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杂种F1二核期花粉总蛋白质采用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SDS-PAGE进行了双向电泳分离,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对其中15差异点进行了肽质指纹图分析或者LC-MS/MS分析.对已鉴定的蛋白质点进行亚细胞定位和功能分析,发现不育系相对于可育系有部分参与蛋白质缺失或表达量降低,可能与线粒体提供能量不足而导致的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腊莲绣球(Hydrangea strigosa)成熟的不育花与孕性花的比较解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育花的柱头细胞破碎丝状、花柱道细胞长矩形、细胞质松散稀少等特征与孕性花柱头细胞呈乳突状、细胞内含物丰富、花柱道细胞呈棒状、先端膨大、细胞质浓厚等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引起外缘辐射花不育的主要原因.两种类型花的子房壁、花丝结构和表皮毛的有无和多少也存在一定差异,但这些差异不是外缘花败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用普通小麦的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经高温处理以后,提取其线粒体多肽和可溶性蛋白做SDS-PAGE分析,发现不育系与保持系在热激后其线粒体多肽的电泳图谱均有相互趋同的现象.育性不稳定的A型繁91小麦雄性不育系在热激后有明显的可育度提高现象.育性稳定的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MaleSterility,CMS)品系及其保持系经短时间热激后没有明显育性变化.由未经热激处理的对照电泳分析可见,A型不育系、T型CMS品系花粉发育到单核期向双核期转变时,其线粒体多肽较其相应保持系明显减少,表明到此时期不育系细胞的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已明显丧失.  相似文献   

4.
用普通小麦的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经高温处理以后,提取其线粒体多肽和可溶性蛋白做SDS-PAGE分析,发现不育系与保持系在热激后其线粒体多肽的电泳图谱均有相互趋同的现象.育性不稳定的A型繁91小麦雄性不育系在热激后有明显的可育度提高现象.育性稳定的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Sterility,CMS)品系及其保持系经短时间热激后没有明显育性变化.由未经热激处理的对照电泳分析可见,A型不育系、T型CMS品系花粉发育到单核期向双核期转变时,其线粒体多肽较其相应保持系明显减少,表明到此时期不育系细胞的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已明显丧失.  相似文献   

5.
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及其恢复性的遗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花粉可育率和自然结实率为指标择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丛系41A与其恢复系配制的F1,F2,BC1和BC2等世代的育性表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纱丛广41A属配子体不育,其不育性受一对隐性核主基因和不育细胞质共同控制,其核不育基因与珍汕97A不等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五种不育细胞质型十二个不育系与“7623”恢复系杂交F_1、F_2、F_1B_1以及其中[BT]型五个杂交组合的F_3、部分F_4、F_5等各代共3.286株植株的花粉育性表现及遗传分析结果。发现在“7623”恢复基因作用下,十二个组合的F_1代育性部分恢复;F_2代能育株:不育株量15:1的分离,F_1B_1代量3:1的分离,估计“7623”恢复系具有两对在孢子体水平上广泛作用于各种不育细胞质型并能部分恢复花粉育性的显性恢复基因;[BT]型F_2代单株花粉育性与F_3代相应株系平均花粉育性之间显著相关,证实这两对恢复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累加效应;[BT]型F_3代中符合3:1分离比株系平均花粉育性差异不显著。表明这两对基因具有同等恢复能力;各代能育株育性变异幅度较大,认为在不育细胞质遗传背景下,恢复基因所表现的恢复度有很大的反应规范。讨论了选择具强恢复力同质恢复系的可能性以及了解恢复基因遗传对新恢复系选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个核背景(Mo17,77)的同核异质、同质异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正常品系为材料,以合成的α-微管蛋白基因片段为探针,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系转育前后的mRNA进行Northern杂交分析,首次直接从转录水平上了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败育前后α-微管蛋白基因转录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α-微管蛋白基因在败育前后的转录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败育前的相对转录量大于败育后的相对转录量,证明了α-微管蛋白基因在花粉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省农科院旱作所、张家口市侯家庙乡、井陉县农业专科学校等单位进行了非T型小麦新三系的选育工作,已育成两种细胞质类型(A型和S型)的13个新型小麦不育系,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其情况简介如下: 一、普通小麦(Tr·aestivum)细胞质类型(A型)的不育系 1、自然突变产生的不育类型  相似文献   

9.
小麦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小麦几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同核保持系的萌动胚、单核早期花药、二核——三核期花药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酶谱差异以萌动胚最小,二核——三核期花药最大,同时,不同细胞质类型及同一细胞质类型的不育系间,酶谱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5种G型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G型不育细胞质在普通小麦10个品种核背景下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东方山不育细胞质引起部分供试小麦雄性高不育,T型恢复系不易恢复其育性,该胞质在杂种小麦利用中价值可能不大;2.拟斯卑尔脱山羊草,野生二粒小麦,阿拉拉特小麦和茹可夫斯基小麦4种G型不育细胞质引起供试小麦雄性全不育且稳定,对供试小麦品种诸性状无明显不良影响,大多数供试T恢复系都能恢复其育性且恢复度较高,在杂种小麦应用中有较大  相似文献   

11.
秈粳稻杂种不育及其遗传基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籼粳稻亚种间正反交多组合杂种不育的考察,表明籼粳杂种F_1普遍出现结实率不同程度降低,不实率随品种组合而异,有株间分离,穗间变异,正反交差异。数据变异幅度很宽而且不稳定。分析了不同方式回交与单穗选育所得的F_2数据,表明杂种不育的分布可因反回交而缩小,不实率可因选穗而提高。对杂种花粉育性作统计,表明籼粳杂交普遍使花粉趋于败育,花粉育性有分离与变异。作图表明花粉败育率与种子不实率呈直线相关。根据上述结果,对不育基因的假说进行了讨论;认为亚种间杂交中异源细胞质的竹用是小孢子发育发生波动的决定因素。提出了籼粳杂种不育遗传基础的模型,其中心环节是细胞质内蛋白质与酶的平衡在籼粳杂合基因组作用下发生了摆动。  相似文献   

12.
在可育花粉的发育中,功能叶同化产物运往花药合成淀粉和蛋白质,淀粉含量增加显著,颖壳和花药可溶性糖减少。长日下功能叶生理机能并未下降,糖也可运往颖花,但在颖壳中积累,不育花药中淀粉含量增加不明显,可溶性糖含量略有下降。单核晚期前可育花药蛋白质含量先是下降,但双核期后又迅速上升;不育花药中则基本上一直呈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总量与蛋白质含量变化相吻合,脯氨酸含量在可育和不育花粉之间差异不大。作者认为,淀粉和蛋白质的合成障碍是长日诱导光敏核不育水稻花粉败育的基本原因,这种障碍是由其底物供应不足引起的;游离氨基酸的变化与花粉败育仅有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研究证明,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MaleSterile,CMS)与mtDNA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构建保持系线粒体DNA的基因文库应该有助于发现“育性”基因,进一步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不育机理及创建工程恢复系,推进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进程.本文以普通小麦(T.aestivum)T型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3369A及其保持系75-3369B为材料,构建了保持系线粒体DNA基因文库,并应用保持系线粒体基因文库的部分重组子转化相应不育系,探讨保持系线粒体DNA与育性恢复的关系.线粒体DNA提取于75-3369B的黄化苗,经测定纯度适合于构建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继Timopheevi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之后,又选育出P型、S型、K型、Ven型等不育类型。我们在系统选育工作中,发现全不育株,经过连续用京引39小麦品种回交,其后代不育株率达100%,不育度也达100%,不育性十分稳定。1987年通过市级鉴定,1988年通过省级鉴定,并定名为“普型”京引39新不育系。现将其选育与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性表达的同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农垦58S、7001S、5047S、W6154S、KS9、培矮64S、安农1S和5460S8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在广州(23°08′N)盛夏7月~8月份对各不育系的不育性表达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对育性转换的同步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育性表达的同步性以安农1S和7001S较好,群体不育性整齐,其他6个不育系的不育性表达的同步性较差,株间、株内穗间、穗内颖花间的花粉育性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连续单株套袋对降低株间、株内颖花间的花粉育性差异效果不大。遗传纯合的不育系单株间、株内颖花间的育性转换是不完全同步的。不育同步性可作为评价光温敏核不育系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在幼穗分化过程中,特别是育性转换敏感时期,“安农S—1”可育株与不育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α—淀粉酶及苹果酸脱氢酶等三种同工酶,其酶带数目和酶带活性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据此认为“安农S—1”发生育性转换与这些酶的变化有关.可育及不育穗中上述三种同工酶差异不明显,且它们对温度的敏感反应迟于叶片.  相似文献   

17.
用含有酵母tRNA和小白鼠氨酰tRNA合成酶的异源检测体系,测定到小白鼠脑组织的氨酰tRNA合成酶,运载氨基酸tRNA的活力,随小白鼠年龄和不同氨基酸而异,是否小白鼠全脑的不溶蛋白,也随年龄而有变化。作者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对小白鼠全脑的不溶蛋白进行了测定。根据凝胶等电聚焦图谱证实,不同年龄小白鼠全脑不溶蛋白的主要组分是相似的,但在530毫微米波长处的吸光值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化结果是否与该组分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有关,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在自花授粉的作物中,育成生产上用的杂种有一些固定存在的困难。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以及育性恢复基因在水稻中是存在的,但是在异交中雄性不育株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结实。小穗不育性受环境影响很大,但有些不育系比其他一些较稳定。已经发现半矮水稻品种,台中本地一号是不育细胞质和育性恢复基因的一个来源。另一品种,Pankhari 203可起保持系的作用。由Pankhari×台中本地一号组合和两次回交Pankhari获得了完全的雄性不育后代,提供了有关杂种优势的研究的文献。在稻属中,发现了花的形态的一些变异的跡象和异交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在幼穗分化过程中,特别是育性转移敏感时期,“安农S-1”可育株与不育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α-淀粉酶及苹果酸脱氢酶等三种同工酶,其酶带数目和酶带活性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据此认为“安农S-1”发生育性转换与这些酶的变化有关。可育及不育穗中上述三种同工酶差异不明显,且它们对温度的敏感反应迟于叶片。  相似文献   

20.
棉花海洞不育系为军海不育系与洞庭一号杂交,经多代回交育成的,其小孢子的败育不整齐,从小孢子母细胞开始到减数分裂末,都有所发生。但主要败育在小孢子发育的早期。由于海洞不育系具有军海不育系的显性基因,又为海陆杂交后代,这增加了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败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故它的小孢子败育与国内外发现的单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不育系的小孢子败育有别,也与具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小孢子败育不同。同时,还从细胞学上证明了海洞不育系的可育株的小孢子发育具有不稳定性,可能出现不育的小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