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井冈霉素产生菌的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一株能产生井冈霉素的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Strepto myces hyroscupicusvar.Jingganggensis yen)J1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线(Uv)及硫酸二乙酯(DES)两次诱变,经平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茵株j1-U-D,效价达25874×10-6g/mL,比出发菌株提高29%.菌株经过5次传代,代间效价差异不明显,遗传性能较稳定.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研究了摇瓶产井冈霉素的最适发酵培养基,该茵的最适发酵培养基为(%):淀粉12%、酵母粉4%、KH2Po4o.05%、NaCl 0.15%.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起始pH值7.2,接种量8%,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96 h.茵株最终效价达30610×10-6/mL,比出发茵株提高53%.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的碳、氮源对灰色链霉菌产链霉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中4种主要组分即复合碳源(葡萄糖和玉米淀粉混合物)、黄豆饼粉、硫酸铵、磷酸氢二钾的用量配比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源及主要无机盐的用量对发酵液中链霉素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4种因素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复合碳源浓度,其次是K2HPO4浓度,再次是氮源即黄豆饼粉和硫酸铵的浓度。优化得到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黄豆饼粉2%、复合碳源4%(葡萄糖与玉米淀粉质量比为5:1)、硫酸铵0.6%、K2HPO4 0.05%、MgSO4•7H2O 0.075%、NaCl 0.2%、CaCO3 0.7%,pH7.8。  相似文献   

3.
纤溶酶高产菌株筛选及其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研究实验室自主分离的2株纤溶酶高产菌株发酵条件,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了优化,并对培养基初始p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产酶量的影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1液体发酵合适的产酶培养基配方为大豆粉的质量分数为6%,葡萄糖2%,CaCl2 0.06%,MgSO4 0.07%;菌株2液体发酵合适的产酶培养基配方为大豆粉的质量分数为6%,玉米淀粉2%,CaCl2 0.06%,MgSO4 0.07%.培养基初始pH均为6.5时酶活性最高;发酵温度均以38℃最好;而菌株1和菌株2的适宜发酵时间分别为48~84 h和60~84 h.在优化条件下,菌株1、菌株2液体发酵最高酶活分别为306.46 IU/mL和319.76 IU/mL。  相似文献   

4.
刺糖菌素是由多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具有触杀及摄食毒性的广谱杀虫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菌株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CT205发酵产刺糖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产刺糖菌素的发酵培养基添加可溶性淀粉、黄豆饼粉、Na2B4O7和CoCl2可提高刺糖菌素的发酵单位,且得出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摇瓶装量和接种量分别以7.0,30 mL/250 mL和10%为最佳.正交实验分析得到最优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可溶性淀粉3.0%、棉籽粉1.0%、黄豆饼粉1.0%、CoCl20.1 mg/L、NaB4 O7 0.1 mg/L.优化之后刺糖菌素的发酵单位达到了90.21μg/mL,比优化前提高了78.5%.  相似文献   

5.
富马酸的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溶性淀粉和液体石蜡为发酵培养基的主要碳源,皱褶假丝酵母为菌种,发酵生产富马酸.比较了不同碳源、不同接种量、不同装液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摇瓶结果表明:以可溶性淀粉作发酵培养基的主要碳源,2%接种量,发酵60 h产酸浓度最高,发酵液中富马酸对淀粉的转化率为43.5%,在适量的情况下,装液量对发酵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糖化酶的上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化酶-α-1,4-葡萄糖水解酶(α-1,4-Glucan glucohydrolace),又称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EC.3.2.1.3.)],此酶作用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以葡萄糖为单位,依次作用于淀粉分子中的α-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此酶作用于支链淀粉后的产物有葡萄糖和带有α-1,6-糖苷键的寡糖;作用于直链淀粉后的产物几乎全部是葡萄糖。本产品广泛用于生产白酒、黄酒、酒精、啤酒;用于以葡萄糖作发酵培养基的各种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的发酵;本品还大量用于生产各种规格的葡萄糖。总之,凡对淀粉、糊精必需进行酶水解的工业上,都可适用。糖化酶产生菌主要是黑曲霉(左美曲霉、泡盛曲霉)、根霉(雪白根酶、德氏根霉)、拟内孢霉、红曲霉等经深层发酵提炼而成,本文介绍的是利用枯草芽孢菌杆发酵来生产糖化酶的基本上游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红色糖多孢菌08L作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高产菌株。结果表明,诱变得到的UL5菌株发酵水平比出发菌株提高12.6%。再通过培养基优化,其组成为淀粉3%,糊精3%,葡萄糖2%,黄豆饼粉3%,玉米浆1%,硫酸铵0.15%,碳酸钙0.6%,磷酸二氢钾0.02%的条件下,UL5菌株在诱变的基础上,发酵水平再提高15.2%。  相似文献   

8.
新建产PHB基因工程菌VG1(pTU14)的碳源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聚 β-羟基丁酸酯 (PHB)生产过程中的高成本问题 ,构建了具有高溶氧利用能力及可自动裂解破壁的PHB高产基因工程菌 VG1(p TU14)。对该重组菌的葡萄糖耐受能力、乙酸的辅助同化作用及较廉价的淀粉水解液替代葡萄糖的可行性等进行了研究。该重组菌可以在初糖浓度2 0 0 g/ L 的培养基中良好生长 ;无机氮源乙酸铵可同时提供乙酸作为辅助碳源 ;采用淀粉水解液可以完全替代葡萄糖 ,发酵结束时菌体生长和 PHB积累均提高 ,还原糖利用率也可达到 99%以上。  相似文献   

9.
从泡菜中分离得到一株芽孢杆菌,经16S RNA及生理生化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BCS 13002).文中研究了碳源、中和剂对菌株生产L-乳酸的影响,并在5 L发酵罐中分别以葡萄糖及玉米淀粉为碳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和同步糖化发酵(SSF)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是最合适的碳源,使用木糖和玉米淀粉作为碳源均不利于L-乳酸的产生;使用NaOH作为中和剂的效果优于Ca(OH)_2和CaCO_3.在发酵罐中以葡萄糖为碳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得到L-乳酸含量为115.86 g/L,糖酸转化率约为82.31%,并证明MnSO_4·H_2O和MgCl_2·6H_2O在发酵中有特殊的作用.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同步糖化发酵,得到L-乳酸123.3 g/L,糖酸转化率约为70.03%,产品中L-乳酸的光学纯度均达到9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工业水解淀粉用于运动发酵单胞菌的酒精发酵,其结果与15%和20%葡萄糖的发酵结果相近似,酒精终浓度可达9%,发酵周期为70h,发酵过程中,以24-48h期间内产酒精速度最快,显示出水解淀粉用以替代葡萄糖进行运动发酵单胞菌酒精发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工业水解淀粉用于运动发酵单胞菌的酒精发酵,其结果与15%和20%葡萄糖的发酵结果相近似,酒精终浓度可达9%,发酵周期为70h,发酵过程中,以24~48h期间内产酒精速度最快,显示出水解淀粉用以替代葡萄糖进行运动发酵单胞菌酒精发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苏云金芽孢杆菌LLB19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子实验对苏云金芽孢杆菌LLB19菌株发酵培养基碳氮源配方进行优化,确定以玉米淀粉、玉米粉为发酵培养基的碳源;以黄豆饼粉、酵母粉作为发酵培养基的氮源.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SAS软件分析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确定了玉米淀粉、黄豆饼粉、酵母粉为影响LLB19菌株芽孢含量的3种重要因子.运用爬坡路径法对这3种因子进行实验,获得这3种重要因子的最适质量浓度范围.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出3种重要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及最佳条件.确定LLB19菌株产芽孢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玉米淀粉20.0 g/L,黄豆饼粉26.7 g/L,酵母粉5.5 g/L,K2HPO4 0.3 g/L,MgSO4·7H2O 0.2 g/L,CaCO3 0.4 g/L,ZnSO4 0.2 g/L.最佳发酵培养基芽孢数为4.250×107/mL,与初始培养基芽孢数3.410×107/mL相比提高了24.6%.  相似文献   

13.
除臭微生物F468发酵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除臭微生物F468的应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方案,研究了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F468适宜的氮源是酵母膏和硫酸铵;适宜的碳源是淀粉、葡萄糖和蔗糖,最佳pH是6.5,最佳培养温度是28℃;优化后F468种子液体培养基为1%葡萄糖 1%蔗糖,0.35%酵母膏,0.15%(NH4)2SO4,0.075%KH2PO4,0.01%NaCl,0.03%MgSO4·7H2O,0.003?SO4·7H2O,0.005?Cl2·2H2O,0.002%CuSO4·5H2O.研究结果为F468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发酵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金针菇合成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置,本文以金针菇杂交菌种F19为研究对象,以金针菇多糖收率为评价指标,探讨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及其不同配比对金针菇多糖合成的影响,采取正交试验方法得出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200 g(去皮煮汁)、葡萄糖10 g、可溶性淀粉30 g、玉米粉30 g、KCl 1.0 g,VB2 100 mg、水1 000 mL.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到蝉拟青霉优良的培养基及摇瓶发酵条件,通过对碳、氮源筛选的单因素实验,筛选出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在此基础上以筛选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K2HPO4,MgSO4.7 H2O为考察因素,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筛选出生物量较高的培养基组合.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按质量分数为葡萄糖3%,蛋白胨1.5%,K2HPO40.1%,MgSO4.7 H2O0.05%.适宜的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27℃,培养基起始pH6~7,接种量6%,摇床转速为150 r/min,500 mL三角瓶最适装液量为100 mL,发酵周期为7 d.  相似文献   

16.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蔗渣生产黄腐酸的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实验室筛选的发酵蔗渣产黄腐酸的4株(25B、BT、12、E)细菌进行工厂扩大发酵,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产黄腐酸菌种进行鉴定.研究高产菌种的发酵周期、接种量、发酵培养基初始pH以及发酵堆料层等因素对菌种发酵蔗渣产黄腐酸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添加与配比.实验结果表明,E菌株为发酵蔗渣高产黄腐酸的菌种,16SrDNA法鉴定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种发酵蔗渣高产黄腐酸的最优条件为:接种菌龄24h,接种量0.05L·kg-1,发酵周期4d,发酵物料初始pH4.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主次顺序为蔗渣麸皮蔗糖淀粉.利用优化后的发酵物料培养基与发酵条件进行发酵,获得的黄腐酸含量为23.90%,较工厂发酵模式的对照组(FA含量14.00%)提高9.90%,FA增长率为70.71%.  相似文献   

17.
灵芝胞外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灵芝液体发酵过程中培养各主要成分之类间的比例对灵芝胞外多糖产量有明显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3.5%、(NH4)2SO40.1%、MgSO40.05%、KH2PO40.2%、酵母膏0.2%,培养基初始pH6.0,此时得到的胞外多糖(EPS)的量可以达到最大,实验中还进行了在不同培养基中灵芝菌丝体的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生物量最高的培养基中灵芝胞外多糖的产量并非最高。  相似文献   

18.
郭青照  李博闻  刘晓  王潇  刘红伟 《河南科学》2019,37(9):1438-144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乳酸菌生长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蛋白粉和水的用量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培养基乳酸菌生长率比基础配方培养基增长408.3%以上.优化后的培养基能够大幅度增加果蔬发酵用乳酸菌粉的含菌量.  相似文献   

19.
黄原胶是野油菜黄单孢菌分泌的胞外多糖,可用淀粉或葡萄糖为碳源发酵生产。本文着重以淀粉为碳源研究不同的溶氧水平对多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氧水平高于饱和度的20%对多糖发酵影响不大,低于20%时菌的生长受影响。溶氧水平为饱和度的25%,菌体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深层发酵的最适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试验结果表明,Pleurotus tuber-regium对单糖、双糖、多糖和糖醇都有一定的利用,但葡萄糖、麦芽糖等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酵母粉、黄豆饼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氮源对菌丝的生长较为有利;通过k9(34)正交试验确定了Pleurotus tuber-regium发酵的最适培养基为:5%葡萄糖,0.4%酵母粉.0.1%KH2PO4,0.3%MgSO4·7H2O,0.001%VB1及微量NaCl;一定浓度内Na+对茵丝体生长有促进效果.最适的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7.0,培养温度32℃,接种量15%,摇床转速150r/min,250mL三角瓶最适装液量为70mL,发酵周期为6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