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末,美国防部导弹防御局(MDA)成功发射一枚实战配置型地基拦截弹,该拦截弹可保护美国免遭远程弹道导弹的攻击。导弹防御局称,试验迹象表明,火箭发动机系统以及杀伤飞行器运行良好,这次飞行试验的结果将有助于提高和改进地基中段防御系统的性能。在本次飞行试验中,拦截弹从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的罗纳德·里根试验地发射,目标弹则是导弹防御局利用以前的试验数据模拟成从阿拉斯加的科迪亚克发射的模拟靶弹,而非实际发射的靶弹。这次试验主要是为了评估拦截器火箭发动机以及外大气层杀伤飞行器(EKV)的性能。EKV通过直接与靶弹弹间相…  相似文献   

2.
针对提高弹道导弹中段突防成功概率问题,提出了主动防御滑模自适应制导律。首先,推导出目标、拦截导弹和防御导弹的三维相对运动方程。其次,基于三角拦截制导策略,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了主动防御滑模自适应制导律(active defense adaptive sliding mode guidance law,AD-ASMG)。该制导律能同时达到两个制导目标:防御导弹处在目标和拦截导弹视线上,保持三点共线;零化防御导弹对拦截导弹的视线转率。最后,针对开关式轨控发动机推力大小不可调节的问题,考虑了发动机动态特性,设计了精确的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控制方法,获得可变的等效力,适应制导指令变化的要求。六自由度仿真结果表明了该制导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一年内 ,美以在弹道导弹防御 (BMD)方面共成功地进行了 7次动能拦截试验 ,其中战区导弹防御 (TMD)试验成功 6次。美国国家导弹防御 (NMD)试验成功 1次。这些成功的试验表明 ,BMD动能杀伤技术确实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BMD取得进展和要求部署日程的临近 ,尤其是今年美国政府对NMD系统的部署问题要作出决定 ,美国BMD计划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向系统总体性能 ,压缩产品成本 ,尤其是关键技术 ,如传感器、导引头的成本 ,以及强化作战管理等方面转移。目前研制的重点是优先保证即将要投入部署的项目。技术要求过高 ,风险…  相似文献   

4.
5月28日美陆军对大气层外非核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实验性顶层寻的试验(HOE)拦截器作了第二次飞行试验。携带目标导弹的民兵Ⅰ助推器从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而HOE拦截器从4,200英里以外的太平洋上的夸贾林岛发射。按计划,应在夸贾林岛和威克岛之间夸贾林岛北面300,000英尺高空进行拦截。据陆军报导,拦截器“完成了预定的飞行动作顺序”,但“未实现预定的拦截”,试验结果正在分析中。 HOE拦截器不使用地面雷达,而由远  相似文献   

5.
2005年11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白沙导弹靶场试射1枚“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拦截导弹,标志着THAAD系统研制阶段的新一轮飞行试验启动。此次试验是THAAD Block04导弹的首次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对导弹发射情况进行评估,进行导弹控制演示并收集数据。试验的具体目标包括评估导弹如何飞出储箱、助推器和杀伤器的分离、杀伤器控制以及“转向与姿态控制系统”(DACS)的工作情况等。此次试验没有发射靶弹,导弹发射后飞向一个模拟的拦截点,初步数据表明所有试验目标都已实现。20世纪90年代,THAAD系统进行的11次飞行试验中有6次…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美国正在研制的“网络中心机载防御单元”(NCADE)系统具备潜在的反卫能力。NCADE是雷声公司正在研制的一种空射型弹道导弹拦截系统。该防御单元是AI 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的改进型,主要用于拦截处于助推段、上升段的中短程弹道导弹。由于使用了新的推进系统,该型导  相似文献   

7.
基于离差最大化的导弹中段目标威胁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释放诱饵是典型弹道导弹中段突防措施之一,对诱饵与真弹头的威胁度进行评估也因此成为导弹防御系统实施拦截的首要前提.考虑弹头与诱饵的位置、速度、RCS及红外辐射强度等目标特性不同,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和G.A.Miller 9级量化理论对弹头与诱饵的威胁属性进行量化,建立了基于离差最大化的导弹中段目标威胁度多属性评估模型,给出了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能够有效确认威胁度最大的目标,满足弹道中段目标的威胁度评估需要.  相似文献   

8.
美国陆军于9月11日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对爱国者防空导弹作为反苏联战术弹道导弹的武器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 试验中,爱国者导弹成功地拦截了以接近2马赫速度飞行的凌-坦姆科-沃特公司的长矛战术弹道导弹。爱国者导弹命中目标时的速度超过3马赫。拦截目标的高度约26000  相似文献   

9.
美国不顾苏联的强烈反对,坚持其“战略防御倡议”(SDI)计划,继续从事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新技术的探索研究。与此同时,自1985年9月以来,已经两次成功地进行了从飞机上发射反卫星拦截器的试验。小型非核拦截器的成功反映了当代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向,而反卫星武器的常规化也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弹道导弹突防和防御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目标特征提取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突防设计中需要对目标和诱饵进行特征控制,以提升突防能力;在防御系统中,则需要从多传感器获取的信息中提取目标各种特征,以实现真假弹头的区分。分析和研究了弹道导弹中段目标电磁特征提取技术以及近年取得的成果,包括中段复杂目标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目标几何特性反演技术、目标微动特征提取技术等,最后对弹道目标特征提取技术的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反导拦截导弹的飞行方案及发射时间窗口随发射点及预测命中点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发射场景中,快速设计反导拦截导弹的飞行方案及发射时间窗口可以有效提高反导拦截系统的反应能力。针对该问题,综合考虑了地球〖WTHX〗J〖WTBZ〗2项摄动、地球自转、科里奥利力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拦截导弹在地球三维空间中的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最小二乘的飞行方案及发射时间窗口的快速搜索设计算法。最后,通过相关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如何高效地使用舰空导弹拦截饱和攻击的反舰导弹,是在现有武器系统基础上充分提高水面舰艇防空能力的重要手段.首先根据水面舰艇这一特殊作战平台的特点,提出了以成功拦截反舰导弹数、舰空导弹使用效率和舰空导弹消耗量为舰空导弹火控系统作战效能的评价指标.然后利用舰空导弹杀伤区和发射区的概念,建立了基于时间的舰空导弹发射区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Monte Carlo法的舰空导弹火控系统拦截饱和攻击反舰导弹的排队服务模型.仿真显示,单发拦截反舰导弹方式的作战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标识别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难题之一,针对弹道导弹突防过程中无源诱饵的极化识别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多个窄带和宽带极化特征量,并结合暗室测量数据,进行了极化特征提取和优选,去除了冗余的极化特征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宽窄带极化特征的弹道目标综合识别方法,并利用弹道目标的暗室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综合识别方法和仅基于窄带或宽带极化特征的识别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目标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气层外拦截器使用红外导引头对目标进行被动跟踪的问题,在修正球坐标系下建立了仅有视线角测量信息的非线性滤波方程组,根据轨控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分阶段设计了拦截器的导引规律,兼顾制导精度与滤波系统的可观测性要求,结合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精度高和易于计算的特点实现了对目标的跟踪与制导信息的估计.以动能拦截器拦截处于自由段飞行的弹道导弹弹头为背景构造了计算机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算法的跟踪效果和稳定性较好,拦截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前,以色列驱逐舰艾拉特号被“冥河”反舰导弹一举击沉,此一事件对舰上面空防御提出了新的挑战。导弹比飞机更难于被发现,且能做快速而急剧的机动,故而对它的防御就需要一种快速反应的拦截系统。击毁一枚来袭导弹之所以不易,还因为它对破片杀伤弹头爆炸的经受能力比飞机要高得多。  相似文献   

16.
以战斗机携带空射诱饵弹被空空导弹攻击为背景,对战斗机使用空射诱饵弹协同规避导弹攻击进行研究。建立了战斗机、空射诱饵弹及相对运动模型;分析研究了协同规避导弹攻击原理,建立了协同规避关键技术模型。在分阶段构建协同规避决策指标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协同规避导弹攻击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战斗机使用空射诱饵弹协同规避方法。最后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利用空射诱饵弹对目标进行欺骗,提高我方战斗机在被导弹攻击过程中的生存力。  相似文献   

17.
1982年3月10日法国在朗德试验中心的海域从“鳗鱼”号试验潜艇上首次水下发射M4战略弹道导弹获得成功。这是M4导弹的第六次飞行试验,也是首次从潜艇上发射。前五次发射试验都是在朗德试验中心的地面  相似文献   

18.
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局(SDIO)调整了定向能武器的制研计划,以便集中精力进行自由电子激光器和中性粒子束(NPB)的综合试验;目的在于大幅度提高对助推段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和弹道中段的目标识别能力。 SDIO还计划加速进行跟踪、瞄准试验及高亮度中继站反射镜试验。这两项试验将作为其他试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地地弹道导弹武器系统攻防体系对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红军地地弹道导弹与蓝军某反导系统 ,研究了体系对抗条件下 ,地地弹道导弹的突防效率计算模型 ,通过大量仿真模拟 ,对不同的战法 ,计算了地地弹道导弹的突防效率 ,得出了许多有用的结论 ,提出了提高地地弹道导弹突防能力的技术和战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战术弹道导弹攻防对抗过程,建立了战术弹道导弹系统模型和反导防御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SEA法评估战术弹道导弹系统效能的模型.建模过程中,通过使命属性向使命需求的转化,运用改进的超盒数值算法,在四维空间求解系统使命轨迹,解决了SEA法操作性不强和缺乏细节表现能力的缺陷.仿真分析了不同型号战术弹道导弹系统的效能,及不同使命需求下同一型号的战术弹道导弹系统的效能,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