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医疗纠纷法律适用中存在着程序上实体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尽快修改完善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消除立法上的矛盾和适用中的混乱,其次,在目前情况下可适用《民法通则》及有关司法解释,公平合理解决医疗纠纷案件。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法律中规定当事人可以对他人侵犯其人身权的行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诉讼,但刑事法律中却规定被害人不能对被告人侵犯其人身权的犯罪行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这种相互矛盾的规定不利于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得到公平的待遇,损害了司法公正,所以我国有必要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界定的损害赔偿范围、数额、适用原则,针对医疗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现行医患关系尖锐、对立的现状,分析了医疗机构面对损害赔偿的尴尬处境和医疗责任保险"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并就如何促进医患沟通、切实落实医疗责任保险、实现医疗风险承担社会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精神损害赔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护公民、法人人格利益的必要手段。因而,建立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民事检察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从我国的实际来分析,它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国的民事检察制度存在的问题却很多,需要进一步的改革。要完善民事抗诉制度,建立民事公诉制度,确立检察院的民事公诉权。  相似文献   

6.
古津贤 《高等职业教育》2004,13(4):40-42,52
医疗事故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本文通过对医疗事故罪的历史沿革、特点、犯罪构成和刑罚处罚的研究与探讨,以期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从而指导司法实践,使医疗事故罪的定罪和量刑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7.
8.
随着名誉权、隐私权等侵权纠纷的增多,精神损害赔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我国法律目前对此制度尚无明确统一的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具有经济补偿和精神抚慰双重性质,成构成要件、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方面一般侵权行为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对我国审理有关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具体适用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婚姻法第46条确定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它赋予了离婚案件中无过错方当事人寻求司法救济的权利,完善了我国婚姻法的立法体系,对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很大意义。但是该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得过于笼统,在涉及实务适用中出现一些问题,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鉴于此,有必要对这种制度相关问题作一些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是我国新修订的婚姻法的一大进步,最高人民法院也在婚姻法的司法解释中做出了损害赔偿应当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原则性规定,可是离婚精神损害赔偿作为我国首次引入的一项先进婚姻法律制度,人们对他的先进性的认识还缺乏理论深度,其责任构成也尚未明确界定,笔者正是从该问题出发,探讨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构成问题,提出个人的拙见.  相似文献   

11.
离婚损害赔偿的性质是侵权责任。赔偿的义务方涉及到第三人共同侵权的,可以让第三人作为无独立请求权人参与诉讼。离婚损害赔偿应该是在财产分割以后进行。婚姻法有关财产约定制度的规定是不符合法理的。  相似文献   

12.
温晓 《科技信息》2010,(1):369-369
Spiritual damage compensation is a new set of civil law system, along with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ivil law in China.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itizens in China is expanding. Although we are equally firmly believe that people's life and health of human dignity is unable to use money to measure, nor with money can be exchanged.But once the infringement occurred, a certain amount of money may be the most important relief method which we so far legal wisdom can find.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建立完善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逐渐迫切起来.笔者借本文谈一下对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民事审限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诉讼制度,从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解释的角度看,我国对民事审限制度极为重视。因为设置民事审限制度是维系我国司法判决正当性的需要,且此制度与我国的诉讼模式和基本诉讼制度相协调。然而,该制度在理论界仍存在诸多争议。审限制度的存废在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过程中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从目前中国的国情考量,审限制度的确立和严格执行有利于缓解诉讼拖延问题,增强司法效率,并逐步实现司法公正。但随着诉讼模式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变,审限制度应该予以废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民事执行权性质的剖析,认为民事执行权当属兼有司法权和行政权特征之独立的国家公权力;进而基于国情认为我国应采用“独立核心一元制”的执行机构模式,即将民事执行机关设置在检察院系统,设置相对独立的民事执行科,而在法院系统保留执行法官,并以民事执行科为核心组织多种国家力量完成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历程,旨在系统阐述该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指出尚存问题与不足,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完善提供有关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迁,现行《公司法》已越来越体现了自己固有的弊端,这使得《公司法》的修改已经提上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如何借此次修改《公司法》之际,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中的民事索赔机制,从而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更好地保护,便成为立法机关所面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第17条确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优先审理模式,确定了政府与环保组织就同一生态环境损害行为同时提起诉讼时,政府环境诉权强制先行的规则。政府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行政角色与司法角色之间发生冲突,不仅会妨碍环保组织的环境诉权行使,还会造成司法资源浪费,甚至滋生腐败。为此,需要从共同诉讼框架下厘定两诉关系,同时引入第三人与建议报告制度,优化政府诉权与环保组织诉权衔接,推动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侵害亲属身份权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是基本法律原理,而对于其理解和适用在亲属身份权领域存在很大距离。本文针对这一实务具体问题做出分析研究。从亲属身份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基础入手,论述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最后分析亲属身份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践。作者从法律原理与实务相结合予以阐述,试图实现精神损害赔偿在亲属身份权领域的准确适用,使得亲属身份权能够获得法律上的救济,恢复其圆满状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受害人对他人的侵害有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2001年的最高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规定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该项权利,同时规定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受害人不能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与《民法通则》规定的差异,导致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受害人在实践无法得到应有的赔偿,与法律规定形成一种冲突,成为我国现代司法制度中的一个明显缺憾。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是应当存在的,在司法实践中也是可行的。笔者就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