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分析尼泊尔地震中山区公路沿线自建民居的震害,在对加德满都-樟木口岸公路沿线民居震害调查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自建民居的特点,按照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总结了这2种自建民居结构的震害特征,给出了其地震破坏比例.框架结构基本完好的比例是砌体结构的3倍多,而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毁坏的比例约为砌体结构的1/2.根据震害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自建框架结构虽未经过正规设计,不满足尼泊尔建筑规范的相关要求,施工质量也比较欠缺,但破坏程度小于自建砌体结构;随公路海拔的升高,沿线民居的震害程度有加重的趋势;山区地震导致的次生灾害对沿线民居建筑的破坏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6.4级地震对多层砌体结构的震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四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5):1188-1190,1194
通过对在普洱6.4级地震中遭到破坏的砖混结构(普洱茶厂办公、宿舍综合楼)的破坏特征的分析,用PKPM对此结构进行了全真模拟,进行了抗震验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震害照片进行对比,提出了若干砖混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探讨2022年6月1日四川省芦山Ms 6.1级地震次生灾害的发育特点及不同活动性断层地震次生灾害的发育规律。通过地表调查并借助无人机、机载雷达等手段对次生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灾害异常区位于宝兴县东河两岸,表现为大量崩塌及少部分滑坡,灾害分布呈短椭圆形,以高位崩塌为主,滑坡发育于斜坡上部的残坡积发育部位。由于背坡效应和斜坡结构的耦合作用,致使此次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集中发育在宝兴县东河一带。  相似文献   

4.
通过2020年5月18日巧家Ms5.0级地震的震中周边200 km范围内的地磁总强度和地磁矢量监测区域震前至震后几期的测量数据对比,分析了巧家地震的地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巧家地震的地磁异常在震前14个月开始出现,震中在磁偏角、磁倾角的零变线上,且在水平分量弱变区域中—而不是在地磁要素变化大的区域.距震中越远,这些地磁要素的变化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调查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理解汶川地震中一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原因,根据汶川地震后框架结构震害调查资料,对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所规定的抗震设计原则,对框架结构中的一些典型震害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主要包括防震缝处的震害,结构竖向刚度、强度不均匀产生的震害,框架梁、柱及节点处的震害,围护结构与填充墙处的震害及楼梯震害.在对震害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加强框架结构安全性的措施.所得分析结果可为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及有关的规范修订提供参考,以保证框架结构在地震中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6.
吴磊 《科技资讯》2023,(9):115-118
震源深度的准确测定对地球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1年9月16日04时33分在四川泸州市泸县发生Ms6.0地震,且发生一系列余震。该文采用PTD方法和四川、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数据,基于四川2015速度模型,计算了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得到Ms6.0主震震源深度约为10 km,M≥2.5余震深度为10~15 km。所有震相数据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目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地震前后气体变化特征,使用差值法和异常指数法分析基于AIRS传感器提取的2008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前后的CH4和CO数据.结果表明, CH4和CO气体柱浓度异常均出现在震前的2月且CO柱浓度变化早于CH4;空间上, CH4气体柱浓度异常沿康西瓦断裂-玉龙喀什断裂呈环状近东西向分布, CO气体柱浓度异常呈双环状分布,其中一个环带呈北西西向延伸,延伸方向与铁克里克断裂走向一致,另一个环带沿阿尔金断裂呈近东西向延伸.与本次地震有关的CH4和CO异常应该是地震引起的地下气体沿断裂带逸散所致. CH4和CO柱浓度变化在地震活动期间呈显著负相关(R=-0.726),表明与CH4和CO有关的化学变化可能是气体浓度异常的另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绵阳地区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后的震害调研,地震现场考察,收集了大量建筑结构震害资料,主要针对砖混结构、底框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三类结构的震害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建筑结构震害机理,为建筑工程抗震防震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2002-2021年发生的20次赤潮灾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广西近岸海域赤潮平均每年发生1次,发生面积约为384 km2,持续时间为3.65 d,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近10年(2012-2021年)相对前10年(2002-2011年)赤潮发生面积增加(18倍)。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共有10种,其中次数最多的是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其次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和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但近10年不断有新的赤潮藻种出现。赤潮发生总数中,有毒或有害赤潮11次,分别为球形棕囊藻4次,夜光藻和水华微囊藻各3次,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1次。广西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分布范围广,2008年以前主要发生在北海市涠洲岛海域,2008年以后钦州市三娘湾和三墩岛海域、北海市廉州湾及防城港市防城湾陆续开始发生赤潮。通过综合分析近20年北部湾近岸海域赤潮发生和分布的基...  相似文献   

10.
实地考察和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害现象,将震害按照建筑的类型、结构形式等进行了归类,指出建筑的不同结构形式、跨度以及粗糙的构造搭接方式等由于受力不均匀严重地影响了整体的刚性和抗震性能.不仅底框架结构以及简易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导致整体垮塌的现象严重,非承重体构件的震害也会造成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通过调研日本震灾调查的体系和经验,认为建筑震害的研究应以系统全面的全数调查为依据,建立一定区域的建筑受灾程度的数据库,通过分门别类(结构类别、结构形式、层数等)的统计分析,导出针对性强的抗震性能与建筑类型、结构形式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根据深部构造、基底岩性、活动断裂、新生代断陷盆地和新构造期应力场等方面分析,上海及邻区存在有产生中强震的地质背景和三个主要潜在震源区,它们对上海会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从上海的地基土特性。活动断裂、历史地震、震源深度等特征结合经验公式计算,上海地区基本烈度应为7度。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5.12汶川地震一年后灾区教师的幸福感与抑郁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Beck抑郁问卷对四川省极重灾区、重灾区、一般灾区的750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灾区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偏低,幸福感总分得分率仅有44%,有37.5%的教师有轻度抑郁、9.7%教师中度抑郁、7.7%教师重度抑郁;2)性别、年龄对教师幸福感无显著影响,学部、受灾级别、受损程度、社会支持、工作状态对教师幸福感有显著影响(P<0.05);3)性别、学段、受灾级别、损失程度对教师的抑郁水平不存在显著影响,年龄、社会支持程度、工作状态对抑郁有显著的影响(P<0.05);4)不同幸福感水平的灾区教师在抑郁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低分组抑郁总分显著高于中等组和高分组,中等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高分组.总体幸福感各个维度及总分与抑郁有显著的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后发现,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与紧张与抑郁有显著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灾区教师的幸福感水平偏低,54.8%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社会支持能提高灾区教师幸福感水平、降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在广西忻城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麦村和南康村,利用典型抽样统计方法,研究喀斯特山地的植被特征,提出恢复喀斯特山地植被措施,为改善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和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震灾后心理问题一方面表现为恐惧、悲伤、焦虑等负性情绪反应,另一方面还包括不良的躯体症状与行为反应。震灾后的心理问题有着直接和潜在的危害。按照一些基本的途径做好震灾后心理健康的重建工作,是当前重要的一项社会性工作。在震灾后及时地总结经验,建立心理援助的制度化服务体系是震灾后心理健康长期维护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四川芦山Ms 7.0级地震震后第一时间启动了灾情快速评估,对地震烈度图、受灾人口分布及比例、房屋倒损分布及比例、伤亡人口分布、道路损毁等灾情进行了演进式4次评估。评估过程充分考虑数据的完备性,从数据不完备情况下的初步定性评估到数据较完备情况下的定量评估,并将第4次评估结果与2013年4月23日民政部公布数据相比:受灾人口评估准确度为95%、房屋倒损评估准确度为73.3%。继玉树地震灾情评估之后,再次验证了本项目组开发的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体系(模型、方法、软件)的实用性。分析灾情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其进行了反思并指明了解决办法和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6.
靖西地区马家沟组气水关系复杂,不同流体间的地球物理测井响应差异微弱,给传统测井解释工作带来了困难。以地球物理测井、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为基础,探究了储集空间结构以及地层特征对高阻水层响应特征的影响,深入分析了高阻水层成因,建立了常规地球物理测井与电成像测井资料相结合的随机森林流体识别模型。结果表明,靖西地区马家沟组储层复杂的孔隙结构和广泛发育的薄互层是致使水层地球物理测井响应表现为高阻特征的主要因素;建立的随机森林流体识别模型能有效地解决高阻水层问题,判别精度达到84%,并在验证盲井中表现稳定。研究结果有效地提高了该地区的测井解释符合率,为后期油藏评价与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应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落实.本论文运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充分阐述了广西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情况及造成广西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深入剖析了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存在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措施,为深入推进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15条地震波对3个层高不同周期不同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以了解地震波的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的比值、峰值加速度、以及强震持时对结构破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波的幅值相同时,结构的破坏程度与地震波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的比值呈正比;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增大使结构破坏程度不断提高,提高的速度先急后缓;地震波强震持时对结构破坏的影响随结构自振周期增大而增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结构破损计算公式,该公式综合反映了地震波幅值、频谱特性对不同周期结构破坏的影响,利用它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地震波对结构的破坏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大地震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发生的,大地震也不是任何时间都能发生的,大地震有其特定的时空结构。前期工作表明,条环交会、差异活动以及深震与“天外来客”事件等是制约发震时空窗口的主要因素。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海沟俯冲带的M9.0大地震,其震前地震活动全面、清晰地展现出了其可预测性特征:(1) 1925年开始出现的板间地震长期平静区;(2) 2003年开始出现的位于平静区中部,起始于深震的海沟垂向地震活动条带;(3) 2009年3月(海沟垂向地震活动条带形成后)开始出现的广义前震发震地方时的非随机显著聚集特征;(4) 2011年3月9日(主震前2天)发生在平静区内的前震。主震发生在平静区边缘,海沟垂向地震活动条带与日本海沟板间地震带的交会处的地震活动差异性较大的地方,其断层面与海沟垂向地震活动条带内另外两个板间地震(2005-08-16地震和前震)的断层面共面。主震发生于广义前震发震地方时非随机聚集时段的中位时辰。日本大地震的可预测性特征逐一印证了我们的前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