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这些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工程设计的整体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应重视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中的诸如选题、减速器的折装、计算和结构设计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和近机类的专业基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内容比较繁杂,条理性不强,所以掌握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本文中就如何教学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主要是研究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我们的学生能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能力:①具有分析和选择基本机构的能力以及对简单机械的结构设计能力和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吕苇白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3,11(1):89-91
本文针对学生反映《机械设计》课程比较零乱、难学的问题,扼要地介绍根据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组织教学及逐步深化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要髓. 相似文献
13.
14.
15.
王建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3):110-112
从高职教育的目标任务出发,结合当前的教学改革,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分别提出改革措施,以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特点,分析总结了黄河科技学院《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题目选择、工具书的使用、评分体系、图纸绘制的改革,其中,图解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其他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机械制造基础》本课程的特点,结合作者实际的教学经验,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入手,阐述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注重启发式教学、教材知识整合、鼓励学生自学及理论结合实践等几种方法,提出了本门课程进行方法改革及继续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提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按照学习成绩的强弱搭配划分设计小组,把设计室移动到图书阅览室,加强设计过程控制,按照小组进行答辩的教学改革思路;实践表明:这样可以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找到了与学院资源相匹配的适合三本学生特点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得出了实践教学更要因材施教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