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轮边驱动式电动拖拉机差速转向问题,建立了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导出了滑转率-车速求解模型和转向轨迹模型.通过构建驾驶员输入模型,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分析差速率对横摆角速度、侧倾角、滑转率和转向半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载低速工况差速率的推荐范围为21%~23%,其转向半径为4.57~5.01 m;轻载高速工况差速率...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转向对悬架系统影响的角度出发,建立了转向工况下的1/4汽车动力学模型及仿真模型。通过模拟路面输入,在不同车轮转角和车速等行驶工况下进行了大量的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不同车速和车轮转角所产生的不同侧偏力,对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载荷的变化有较大影响,随着车速提高和车轮转角增大,侧偏力也随之增大,致使其加速度等输出响应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4.
基于仿真的客车稳态转向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客车操纵动力学仿真模型,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影响稳态转向特性的主要因素.用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不足转向度和车厢侧倾度三个评价指标对稳态转向特性评价计分,并根据计分值对悬架和轮胎参数进行调整以改善客车的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5.
铰接车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动态特性仿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液压控制理论和SIMULINK控制系统仿真软件,以DQ-18型地下运矿卡车(地下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为例,计算并仿真铰接车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为设计液压动力转向机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负载质量决定液压转向系统的响应速度,响应速度与负载质量成反比.为改善液压转向系统的动态特性,应减少转向油缸负载质量,同时缩短转向系统液压管路的长度以减少液压管路中油液质量;液压系统的有效液体体积弹性模数对液压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影响很大,严格控制液压系统中空气的含量,同时液压管路采用钢管以及缩短液压胶管的长度,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该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针对不同的液压转向系统,只需改变个别参数,就可对液压转向系统进行仿真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对于用偏转导向轮实现转向的拖拉机,理论无侧滑方程是合理设计转向梯形机构的理论基础和应遵循的准则.如果对该方程应用不当,将会影响转向机构参数选择的合理性,使我们失去正确的判断.本文着重对理论无侧滑方程中"M","L"参数的取值定义进行分析,提出了新的取值定义. 相似文献
7.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考虑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器中的机械子系统与液压子系统,将二者结合到一起,建立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器的数学模型,并建立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器的Matlab Simulink仿真模型.对液压系统供油量、扭杆弹簧的刚度和转向油缸工作面积选择不同的参数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是系统的供油流量和油缸活塞面积对齿条位移的动态响应影响比较大,而对扭杆刚度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8.
在对连续采煤机的假设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建模通用方法,通过总体参考系、动参考系、连体参考系来描述连续采煤机与地面运动和相互作用关系,对其在水平硬地面转向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建模。这个模型对于连续采煤机的整机动力学建模、动力学性能的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轮转向车辆转向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林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24(3):218-221
为了深入研究四轮转向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运用自动控制理论对采用质心零侧偏角控制策略的四轮转向车辆的转向特性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主要就车速、轮胎侧偏刚度、整车质量、重心位置等因素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四轮转向样车的研制进行了说明,并将其用于仿真及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前轮转向车辆,高速时四轮转向车辆总体上有利于操纵稳定性,但不同因素的变化也会导致出现一些不利于操纵稳定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全方位AGV复合转向方法的运动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全方位AGV采用复合转向驱动控制进行了运动正、逆解的推导,并对其的运动约束进行了分析。该AGV改变了原AGV在运动灵活性方面存在的缺陷,除可实现普通AGV的运动方式(前进、后退和回转)外,还可以任意姿态实现沿任意路径的轨迹跟踪。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对其采用复合转向进行运动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STEYR转向节的实体模型,以*.sat格式,通过ANSYS的专用接口SAT导入到ANSYS软件中以生成几何模型.对转向节的受力依照紧急制动工况、侧滑工况和越过不平路面工况等三种危险工况进行强度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轮胎侧偏理论和轮胎受力的研究,分析了在转向过程中的载荷重新分配情况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和侧偏角对车辆转向特性的影响,在用阿克曼理论设计时应该考虑前后桥侧偏特性的影响.针对国产220 t电动轮自卸车转向系统进行了优化,解决了该车转向性能设计和实际不一致,并且最小转弯半径减小了0.67 m.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电机转速对转向性能的影响,确定电机转速与方向盘转速和车速的对应关系。利用仿真软件AMESim建立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仿真模型,包括方向盘输入模型、液压机械模型、轮胎模型和电机控制模型。其中设置方向盘输入为力输入和角输入两种输入端口,采用等效节流阀模拟转阀,轮胎与地面的转向阻力使用齿条两端加载等效滑动摩擦力来模拟,电机控制使用转速环、电流环双闭环PID控制方法。通过三种典型工况的仿真,量化分析控制方法对车辆转向性能的影响,包括转向轻便性、路感、助力响应速度以及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并为控制方法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航空发动机模拟机匣的动力学建模和振动特性分析,利用LMS Virtual Lab混合仿真软件,建立了基于试验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的模拟机匣混合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混合模型的模拟机匣模态计算与分析。为了验证使用混合模型进行模拟机匣振动特性分析的准确性,对模拟机匣进行了模态试验。将混合模型计算结果和模拟机匣的模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除振型一致外,各阶模态频率接近,误差不超过1.5%。由此说明建立的模拟机匣混合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结构的振动特性。基于LMS Virtual Lab的混合仿真方法可靠、有效,可用于工程上大型复杂结构振动特性的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主动前轮转向系统理想变传动比曲线非光滑,会导致电机转矩波动等问题.本文基于车辆模型,通过对比分析5种拟合变传动比曲线的性质,设计光滑的拟合变传动比曲线.分析表明,改进型S函数变传动比曲线与理想变传动比曲线非常接近,并且其使电机角加速度突变最小,从而能使电机转矩的突变最小,具有最优综合性能.在MATLAB/Simulink中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型S函数变传动比曲线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三轴汽车的转向控制方式.通过建立三轴汽车全轮转向二自由度模型,推导三轴汽车全轮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运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三轴汽车全轮转向,前、后四轮转向,前轮转向等不同转向方式下的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以及相同转向方式下中轴相对于质心的纵向距离对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三轴汽车全轮转向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公路线形的操纵负荷分析及设计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路线-驾驶者-车辆仿真系统为行车试验手段,根据行驶过程中方向盘角输入和转速的时域变化,分析了多条路线的操纵负荷特性,试验路线的设计车速Vd为20~120km/h,含长大圆曲线、卵型、凸型、回头曲线等组合.结果表明:在Vd≥80km/h的山岭区高速公路上操纵车辆是非常容易的;当曲线半径大到一定程度时,曲线行驶和直线行驶已经不存在差别,但仍需要方向干预;当行驶速度偏离设计车速不多时,二、三级公路的操纵负荷虽比高速公路大,但还不至于造成驾驶者紧张,不过三级公路可能会使快速车辆操纵困难;卵型线是一种有利于操纵的组合形式,因为可以在中插回旋线上调整方向盘转角;相邻同向曲线的圆直点 (YZ)和直缓点(ZH)共点时,YZ/ZH点处的曲率跳跃会导致操纵困难,建议处理成卵型;回头曲线使四级公路上的车辆操纵变得困难,省略回旋线会造成驾驶者紧张,为此应提供至少25 m的回旋线.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三轴电液主动转向控制算法对转向性能的影响,针对质心零侧偏角调度控制策略,利用开发的三轴电液主动转向实验平台,进行了三轴电液主动转向硬件在环仿真实验.根据车轮的转向响应时间、控制精度和车辆转向特性的主要参数的实验结果,对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在环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液压系统的迟滞特性影响,车轮实际转角比理论转角小,转弯半径、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都比理论值略小. 相似文献
19.
菱形新概念车转向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线性三轮模型分析了菱形新概念车的转向性能,并推导出转向稳定性因子和横摆角速度增益传递函数.通过8自由度非线性模型的仿真,分析了菱形车的阶跃转向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菱形车在高、低速时具有快速、稳定的转向响应特性.与相关统计数据对比分析表明,采用菱形方式布置车轮除了在低速时具有灵活的转向特性外,高速时具有与传统车轮布置方式相当的动态转向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