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献记载有二倍体韭菜和四倍体韭菜,未记载三倍体韭菜。笔者发现一种韭菜,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4条,经核型分析,24条染色体可以配成8个同源组,第1—7组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第8组为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且是具随体染色体(SAT),核型公式为2n=3x=24=21m+3st(SAT)。染色体长度比为1.64,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占0.125,核型类型属于2A型。这种韭菜减数分裂很不正常,前期、中期会形成单价体、二价体和三价体,后期出现数目不等的落后染色体,末期形成微核,极少形成能育配子,表现高度不育。核型和减数分裂的特点都表明,这是一种同源三倍体。跟四倍体韭菜相比,三倍体韭菜更香更嫩,不易老化,粗蛋白和各种氨基酸含量比四倍体高20%左右,是一种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良韭菜品种。  相似文献   

2.
单倍体烟草(n=24)叶片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离体培养早期(3—5天).叶外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倍性已有明显变化,除单倍体外尚有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及其各种类型的非整倍体,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变动在8—96之间.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烟草叶外植体细胞在分裂、增殖、分化、发育成再生植株的过程中,亚单倍体和单倍体细胞比率逐渐上升,而最终占据绝对优势.在离体培养中除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之外,还经常看到染色体断片、后期桥、落后染色体和微核等染色体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3.
樱桃小孢子的发生为同时型.在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中出现不能配对的单价染色体及微核等异常现象.花粉粒为三细胞型,具三个萌发沟.樱桃的子房上位、单心皮,一室有两个胚珠,悬垂胎座.胚珠倒生.厚珠心,单珠被.胚囊发育属蓼型,为七细胞8核胚囊.两个胚珠中只有一个能正常发育成雌配子体.本文还讨论了樱桃二个胚珠—粒种子的生殖机理以及供试樱桃新品种的遗传杂合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石蜡切片法对五唇兰(Dorrtis pulcherrima Lindl.)的胚囊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五唇兰的胚囊发育类型为双孢子葱型,胚珠通常含单胚囊,也形成约1%的双胚囊.双胚囊胚珠和正常发育的胚珠一样呈倒生型、具薄珠心、两层珠被,但胚珠横轴与纵轴的比值是正常胚珠的1.3-2倍,同一胚珠内的两个胚囊发育不一定同步.  相似文献   

5.
利用辣椒花药诱导单倍体研究表明:NTH,MS培养基均能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和胚状体,但NTH培养基比MS培养基培养效果好,以NTH+6-BA 0.2mg/L+NAA 0.5mg/L+KT 1.2mg/L+AgNO3 5.0 mg/L为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的适宜培养基。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的辣椒植株中,具有丰富的倍性变异,经染色体计数鉴定,单倍体( n=12 )约14%,二倍体(2n=24 )约46%,四倍体(4n=48 ) 约4%,各种混倍体约36%.  相似文献   

6.
同源四倍体芦荟的诱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取库拉索芦荟 ( Aloe vera L .)的茎段、叶片作外植体接种于 MS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 ,诱导出丛生芽、微块茎、愈伤组织 ,将丛生芽、微块茎、愈伤组织分别用浓度为 0 .0 1% ,0 .0 2 % ,0 .0 5 %的秋水仙素以不同的方法和时间处理 ,丛生芽和微块茎能较好地诱出变异体 ,其中以 0 .0 2 %的秋水仙素棉球覆盖处理丛生芽 4 8h诱变效果最好 .变异体叶片肥厚、根粗壮 .筛选稳定的变异体继代 ,经染色体数目观察 ,二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为 2 n=2×x=14 ,x=7,不同变异体染色体数目不同 ,其中 80 %以上的变异体细胞染色体数 2 n=4×x=2 8,x=7,为同源四倍体 .四倍体气孔器明显大于二倍体 .四倍体试管苗在 MS BA4 mg/l NAA0 .2 mg/l可以大量增殖 ,并于 1/2 MS NAA0 .3mg/l IAA0 .3mg/l培养基上诱大量根 .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 90 %以上 .  相似文献   

7.
 用石蜡切片的方法研究了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Thunb.)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得到以下结果:①胚珠发生为厚珠心类型,珠心表皮细胞平周分裂产生多层珠心周缘细胞,胚珠有直生与倒生胚珠2种类型,具双珠被,珠孔在成熟胚囊时期为内外珠被共同形成;②胚珠内孢原细胞为单细胞,并直接分化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发生时,珠孔端一个细胞不分裂,合点端的一个细胞正常分裂,大孢子发育三分体,为直线型排列.③胚囊发育为蓼型,胚囊成熟后为7细胞8核胚囊,胚囊合点端有承珠盘.开花前,两极核融合为一个次生核,反足细胞退化较晚.  相似文献   

8.
利用空气干燥法对采自河南境内太行山脉十字岭、张沟、八里沟3产地淡水三角涡虫(Dugesiasp)的染色体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十字岭淡水三角涡虫(Dugesia sp)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以24条为主(2n=3x=24=24m),占84.56%,少数为16条(2n=2x=16=16m),占8.98%,染色体基数为8,为二倍体和三倍体的混合倍体;张沟淡水三角涡虫(Dugesiasp)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以25条为主(2n=3x+1=24+1SB=21m+3sm+1SB),占80.84%,含有一条小B染色体,少数为24条(2n=3x=24=21m+3sm),占15.99%,极少数为32条,占3.17%,染色体基数为8,为三倍体、四倍体和三倍性非整倍体的混合倍体;八里沟淡水三角涡虫(Dugesiasp)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以24条(2n=3x=24=24m)和32条(2n=4x=32=32m)为主,分别占38.21%和39.77%,染色体基数为8,为三倍体和四倍体的混合倍体,该产地部分三倍体个体体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个别染色体末端有随体,其核型呈现多型性.  相似文献   

9.
对益丰龙芽、翡翠绿茄和佛源秋茄3个秋茄品种的核型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益丰龙芽的核型为2n=18m+6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L+10M2+10M1+2S;翡翠绿茄核型为2n=18m+6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L+10M2+8M1+4S;佛源秋茄核型为2n=20m+4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6M2+6M1+2S。它们的核型分别属于2A、1A、1A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和塑料半薄切片法对四川杨桐(Adinandra bockiana prilz.ex Diels)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四川杨桐子房上位,由3~5室构成.胎座为侧膜胎座向中轴胎座的过渡类型.胚珠多数,倒生,双珠被,薄珠心型,珠孔由内珠被构成.孢原细胞分化于珠心顶部之表皮下,并直接发育成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发生及胚囊发育为双孢子葱型胚囊.但在实验观察中发现,大孢子发生过程中出现两种情况,即35%的胚珠中珠孔端二分体细胞不经减数分裂(?)就显出退化,而其余的胚珠其珠孔端二分体细胞经减敬第二次分裂之后方显出退化.类似的情形,在山茶科中未曾有过报道.但上述两种胚珠中.都只有合点端二分体细胞发育,经二核胚囊,四核胚囊,八核胚囊至成熟胚囊.在胚囊的珠孔端有两个助细胞,一个卵细胞构成卵器.中部有一含两个极核的中央细胞,含点端有三个交迭排列的反足细胞.PAS 反应表明,胚殊发育中,珠心、珠被组织中缺少淀粉粒.只在胚殊成熟时,珠孔处内珠被细胞内有淀粉积累.  相似文献   

11.
珠心表皮下分化出一个或两个孢原细胞,但只有一个继续发育,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功能.蓼型胚囊.成熟胚囊助细胞丝状器不发达,到受精前反足细胞仅体积增大但不增殖,两极核相互贴近而不融合.受精前胚珠发育过程中,珠被、珠心细胞中始终无淀粉积累;成熟胚囊各细胞中均未发现淀粉粒,但合点端胚囊壁及周围珠心细胞中具强的PAS正反应.同一珠心中发现有双胚囊现象,另外,在四分孢子旁发现由珠心细胞起源的孢原产生,认为诺丹冰草中有无融合生殖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仙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水仙(Narcissustazetta var.chinensis)只开花不结实.以鳞茎球营养繁殖.在花芽发育过程中.减数分裂前的小孢子母细胞发育未显示异常.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许多细胞中显示出了异常的落后染色体现象.小孢子四分体主要呈左右对称型。细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时期后。大部分小孢子呈空瘪状态。少部分小孢子含有染色较深的细胞质.约27%的花粉可发育成比较正常的二胞花粉.离体萌发实验中,有极少数花粉可萌发出花粉管。但在授粉的花柱柱头上未观察到花粉管.雌蕊由三心皮构成3室子房.中轴胎座.其上着生了上60~90个胚珠.胚珠倒生.双珠被,薄珠心.胚囊发生属于单孢子型,但大多数胚囊发育中途失败。只有约4%的胚囊可发育成7胞8核的蓼型胚囊.中国水仙雌、雄配子体发育异常和花粉在柱头上不能萌发是它只开花不结实的两个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七叶一枝花的胚珠是倒生型,具双珠被和厚珠心,单个孢原细胞平周分裂一次形成一个初生周缘细胞和一个初生造孢细胞,后者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作用.大孢子发生和胚囊发育属于葱型.成熟胚囊由一个卵,二个助细胞和三个反足细胞构成.助细胞显著的特征是具有丝状器,反足细胞在其合点端壁上有明显增厚的内突.应用荧光技术及组织化学方法对大孢子发生过程中胼胝质与不溶性多糖的分布做了定位观察.试就这些特殊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3种蜘蛛的雄性染色体研究结果。它们的二倍体数目均为2n=28,单倍体的染色体数目是n=13和n=15,据此,作者认为:拟环纹豹蛛等3种豹蛛的性别决定机制是X_1X_2O型;除此外,还对这3种蜘蛛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变化作了一些观察。  相似文献   

15.
运用秋水仙素处理普通栽培水稻品种,成功获得一系列同源四倍体水稻品系.同源四倍体水稻雌配子体的发生遵循蓼型胚囊发育模式,但是在雌配子和雌配子体形成过程中观察到大量变异,这导致其有性生殖能力显著下降.在开花期及花期之前,同源四倍体水稻反足细胞生长旺盛,能够可以形成体积显著增大的细胞团.所有三个反足细胞都参与反足胚发生,位于中央的细胞经两次或多次分裂形成多细胞组织,该组织类似茎尖分生组织的“原体”;同时位于两侧的两个细胞经多次分裂,形成围绕中央细胞分裂组织的多细胞组织,该组织类似茎尖分生组织的“原套”.三种类型的胚囊影响同源四倍体水稻结实率,包括同源四倍体水稻正常胚囊(贡献率估计值为62%),正常八核七细胞结构小胚囊(贡献率估计值为26%)和正常且具有反足细胞增殖胚囊(贡献率估计值为12%).  相似文献   

16.
药用薯蓣高皂素新种质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盾叶薯蓣的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培养获得了试管苗和微块茎.取带绿色芽点的微块茎或愈伤组织置于0.05%或0.02%的秋水仙碱诱变处理24~72h,经过培养筛选获得了大量的变异试管苗,诱变率达57.4%.细胞学鉴定后获得了染色体数目为2n=4z=48(z=12)的同源四倍体盾叶薯蓣新材料.该材料的生长势强,块茎粗大,在相同生长条件下其幼嫩块茎的皂素含量比对照提高了20%,是高皂素药用薯蓣新种质,将在医药种质资源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四倍体盾叶薯蓣无菌短枝生根困难,采用微块茎为繁殖体,其生根率达100%,并有较高的移栽成活率,所以,诱导微块茎是四倍体盾叶薯蓣快速繁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异翅独尾草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异翅独尾草(Eremurus anisopterus (Kar.et Kir)Regel)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翅独尾草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为四倍体植物,其核型公式为2n=4x=4m 16st 8t;核型类型为3B。  相似文献   

18.
用秋水仙素活体滴液法及离体浸渍法对南高丛越橘无菌苗"V3"进行四倍体诱导,筛选诱变处理的最佳组合,并采用茎尖染色体计数法和石蜡切片法对诱变植株进行倍性分析和形态检测.结果表明:浸渍法诱变效果优于滴液法,能获得更多的嵌合体变异株.浸渍法中以0.10%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浸泡越橘茎尖24h的效果最好,获得变异植株5株,茎尖染色体计数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2x=48,二倍体对照为2n=2x=24.四倍体植株较二倍体植株茎杆变粗,叶片变厚,颜色加深,表皮毛增加.石蜡切片法表明:变异株主脉直径、上表皮厚度、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均大于二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9.
利用Giemsa C-带和45S rDNA FISH的方法鉴定百合杂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emsa C-带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45S rDNA FISH)的方法对‘Royal Lace’בHigh Class’的杂种后代分别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Royal Lace’的染色体数2n=3x=36,‘High Class’的染色体数2n=2x=24。杂种后代的染色体数出现2n=3x=36和2n=4x=48两种类型。经Giemsa C-带和45S rDNA FISH方法对两个亲本和具2n=4x=48的杂种后代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后代的根尖染色体C-带可观察到来自双亲的可以特异追踪的染色体带纹。FISH分析表明,杂种后代中分别有两条来自‘Royal Lace’和‘High Class’的染色体。两个亲本的荧光原位杂交点数分别为10和9。杂种后代染色体为2n=36的个体有14个杂交信号,可以确定两条来自‘Royal Lace’,另外3条来自‘High Class’。杂种后代中2n=48的个体的杂交信号点为19,从而证实所获得的杂种后代的真实性。同时,对于2n=48,而杂交信号为19 的多倍体起源于未减数分裂的2n雄配子体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综合研究结果表明,Giemsa C-带和45S rDNA FISH方法可以准确地对百合的杂种真实性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20.
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AACC,2n=38)是研究异源多倍体植物起源、进化的一种模式植物。先前的研究中,通过甘蓝型油菜与近缘种植物杂交,诱导C亚基因组染色体优先消除,重建了祖先种白菜类型(restituted B.rapa,RBR,AA)。本研究通过雌蕊细胞染色体压片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已获得的2个重组白菜及其连续自交后代进行细胞遗传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个重组白菜及其自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稳定在2n=20;与天然白菜相比,RBR在表型上表现一些特有的性状;经AFLP分子标记分析RBR Oro与白菜"Chiifu"聚为一类,RBR ZS11与本土的白菜型油菜"白油1号"亲缘关系紧密。结论:重组白菜在染色体组水平上具有稳定性,且重组白菜主要依赖于亲本甘蓝型油菜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