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提高植物生长调节物质1-萘甲氧基乙酸溶液的润湿性和渗透性,将其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等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复配.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实验表明,1-萘甲氧基乙酸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其中,SDS与DTAB(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摩尔比为1∶1体系的增效作用最佳;SDS与OP—1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摩尔比为5∶1加KC l体系的增效作用也较佳.其CγM C分别为23.7 mN/m和28.2 mN/m,低于多种植物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值.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水溶液中表现出优越的性能,其复配规律的研究,对于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30℃时通过表面张力法研究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硫代甜菜碱12(SB3-12)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复配体系形成胶束能力和降低表面张力能力方面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在降低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表面张力能力方面可产生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且SB3-12和SDS的摩尔比为5∶5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其CMC和最低表面张力分别为1.80 mmol.L-1和34.90mN.m-1,明显低于单一组分.并考察了复配体系的稳定性及无水硫酸铜、β-环糊精、正丁醇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发现复配体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无水硫酸铜、正丁醇能提高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而β-环糊精的加入降低了体系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纳米颜料(PR颜料红122)色浆为基础,分别添加1,2-戊二醇、1,2-丙二醇、二甘醇和乙二醇及多种表面活性剂配制成打印墨水分散体系,研究各种助剂对分散体系粒径、黏度、保湿性和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的种类和用量对纳米颜料喷印墨水的稳定性及其他性能影响很大.各种多元醇中,1,2-戊二醇对分散体系粒径和稳定性影响最大,过量使用可导致体系的贮存稳定性显著降低;体系的黏度及保湿性均随1,2-戊二醇、1,2-丙二醇、二甘醇和乙二醇用量增加而提高;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分散体系的表面张力,但改性效率随品种而变.研究所得纳米颜料喷印墨水可满足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选取三种表面活性剂,通过单一添加和两两复配模式制备了六种煤尘湿润剂,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和对煤尘沉降时间的影响,并通过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降尘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抑尘剂的表面张力和煤尘的沉降时间不断下降。其中,在浓度0~0.1%范围内,抑尘剂的表面张力和煤尘的沉降时间下降较快,在0.1%~0.4%范围内变化不大。三种表面活性剂相比较,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丙烯酰胺(PAM)复配,抑尘剂的表面张力和煤尘的沉降时间最小;SDBS和烷基糖苷(APG)复配,抑尘剂的表面张力和煤尘的沉降时间介于单因素表面活性剂(SDBS,PAM和APG)之间;PAM和APG复配,抑尘剂的表面张力和煤尘的沉降时间比单因素表面活性剂大。煤尘湿润剂的最佳方案是:在SDBS与PAM复配时,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最小,煤尘的沉降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烷基多苷(APG)与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仲烷基磺酸盐(SAS)的复配实验,研究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粘度、泡沫性能、去污力.实验结果表明,APG与AES、SAS有优异的协同效能;并确定了复配体系的最佳配比.APG适合做餐具洗涤剂的主要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笔头球珠磨损量的概念,以其作为中性墨水润滑性的客观表征方法,并以此指导可擦蓝中性墨水的研制。通过油酸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复配,研制了书写性能优异的可擦蓝中性墨水。将自制墨水与市售墨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制墨水书写性能明显优于市售墨水。  相似文献   

7.
丙烯酰胺共聚物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锥板粘度计和旋滴界面表张力仪研究了丙烯酰胺(AM)-N-乙烯-2-吡咯烷酮(VP)-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AM-VP-AMPS)共聚物水溶液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18H29NaO3S)及中性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的相互作用以及该复配体系与原油之间界面张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18H29NaO3S)会引起共聚物水溶液表观粘度的下降,而中性表面活性剂(OP-10)对共聚物水溶液表观粘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双子两性磷酸酯/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双子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C12GP)的形成胶束能力和降低表面张力能力的协同作用,发现C12GP与SDS摩尔比为4:1时增效作用显著.考察了无机盐、醇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盐能够提高表面活性;短链脂肪醇作为添加剂应用于复配体系后,当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较低时,其临界胶束浓度(ccm)比直接使用混合表面活性剂的ccm有所下降;同时长链脂肪醇作为添加剂应用于复配体系后,其ccm比直接使用混合表面活性剂的ccm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压裂液中表面活性剂对煤层气压裂过程的影响,利用煤岩样品针对阳离子、非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开展膨胀性、润湿性、吸附性能、表面张力、煤岩伤害和煤层气吸附解吸附物理模拟实验。将不同表面活性剂和复配体系的煤岩膨胀高度、接触角、煤粉中吸附形态和吸附量、措施前后表面张力和煤岩渗透率、吸附和解吸附曲线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优选表面活性剂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水和表面活性剂溶液对所选煤岩膨胀性影响不大;阳离子可以增加憎水性,非离子保持煤岩水润湿性,阴离子会增加煤岩水润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扩大煤岩孔隙进而提高煤层气的解吸附作用;双子表面活性剂(GM)为点状吸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为平铺吸附,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为连体状吸附;双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GMOP-4)复配体系措施前后表面张力较低,大幅度降低了GM 的吸附量且对煤层气解吸附过程具有促进作用;GMOP-4 复配体系实现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煤层气压裂措施中低成本、高性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选取具有不同书写性能的中性墨水样品,用Kinexus Pro高级旋转流变仪分别测试其流变学参数——屈服应力τ、屈服应力对应的最大黏度值η及触变恢复时间t,并对墨水书写性能与流变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关联,从流变学角度解释了中性墨水存在书写问题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中性墨水的流变性与书写性能有密切联系,具有良好书写性能的墨水,流变参数应满足:τ≤1.034Pa,η≥29.62Pa.s,t≥27.4s。  相似文献   

11.
利用锥板粘度计和旋滴界面表张力仪研究了丙烯酰胺 ( AM) - N-乙烯基 - 2 -吡咯烷酮 ( VP) - 2 -丙烯酰胺基 - 2 -甲基丙磺酸 ( AMPS) ( AM- VP- AMPS)共聚物水溶液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 C18H2 9Na O3 S)及中性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 OP- 1 0 )的相互作用以及该复配体系与原油之间界面张力 .研究结果表明 :AM- VP- AMPS共聚物水溶液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会降低水相 /油相界面张力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C18H2 9Na O3 S)会引起共聚物水溶液表观粘度的下降 ,而中性表面活性剂 ( OP- 1 0 )对共聚物水溶液表观粘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运用异丙醇铝(AIP)作为铝的母体、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出氢氧化铝的溶胶和凝胶,然后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将所得的氢氧化铝溶胶干燥,然后得到氢氧化铝颗粒,再将其煅烧后得到氧化铝介孔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磁处理对活性剂溶液性质的影响,主要包括磁处理对阴离子活性剂、阳离子活性剂和非离子活性剂溶液的表面性质,如表面张力、在石英表面的吸附量和对固体表面的润湿角等的影响。此外也研究了这三种溶液的磁化率和紫外光谱图。研究结果表明,活性剂溶液是抗磁性物质,并证实磁处理可以影响到活性剂的电子跃迁,减少表面张力,能够改变吸附量,可以改善它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性等。  相似文献   

14.
研究3种不同亲水基结构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alkyl benzene sulfonate,ABS)、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十二烷基羧酸钠(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SDC))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的复配体系的性能,考察复配体系的相容性、泡沫量、泡沫稳定性、接触角、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研究结果表明,阴阳离子复配体系在摩尔比接近1∶1时,整个体系的泡沫性能下降,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趋于最大值,接触角趋于最小;在SDC-CTAB体系中,当w(CTAB)=10%~30%时,复配体系和胜利油田的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5.
将酞菁铜颜料微胶囊应用到喷墨墨水中很好地解决了颜料在喷墨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以具有良好环境效应的水为溶剂,调整控制酞菁铜颜料微胶囊的粒径、体系的粘度和表面张力,制备了微胶囊型酞菁铜颜料喷墨墨水,并用EPSON ME 200喷墨打印机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胶囊型酞菁铜颜料喷墨墨水中颜料粒径小于100nm,体系的粘度为1.2cP,表面张力为27.6mN/m,满足喷墨墨水的要求;微胶囊型酞菁铜颜料喷墨墨水的着色力、稳定性、耐热性和耐溶剂性接近进口墨水EPSON R210的标准,但耐光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作的微流芯片,研究了微流沟道中表面活性剂的效用与常规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在较大的液体比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下,会有更大的值,说明表面活性剂的效用在不同的比表面积液体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分析其原因是表面活性剂主要作用于液体表面,在相同体积下,液体表面积增大会使得单位表面积上的活性剂减少,从而有较弱的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对酸液助排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表面张力和润湿性影响的差异,研究了酸液表面张力、润湿性与助排率的关系.研究中通过测定非离子、氟碳和阳离子三类表面活性剂对酸液表面张力、酸岩接触角和助排率的影响,证明表面张力降低和接触角增加对酸液助排率的影响同样重要,并建立了相应的定量关系式.将上述研究结论应用于高性能助排剂的开发,优化实验表明FX-2、CTAB和OP-8质量比为1∶2∶2复配时,使用质量浓度为800 mg/L,助排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C12TAB/C12E7 混合体系的胶团化和表面层吸附行为表明, 在C12TAB水溶液中添加C12E7 使混合体系临界胶团浓度Ccmc 急剧下降, 表面张力降低效率明显提高, 而表面张力降低能力还出现大范围浓度内的增效. 和阴离子/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相比较, 阳离子/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容易形成混合胶团, 但界面吸附倾向相对不如前者强  相似文献   

19.
混合表面活性剂在硝酸铵饱和溶液中的物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测定并比较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12H25SO4N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18H37NH+3CH3COO-)混合体系在硝酸铵饱和溶液中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计算了混合表面活性剂在硝酸铵饱和溶液中的饱和吸附量以及分子间作用参数。结果表明,混合表面活性剂在硝酸铵饱和溶液中的稳定性、表面活性、起泡性及饱和吸附量,均优于其组成的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理论计算表明,等摩尔混合表面活性剂分子间作用参数的绝对值大于非等摩尔体系;同时讨论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