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元初河西僧人的生活、经济状况以及在传播藏传佛教中所作出的贡献等几个方面,分别论证了河西走廊作为藏传佛教向外传播的桥梁所起的作用以及形成与发展过程,阐述了河西僧人在佛教发展历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黄珊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3):72-73,76
景教自贞观二年(公元635年)传入中国,到会昌五年(公元845年)这二百一十年是景教在华传播的黄金时期,但就其传教情况而言,景教即使在其传播的全盛时期也称不上规模宏大,从而导致景教在会昌灭佛后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地区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相对于甘肃省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条件比较优越。文章从平衡发展模式、梯度转移模式、增长极发展模式、点轴开发模式及网络发展模式等角度对河西走廊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强调了“点轴”发展模式在河西走廊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边界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干旱半干旱区具有不同下垫面特征的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代表站点2006-2013年的探空资料,对其边界层高度、边界层内的位温、比湿、风速等特征量在不同时间、不同高度的变化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07:15两地区边界层高度多在300~600 m,且黄土高原地区要高于河西走廊地区;19:15两地区边界层高度多在200~500 m左右,且河西走廊地区要高于黄土高原地区.两地区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均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在每年4、5月份左右达到峰值.黄土高原地区位温及其随高度递增率整体大于河西走廊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比湿整体大于河西走廊地区;河西走廊地区风速廓线随高度变化差异大于黄土高原地区.各特征参数随着高度的增加,差异逐渐减小,说明下垫面对边界层特征的影响在近地层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景教自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传入长安,至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因皇帝灭佛而同遭禁绝,在华传播长达二百多年。可是,景教在被禁之后,立刻就从中原大地上销声匿迹了,直到明代景教碑出土之后,学者们才逐步挖掘出它的传播历史。是什么原因致使景教在中华历史文化中被彻底湮没了将近八百年呢?文章拟从其传教策略上寻找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6.
略论景教在中国的活动与北京的景教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基督教的支派之一景教在中国的传播为背景,介绍目前尚鲜为人知的景教遗址-北京房山景教崇圣院-十字寺的情况及其文物遗存,初步考察,分析了该遗址的历史价值,并通过这所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景教寺院遗迹,透视景教在中国两度兴衰的宗教、文化原因和政治,经济,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重历史的国家,一直有记述历史保存史料的传统。在诸多的汉文史料中,既有翻译外来经典的汉文译本,也有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经典。讨论了这些用汉文撰写的史料的重要性,旨在揭示汉文资料在研究佛教中的重要性,同时兼及伊斯兰教、摩尼教和景教等汉文资料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传入中国后被称为景教。作为一种宗教,它总有借以传播的文献。景教文献的词语,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无论形体还是意义,都有些与当时的汉语不一样。《唐代景教文献词语研究》不仅简单地介绍了景教及其发展状况,还首次尝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关注景教文献文本本身,结合汉语史、宗教史、古籍整理来进行研究,以此来推进唐代景教研究。该书还附有唐代景教文献语料,不论对初学者还是研究者,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河西走廊地区欧洲李栽培管理不规范、优质果率低、大小年现象严重等难题,酒泉市林果服务中心经过多年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宜河西走廊地区栽培的欧洲李优良品种4个,总结出一套高效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河西走廊乃至同类地区欧洲李栽培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分析了河西走廊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扼要阐明了当前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加快河西走廊农业生产建设的步伐几条主要途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河西走廊甜莱生产和甜莱制糖工业的发展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把河西走廊建成甘肃省的甜莱生产和制糖工业基地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结合河西走廊地区气候特征和能源结构特点,在原有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考虑社会性和技术性因素,确定以环境性、能源性、经济性、社会性和技术性为目标属性的采暖形式的评价体系,并利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的目标属性及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最终建立河西走廊地区采暖形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该指标体系通过可拓评价法得到河西走廊地区最优采暖形式.  相似文献   

13.
唐贞观九年,叙利亚高僧阿罗本,自西域入长安,将基督教带入中国。此后二百年间,景教在中国传播,三起三落。唐太宗下诏传教,景教一度也有过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繁盛。随后就是武则天圣历年间,洛阳的佛教徒闹事,景教危机,但很快复兴。玄宗登基,长安的士大夫开始诋毁景教,景教经历了又一次起落。“安史之乱”前后六十年,是景教最繁荣的时候。然后就是德宗建中年间士大夫再次攻击景教,虽然平安渡过此关,但好景已经不长。武宗会昌灭法,殃及景教,终成灭顶之灾。基督教传入中国的第一次浪潮,就这样落下了。基督教早期入华传教,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二…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河西走廊古代城镇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来拓展河西走廊古代城镇建设史的研究视野,在借鉴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拟定了具体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对河西走廊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西走廊被誉为甘肃的粮仓和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资源、气候、沙尘、风暴、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论证了河西走廊现有的资源优势、发展潜力以及制约河西走廊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和气候环境因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退耕还牧、还林、还草。建设“绿色水库” ,强调森林、草原植被对农业发展的综合作用和稳定性优势。提出建造水源涵养林、节水灌溉、调整产业结构、农牧民搬迁等措施 ,必将彻底改善气候环境、提高降水量、增加经济效益并带动农业和畜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最终达到“南拓青龙、中扩绿洲、北退黄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使花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也给河西走廊花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通过对河西走廊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论述了河西走廊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 ,如种质资源、土地、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大、环境优越、有一定的科研基础等。针对存在的管理滞后、生产水平低、盲目性大、缺乏统一的交易市场、信息不灵、资金拮据、对野生花卉资源缺乏引种驯化、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效率低、种植分散、不成规模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健全体制和法律保障体系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来实现河西走廊花卉产业的合理区划 ,平衡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资源利用 ;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重视投资 ,发展区域比较优势 ;最终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真正依靠科技进步来发展花卉产业。  相似文献   

17.
辛爱民 《甘肃科技》2014,30(24):1-3
论述了发展沙产业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目前我国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重点对甘肃河西走廊沙产业的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及取得成效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指出河西走廊沙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忽视生态保护及科技水平低等问题,进而提出河西走廊沙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2~2002年6~9月,对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经行系统的采集,共采集蝶类标本6000余号,经鉴定、整理隶属于8科74属128种,根据世界及中国昆虫地理区划,该区分布有古北区系种99种,东洋区系种2种,广布种27种,以古北种占有绝对优势.同时对国内其他地区(包括其周边地区)的蝶类区系与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蝶类区系作了相似度比较,初步探讨了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在中国蝶类区系中的地位,以及祁连山及河西走廊对于蝴蝶分布的影响和中国昆虫地理区划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钙果是第三代水果,在我国北方已广泛种植,是含有特殊成份的第三代水果。通过比较其成功种植区的气候及优良品种的生长表现,根据河西走廊气候特点划分适应中华钙果种植区,提出引种早、中熟品种;强调补充灌水,注意预防早霜和晚霜是河西走廊栽培中华钙果的技术要点。在河西走廊推广种植中华钙果,不仅可以扩大钙果在我国的栽培范围,也可成为当地水果业产业突破点。  相似文献   

20.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灭佛,景教、祆教等相继迅速败亡,其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仅仅因为武宗一纸诏书景教即灭绝是解释不通的,宗教离不开政治,但宗教等意识形态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中国内地灭绝是因为景教在华未能成功实现本土化,本土化失败的原因不是由于走上层路线,而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没有重视培养汉人中的骨干力量。安史之乱后,在由盛转衰中形成一种仇外、排外的社会心理,武宗灭佛时期中亚景教教士一遭驱逐,汉人信徒因骨干力量缺少遂成散沙之态,景教于是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