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教育、教学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从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意义和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张翠玲  赵保卫  常青  王刚 《甘肃科技》2008,24(4):168-170
阐述了发散性思维的含义及其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结合"一题多解"的教学活动,对如何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和探索。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思维训练途径,从多方位、多角度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知识,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不断地展开思维活动,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衣同学 《科技信息》2011,(1):267-267,206
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了发散性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而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是核心和关键。从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这三个特征入手,对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进行分析和研究。阐述了数学发散性思维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数学课堂教学探讨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一些做法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教育、教学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多渠道就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心得。  相似文献   

6.
发散性思维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散性思维是法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是创新性思维的核心。通过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引发思维向不同方向辐射,增加教学信息量。发散性思维还可以融会贯通各科知识;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加深对法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昌龙 《科技信息》2009,(27):I0195-I0195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未知的东西,敢大胆去设想。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可以改变学生唯命是从的传统的束缚式的思维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有意识地加强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性.在教学中,结合多向辐射、正向反求、同中求异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要养成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求知能力,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加强思维训练应主要从学习主体入手,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并克服某些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1.
邵鹏程 《科技信息》2011,(31):447-447,429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是发散思维的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愈来愈重要。本文就发散思维培养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麻洪台 《科技资讯》2009,(18):178-178
初中几何问题的内在规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能有效的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3.
建立物理模型,使学生顺利解题,为克服由此产生的思维定势,教师从物理模型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让学生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达到使学生灵活运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一题多变的教学探讨,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及探究问题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李向英 《科技资讯》2009,(1):203-204
物理新课标提出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其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出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毫无疑问,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自觉肩负起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重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就是帮助他们摆脱集中思维的束缚,培养发散思维的广阔性、独创性和变通性,使他们思维敏捷,思路灵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数列极限和原函数概念以及不定积分的计算为例,阐述了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在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打破思维的单一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打破思维的盲从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打破思维的保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指人的思想沿着多种方向展开,以获得不同的思维结果,发散思维的结果具有积极性、广阔性、求异性、联想性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地运用这些思维特征对学生进行训练与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体育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数学解题教学中,注重分析解题思路,通过变式训练、优化解题思路和反思解题思路等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可以引导、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对创造性思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