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超大跨度隧道开挖跨度大,结构稳定性差,全断面开挖跨度大,不同围岩级别施工工法不同,因此施工转换要求高。以老虎山隧道为依托,对进口段Ⅴ级围岩双侧壁导坑法和相邻段Ⅳ围岩交叉中隔墙(cross diaphragm, CRD)法两种工法施工转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控制开挖起拱线高程一致,由双侧壁导坑法分部横向采用渐变方法过渡到CRD法,避免工法转换之间的时间间隔,减少了后期双侧壁导坑法临时支撑的拆除对围岩的扰动,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双侧壁导坑法向CRD法转换前后和转换过程中钢架受力都满足规范要求,工法转换过程中施工安全。研究结果对超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时施工工法转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于黄土隧道来说,围岩的自承力较低,隧道开挖后围岩收敛变形明显且围岩受力不断变化,因此,通过选择合理的开挖工法和支护措施来减小开挖对围岩的扰动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依托某浅埋黄土隧道,详细地分析了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和四台阶CD法施工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为安全高效施工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建的道吾山隧道为单洞三车道特长一级公路隧道,洞口Ⅴ级围岩浅埋段开挖跨径16.85 m,开挖面积163.55 m~2,原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变更后采用三台阶七部法施工。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以及施工过程中对隧道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围岩稳定性、初期支护结构安全。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三台阶七部法施工运用在三车道隧道Ⅴ级洞口浅埋段是安全的。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可乐湾隧道为背景建立黄土隧道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型来研究CD法、三台阶七步法和二台阶五步法3种工法对支护结构受力特性和控制黄土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以钢拱架的轴向应力为指标分别分析了3种工法下钢拱架的轴向应力分布特征,选取开挖断面关键点位的收敛变形为指标,对比分析了3种工法在围岩变形控制方面的效果。研究表明,CD法在控制围岩收敛变形方面的效果最好,并且钢拱架在全环范围上的轴向应力分布均匀,承载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研究可为黄土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净距进行全面优化,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净距下的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净距下隧道施工过程的围岩应力场和位移场分布情况及支护体系的受力情况,获得隧道净距对围岩应力分布、支护体系受力和断面收敛的影响,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影响因素的目标度,进行一致性检验并确定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及变形略呈对称状态,先开挖隧道支护受力及围岩变形略大于后开挖隧道,净距越大,对称现象越明显,围岩应力和变形及支护体系的受力越小,围岩及支护体系稳定性越高,综合考虑支护体系安全及围岩稳定等因素,该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最优净距为1.6B(B为开挖净距).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跨扁平超大断面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影响,以连霍高速杏花村1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FLAC3D对V级围岩进行数值模拟,对双侧壁导坑法和三台阶四部开挖法在隧道开挖时的位移、塑性区、初期支护应力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适用于大跨扁平超大断面隧道不同地质条件下安全经济的开挖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时,采用三台阶四部开挖法的隧道拱顶位移、临时支护结构的应力、隧道岩体周边位移较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大。双侧壁导坑法安全性更高,对围岩位移的控制效果更好,为今后此类工程的施工提供经验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小净距隧道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小净距隧道施工全过程仿真模拟分析,获得了Ⅳ级围岩最终状态下的位移、受力分布图,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初衬及临时支护受力特征进行力学行为研究表明:设计中采用的CD施工工法和支护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表、隧道围岩位移,充分发挥了初衬材料的受力性能,二衬结构处于安全性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浅埋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的开挖工法,为该类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针对广州某大跨度隧道进口段在双侧壁导坑法、CRD法和三台阶七步法下的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对三种工法下的隧道拱顶下沉值、围岩水平位移值、塑性区以及最大和最小主应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控制隧道拱顶下沉和拱脚水平位移及围岩应力集中现象方面,双侧壁导坑法均优于CRD法和三台阶七步法;在控制围岩塑性区方面,双侧壁导坑法与CRD法相差不大,但均优于三台阶七步法;三台阶七步法开挖相比双侧壁导坑法和CRD法更容易发生围岩失稳现象.结论大跨度隧道浅埋软岩段的开挖不建议采用CRD法和三台阶七步法,而应优先考虑双侧壁导坑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高地应力特大断面软岩隧道的适宜施工方法,以桐梓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探索不同高地应力下的三种施工工法(三台阶、CD法、双侧壁导坑法)的适宜性,从围岩变形、施工成本以及施工进度等方面评价施工方法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1)Ⅴ级围岩:隧道埋深为300m、400m时,适用三台阶法施工;当埋深为500m时,适用CD法施工;当埋深为600m时,适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2)Ⅳ级围岩:当隧道埋深为300m-600m时,都适用三台阶法施工。  相似文献   

10.
以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得利隧道为工程背景,为合理选择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使用ANSYS软件对该隧道B型断面进行了二维分步开挖模拟,分析了不同施工方法下隧道围岩及衬砌的应力和变形情况。根据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得利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分别探讨了台阶法施工和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况下隧道衬砌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分析表明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小于台阶法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因而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安全性高于台阶法施工。其中台阶法开挖的关键是上部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开挖的关键是核心土上部开挖。在隧道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对这些重点部位加强监控量测,及时支护,确保隧道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1.
通过求解多排分离式热管内部气-液两相流的动量微分方程,得出了内部压力分布规律,对沸腾段和凝结段内的传热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给出了定量的结果,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预测多排分离式热管传热性能的数学模型,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在预测传热性能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诸如:采区优化设计决策方法的选定,构造了倾角在12—45度的走向长壁采区各种技术方案的组合及其初选,采区主要参数或基本变量优化的组合,编制了南方地方国营煤矿采区优化设计的通用的经济数学模型及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并列举了实例.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平行交错布置型钢辊式矫直机结构参数。由于型钢的品种多,规格范围大,一台矫直机需要对多个品种的型钢进行矫直。型钢矫直机通常采用悬臂式,更换辊套的方式对各种型钢进行矫直。所以确定型钢矫直机的结构参数非常重要,结构参数直接决定了矫直机的结构形式、几何尺寸以及矫直能力。但是由于型钢品种多,计算量大,不利于得到准确辊距辊径参数。本文提出用不同的型钢品种确定其结构参数,并与实践数据进行比较,得到很好的吻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起重机设计规范为依据,对《起重机设计手册》中推荐的主梁截面进行了验算,给出了各计算指标值,并推荐了新的主梁截面尺寸,供设计时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铁路客运繁忙区段运能紧张、增开旅客列车困难的现状,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区间旅客列车通过能力的途径,从而为提速后繁忙区段进一步提高旅客列车密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二次曲面中有关相似曲线的定义、截面方程的几种形式及所有平行平面所截曲线必相似的定理及证明,从而给出一种求二次曲面圆截面方程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最大前角剖面自主剖面起的旋向对刀具最大前角和最小后角公式的影响,导出了最大前角和最小后角的最简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在Y—Z—Y配置的虎钳上刃磨车刀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产科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0年间所有分娩病历8740例,其中剖宫产病历2652例,分析剖官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关系。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增加;(2)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以其它因素为指征的剖官产率还较平稳。结论剖官产率上升的原因不纯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通过孕妇及家属、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可以降低的。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带边框整截面砌体剪力墙和带边框开洞砌体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在平截面假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公式;按墙体组成材料对抗剪承载力的贡献,提出了墙体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同时不提出了墙体侧向变形的计算公式。结合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上述公式可行。  相似文献   

20.
基于露天矿综合平面图自动绘制剖面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露天矿生产和设计中手工绘制剖面图非常繁杂的工作,基于露天矿综合平面图的特点,提出一种自动绘制剖面图的方法,该方法为露天矿综合平面图上的各类图元设计了相应的数据结构。通过求剖面线与各类图元的交点集并对交点集进行组合,用经过组合的交点集绘制剖面图。这一方法用VC++6.0编程得以实现,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绘图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