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C12BE),在正丁醇,正辛烷,盐水存在的情况下,能形成多相微乳液.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和氯化钠的浓度对该体系的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及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中相微乳液的特性参数(最佳含盐量S*,界面张力rE和盐宽△S等).  相似文献   

2.
非离子型微乳液的形成及其相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P-4、OP-7、AEO3),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正戊醇、异戊醇),油(环已烷、正庚烷、煤油)和不同浓度的盐酸形成微乳液的相行为,讨论了以上各种组份对形成W/O型微乳液的影响,确定了适合作为液膜使用的W/O型的微乳液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3.
绘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n-C4H9OH)/环己烷(C6H12)/水(H2O)四组份体系的相图;通过使Km=mn-C4H9OH:mSDS=1,2,3,4来研究体系微乳液区域的形成情况,从而得到形成微乳液的最佳配比。并通过电导率的测定来划分微乳液区的3种状态。  相似文献   

4.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吐温80和司班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正己烷、甲苯为油相来制备微乳液。研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和助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微乳液区形成的影响;并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乳液的粒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油相的结构、助表面活性剂的碳链长度、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均对微乳液区的形成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无机电解质、有机相与去离子水配制微乳液,研究微乳液的稳定性,利用配置的微乳液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清洗,探究方法可行性以及最佳参数条件。方法 采用Shah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分别以正丁醇、NaCl、Na2CO3、Na2SiO3、有机相正庚烷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液,通过绘制拟三元相图研究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分析该微乳液对石油污染土壤的洗脱率。结果 配制的微乳液Ⅲ对含油量为10.6%的石油污染土壤去除率达到90.47%,清洗后的土壤含油率为1.01%,对比单一表面活性剂SDBS的石油烃脱附效率提高了32.31%。结论 该微乳液脱附效率显著高于单一或其他复配溶液药剂,可作为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备选技术。  相似文献   

6.
微乳液萃取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微乳液萃取镓的热力学。微乳液的组成分别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HCl(溶液)和油酸钠/正戊醇/正庚烷/HCl(溶液)。对比两种不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乳液,分别考察了萃取时间、水油比、盐酸浓度和萃取剂含量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同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萃取镓的速率快,萃取率高达98%,而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会对萃取产生很大影响;该微乳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萃取介质。  相似文献   

7.
微乳液萃取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微乳液萃取镓的热力学。微乳液的组成分别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HCl(溶液)和油酸钠/正戊醇/正庚烷/HCl(溶液)。对比两种不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乳液,分别考察了萃取时间、水油比、盐酸浓度和萃取剂含量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同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萃取镓的速率快,萃取率高达98%,而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会对萃取产生很大影响;该微乳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萃取介质。  相似文献   

8.
CTAB反相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温度、pH值和盐浓度对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辛烷/水(或钨酸钠溶液)反相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绘制了该反相微乳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对该微乳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当CTAB与正丁醇质量比为2: 3时,体系有较大的反相微乳液稳定区;该微乳液体系对温度变化不敏感;pH值为1~7范围内时,该体系具有较好的pH值稳定性;钨酸钠溶液浓度在0.05~0.08 g/mL时,盐浓度对整个微乳区影响不大.结果表明:该反相微乳液体系可作为微型反应器用于纳米粒子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份体系的相图:讨论了体系中表面活性助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WC4H9OH/WCTAB对形成微乳乳状液单相区域大小的影响,通过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微乳的结构及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轻柴油/海水微乳[状液]形成的相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相图方法研究轻柴油/海水微乳的形成。体系相图由水或人工海水(盐度分别为S=0,10,115,29.471和41.071)/柴油/表面活性剂(AS、CTAB或BRIJ35)/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在40℃时构成。本文分别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油、醇、表面活性剂三者比及海水盐度对微乳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油包水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80复配,以环己烷为油相制备高度分散、液滴均匀的油包水(W/O)型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量为指标,通过目测及测定体系电导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复配、四种醇类助表面活性剂、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对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探索该微乳液形成的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复配表面活性剂中Tween80的含量为60%、乙醇作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与复配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1.0时,可得到作为微反应器的理想微乳液体系;随温度升高,W/O微乳液体系相图的稳定区域减小,盐度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12.
用滴定法和色谱分析测定了H_2O/C_(12)H_(25)SO_4Na/n-C_4H_9OH/n-C_8H_(18)系统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不同配比下的相图。微乳液只有在一定配比范围内方始形成,随着SDS配比增加,微乳区先逐步扩大。电导测定还可区别W/O型、双连续相和O/W型微乳液,并且双连续相区随SDS配比增加而扩大。但是当SDS配比很高时,由于溶解度减小和出现粘稠液晶相,微乳液区反而缩小。对分相区的系线测定还表明,富水相微乳液中SDS的含量恒高于富油相微乳液。  相似文献   

13.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NaCl为无机盐助剂,正己烷、环己烷、甲苯和正辛烷中的两组分为有机物,配制Winsor Ⅲ型微乳液。用气相色谱分析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过剩油相中的分配情况;考察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NaCl质量分数和有机混合物组成及种类对有机物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盐度(质量分数)条件下,以正己烷、环己烷、正辛烷和甲苯中的两组分作为有机物配制的WinsorⅢ型微乳液,在不同的有机物配比时过剩油相的组成和增溶前油相的组成均存在差异,增溶出现了选择性;微乳液更倾向于增溶弱极性的小分子及摩尔增溶比大的分子;对甲苯-正辛烷微乳体系,盐度的增加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降低均可提高微乳液对甲苯增溶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微乳体系的相行为,考察了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油相种类、锌离子浓度对微乳液拟三元相区大小的影响,以确定适宜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微乳体系.研究表明,当m(CTAB)∶m(正丁醇)∶m(正辛烷)=1.2∶1∶4.4时,微乳体系具有较高的增溶水量.采用该配比,在微乳体系中制备出粒径小、尺寸分布窄的纳米氧化锌,并用扫描电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对纳米氧化锌的形态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纳米级铁酸锌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W/O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级铁酸锌(ZnFe2O4).在固定表面活性剂比为Tx-10:AE09=1:1和油相为环已烷的条件下,改变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和温度研究W/O微乳液的含水量,作三元相图,发现正戊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对形成微乳液有利,当温度为30t;时有利于提高微乳体系的含水量,对反应有利,通过差热分析确定煅烧温度为350℃时间2h就可,通过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反应产物是铁酸锌,利用扫描电镜(SEM)检测铁酸锌微粒,表明微粒分布均匀、形貌为球形、粒径范围在10-40nm。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双生表面活性剂a-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钠盐/正丁醇压辛烷冰微乳液体系的制备及稳定条件,绘制了其微乳液的拟三元相图,探讨了不同碳链长度的醇在不同温度下对微乳状液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并讨论了0.1mol/LKCl、NaOH、HCl溶液对该微乳液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升高和醇碳链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均有利于W/O型微乳液的形成和稳定;电解质溶液一般使微乳区域缩小,且以电解质溶液为分散介质与以纯水为分散介质的微乳液的电导率基本上相同.  相似文献   

17.
双生表面活性剂/醇/烷/水微乳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双生表面活性剂α-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钠盐/正丁醇/正辛烷/水微乳液体系的制备及稳定条件,绘制了其微乳液的拟三元相图,探讨了不同碳链长度的醇在不同温度下对微乳状液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并讨论了0.1mol/LKCl、NaOH、HCl溶液对该微乳液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升高和醇碳链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均有利于W/O型微乳液的形成和稳定;电解质溶液一般使微乳区域缩小,且以电解质溶液为分散介质与以纯水为分散介质的微乳液的电导率基本上相同.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导率曲线讨论了加水稀释过程中,体系由W/O型一双连续型一0/w型的微观结构转变。25℃时,绘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环己影水体系在不同w值(水和SDS的摩尔比)时的相图,得出该体系能形成W/O微乳液的配比为:正丁醇的质量分数在20%-60%,环己烷的质量分数在0—80%.该体系在室温下能够形成较大范围的W/O单相微乳液区,w值对微乳区的面积和所在的位置无太大的影响;W=20时绘制了不同温度下的微乳液相图,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时微乳区明显减小,且总体上有远离S(水+SDS相)角的趋势,此时增大醇的用量有助于微乳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以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了水基型氯氰菊酯农药微乳剂,并通过相图、负染-电镜、电导率、分配系数、接触角测定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制的水基型氯氰菊酯微乳体系属于O/W型,其微乳液液滴直径≤100nm,氯氰菊酯在微乳液液滴和水连续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为2.49×104.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单一植物源杀菌剂存在高成本、低抗菌性且抗菌谱较窄及植物精油不稳定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抗菌复方精油微乳液.采用协同指数法确定精油的最佳复配组合,并利用相转化法制备其微乳液,通过分析拟三元相图中微乳液区域的大小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油相含量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以丁香油-肉桂油-大蒜油复配精油(质量比8∶1∶8)为油相、Tween-80为表面活性剂、甘油为助表面活性剂、蒸馏水为水相,当Km=5∶1、油相和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2∶8时,制备的微乳液抗菌性能显著,且外观及稳定性等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