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普遍恒久的特征,同样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相应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文化的起源和演化不可能是同一的;另一方面,人类需要结构的差异性和欲望理想的丰富性,也只能由文化的多样性来表达和满足。而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大众文化,更有其积极的社会影响与独特的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全球化企业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国际广告也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2.
隐喻取象是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能够反映语言与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不同文化背景,隐喻取象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而个性则是不同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联想意义等形成的认知差异,然而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在分析隐喻取象时,既要从物理、生理、心理的角度入手,又要从社会、文化、语言等角度入手,这样才能全面透彻地揭示隐喻的内在本质。对于英语隐喻的汉译,要灵活处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采用直译、直译加补充说明、直译加注、释义、归化等翻译方法处理,以确保语言的活力和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日前在我国苏州召开,这是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第一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越来越关注自然的、物质文化和无形文化遗产,它们是整个人类共有的财富,是人类生存环境、文明进步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丰富内涵,也是  相似文献   

4.
立法是法律移植动态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只有经过长期的调适,实现与文化系统其他方面的有机整合之后,移植之法才能成为民众“共有的习惯性行为模式”。我们不应仅仅将法律当做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工具,还应考虑与历史的衔接,同时,必须保持“文化自觉”,以确保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80年代10年的努力,终于在90年代一开始,就正式发表了像"地球生物多样性战略"、"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挽救地球及其所提出的21世纪议事日程"等几项国际重要战略文件.文件本身并不能挽救生物多样性,还必需把它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起来,制定具体措施,并付诸实现,才能使这些战略规定起实际作用.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世界生物多样性迅速的流失威胁着人类未来的生活和幸福,损害人类向一个持续的社会发展.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和信息传播,广大公众普遍意识列生物多样性是自己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人类文化多样性是自己长期以来利用自然资源并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一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威胁。如何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人类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创造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正是因为文化的多样性,使人类能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各自的文化能够保持活力。文化多元共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一样,单一性导致脆弱性,多样性产生稳定性。单一性导致极端性,多样性产生包容性。单一性容易导致文化中心主义,多样性有利于弘…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发展和社会历史走向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我国当前政治文化建设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离开所处的一系列现实环境。只有正确把握政治文化建设的原则和要求,才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时代精神和要求的政治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以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研究为对象,以探讨人类历史文化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为目的,运用跨文化(Intercultural)之历史深度描述方法界定历史人类学,具有重要的实践理论意义。跨文化(Intercultural)是指文化的“内在性”、“涵化性”和“互动性”,即通过跨族群文化互动构建历史人类学理论,它与历史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根据历史民族志和历史人类学的学科特点,跨文化理论方法已经成为研究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技》2014,(4):25-25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正因为有了生物多样性,人类才能获得食物、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其蕴含着民族(群体)的多样性、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语言的多样性。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应抓住文化多样性特征,系统整合、搜集这些记载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的信息载体,构建本民族地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化文献资源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信息化文献需求,有效传承民族地区所特有的文化多样性,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多样性作为人类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本来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表征,但在全球化条件下却遭遇了"匀质化"、单一化发展的危机。具体表现为大众文化的泛滥、文化特质的丧失、民族语言的濒危和消失等,文化危机出现的背后是文化和资本双重逻辑作用的结果。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有赖于人们充分体认文化多样性发展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各民族文化主体立足自身、放眼人类的真正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2.
关于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久远,积淀深厚,绚丽多姿,以其独有的特色丰富了中华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小民族的处境,探讨了小民族对社会科学及人类发展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两个论点:一是在人类探讨自身历史、探讨自身方式和探讨自身问题诸方面,小民族为社会科学做出了贡献;二是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小民族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其破坏将导致人类发展的“特化”。故此,唯将问题意识与人文关怀结合,社会科学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4.
正东亚是一个兼顾地理、历史和文化的概念。偌大一个东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情况自然十分复杂。众多民族聚集,多种传统文化与宗教交汇,16世纪以来又增添了近代西欧的影响。东亚俨如一个汇聚众多民族、文化和宗教的人类博物馆,充满异质性和多样性。然而,放在世界历史的大版图上,无论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还是就其在现代经济政治发展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来看,东亚相对于其他区域的  相似文献   

15.
在古典进化论看来.民族及其文化的发生是一个直线进化的过程;文化传播认为,文化的产生极其艰难,只能是有创造力的民族产生以后,通过文化传播而实现了文化的发展.民族的发生包含:首先是文化维系的人们共同体的出现;其次是异文化的分别出现以及异文化人们共同体的并存.尽管人类历史自始便具有一种不容忽视的基本的统一性.但是,人类从这样的起点走出极为漫长的路途后,人类文化依然呈现出千差万别,而体现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潍坊学院学报》2017,(1):115-116
<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与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逻辑必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历史证明,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理论,它必须在一定时代、一定民族文化以及一定历史条件下才能充分彰显理论本身的力量。中国近代历史既是一部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和革命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史。因此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关系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重要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文化相结合并真正开始大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是"人的全球化",人是具有"全球性的"人。全球化有力地推动着人类个性的丰富发展和人的鲜明个性的彰显。全球普遍交往要求个人成为开放的个人,使得人类个性的发展摆脱了民族文化的局限。人们不仅通过民族文化来塑造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认同,也借用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个性,逐步使自己的个性具有集聚各民族智慧和能力的多样性文化特征;全球化使人的个性独立凸显,进取和竞争意识增强,每个人只有充分发挥以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把握机遇,争取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植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自然遗产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依靠,认识并理解这一自然遗产,并在经济发展中特别加以保护,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北京是举世公认的文化名都,它的众多的文化古迹有大量文献加以记述和评论,但其独特的自然遗产,一直未受到应有的注意。从物种和群落两个层次论述了北京地区植物多样性的组成和特点,并指出过渡性的气候及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也就是它的地多样性是形成其复杂的植物多样性的基础,最后对北京地区植物多样性当前面临的威胁及其缓解办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学代表着历史,是神话的过去,也是现实的永恒,有它才有民族,传承国学是文化的自觉、也是文化的自信。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如何"对历史和未来负责",大学教育面对未来,中国的大学应该通过国学教育,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提高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备为人类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与进步的两大支柱.生物多样性危机与文化多样性危机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两大危机.本文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及其危机产生的背景、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概念、两者的关系与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